第十章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惧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 一 春季养生在于:“戒忿”
忿忿不平,未及怒。在怒之前,“戒忿”。如何做—《弟子规》 春捂秋冻:春捂:出一些微汗,因冬季在体内有伏邪,需要祛伏邪。 二 夏季还应注意: “伏阴在内,宜戒生冷”
夏天,气若所爱在外,故体内寒湿。
体胖或体瘦,跟体内的气和湿相关,换句话说,体内气、血不流通 久坐人群,湿气重,运化不畅,宜运动,宜戒冷
“勿濯冷,勿当风,夜勿纳凉,卧勿摇扇,腹护单衾,食必温暖。“ 濯:洗,手脚也同。 风:一线风,穿堂风等
夜勿纳凉:勿赤露于三光中:星光,月光,阳光。
胃气, 在体周,护身,人睡眠时,胃气进入体内,保护的力量减弱,邪气易入。 营气: 在体内,营养人。
将电风扇的风,对着墙壁,吹反射风 卧勿摇扇:心静自然凉 腹护单衾:护丹田
”夏四月,纯阴之月,宜节入房“ 古时,女子四月回娘家省亲。 宋朝《酒经》 啤酒寒性,黄酒温性
饮食文化宜发扬,而不仅仅在色香味和环境上下功夫。 夏至(也称日长)“夏至一阴生” 一阴生:天风姤卦 夏至喝点姜茶
如何养心?“养心莫善于寡欲”“人神好清而人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心:肉团心,心神 “澄心养正“
泥水静置清浊自分,故“澄心养正“,心澄明养慧。 “事勿忙,忙多错。” 知止而后能静,
寡:勿非黑即白,一层一层剥下来,如阶梯一层层登上。 →→→→→→→→→→→→→→→→→→→→→→→→→→→→→→→→→→→→→ 三 秋季养生
(秋冬养阴:月光之精)
“秋三月,此谓容平:容乃大,平乃均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高气爽 早卧早起,与鸡惧兴:戌时眠,寅时起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刑法:悲秋,情志萧索。“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收元神,元气,元阳,元精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用口呼吸,呼入的气浊。
气供给能量的源头为浊,供给能力减弱。肺气弱,气运体内水的能力弱,故皮发枯槁。 肺主一身之气,肺为”心之华盖“
秋对应的颜色为白色,秋天润肺,吃百合,雪梨,入肺 肺在体,主皮毛。保湿,喝水 肝在体,主筋。 心在体,主血脉。
水性阴寒,喝多水造成肾的负担重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sun)泄,奉藏者少。 阳气收回不足,顽谷不化,拉肚子。
九气:“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寒则气收:冷气鸡皮疙瘩,鸡皮是毛孔关闭,收气。 炅则气泄:炅:热 喜则气缓:散出去收不回 悲则气消:气慢慢消融,似泄 用光,精疲力竭
心有千千结 百病皆由九气起 例子:清代医生,叶天
产妇难产,恐则气下,胎儿出来。 情志由自身调整,不宜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肾水不足,肝气不起 阳气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无日光,在外面活动,在触犯天地间的杀气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洗澡,毛孔开,阳气发泄,冬天宜少洗澡。 四肢清凉, 冬天不宜出汗
冬天宜泡脚,按摩涌泉穴,肾穴枢 怡然自得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wei jue),奉生者少。“ 痿厥(wei jue):肝气不足,肝主筋
玄武:龟和蛇 四 冬季养生 “冬至一阳生“ “地雷复” ”圣王以至日闭关“ 冬精浓,夏精薄 节房,不与嫔妃住在一起 至日:夏至日,冬至日
秋天宜减辛增酸,冬季宜减增苦“ 秋天适合吃果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