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课时数 1
科 目 音乐(第13册) 课 题 《七子之歌》 课 型 演唱课 教 【知识目标】 对歌曲背景的认识
1.
学
人民音乐第一版社
作词家闻一多的学习【能力培育】
知道“七子”的地理地点及有关历史,可以用歌声表现期望祖国一致、热爱祖国的思想感重
难 点 教 具 教 法
目
情
标 【思想教育】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点
歌曲演唱风格的掌握,气味的掌握和弱起节奏的掌握。 歌曲的背景简介、及剖析乐曲的内涵 多媒体 课件
解说法、以鉴赏实践贯串一直、发问法 范唱法
板书
设
1.作词者:闻一多
《七子之歌》 2
、歌曲背景介绍
3 .演唱歌曲的情绪、弱起、气味的掌握
计 教
学 过 程
教课环节
教
学
内
容
阶段目标
1 / 4
学生活动
人音版本初中七年级上册的音乐《七子之歌》学习教案
组织教课 导 入
师生问好! 常 规
我们随着光阴的地道回到过去,看看过去的历史,在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暴晒水浸货物为由,
进入澳门。就这样葡萄牙人进驻 到澳门,澳门离开了祖国的怀抱
进入新课
终于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歌曲背景介绍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组诗分这首歌曲由来
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
介绍
及创作时间的
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
认识
旅顺,大连。1922年7月,闻一多先生赴美留学。因不堪美国社
由历史原由
常 规 学生进入复 习状态
跟从教师思 路直接进入 新课
学生了歌曲 属于哪个类 其他歌曲。创 作的时间和 创作的乐思 根源。
新课学习
背景
学生理解作品认识背景,更深刻认识作品内涵。
首次播放 感觉音乐 风格—— 描述的背 景
会的种族鄙视,断然于1925年5月归国。而“五卅惨案”就在他归国后多日发生。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闻一多先生更是愤愤不平。他痛感中国人不单在外国被人鄙视,就是在自己的领土上也要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欺
歌曲的剖析,认识乐曲的风格,认识乐曲的背景。理解音乐描述的情形。
作曲家的平生
凌。于是,感触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即是此中之一部。1997年,在澳门马上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真挚的音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齐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那歌声感动了亿万炎黄后代的心。何止这样,那歌声也牵动着全球正直和善人的心。
记着作曲家
的平生简介
闻
一
多
(1899—1946) 我国现代优秀 的爱国诗人、学 者。原名闻家 骅,湖北浠水 人。
程
教 学 过
2 / 4
人音版本初中七年级上册的音乐《七子之歌》学习教案
教课环节 《七子之歌》
剖析作品 《七子之歌》
表现了一
种期望回 归祖国怀 抱的激烈 梦
想。
学生再次
听歌曲— —学唱—
—有感情 教学 内 容 《七子之歌—澳门》为单二部曲 式。第一乐段(第1~9小节)的 旋律比较安稳。其第三乐句(第
5、6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
复。在这里,形成了本乐段的一
个小热潮,忧如一个失掉母亲的
孩子对想念中的母亲作着真挚 的倾吐。第二乐段(第11小节之
后)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
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
区展转,加上强力度的办理要
求,它仿佛是在呼喊,在表现一
种期望回归祖国的激烈感情。最 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一定,把渴
望回归的梦想表现得酣畅淋漓。
①学生看FLISH电影,随着学唱
歌曲。②教师教唱。③学生自己 3 / 4
阶段目标 作品中的节奏 掌握、有鲜亮
的的风格特
点、刻画澳门 同胞期望回归
祖国的梦想。
分段赏识
渐渐剖析乐曲
.
感觉音乐描述
的内容并学唱
歌曲。
学生活
动
对本首乐
曲
中刻画的
内
容掌握。
剖析乐曲
理解作品
地
历史意义及
现实意义。
学生领悟歌
曲的内容,有
感情演
人音版本初中七年级上册的音乐《七子之歌》学习教案
的演唱
唱。
有感情的演唱。
做书上9页1
稳固提升 题
稳固学习 共同做题
总
结
部署作业 教课后记
在次复听一遍歌曲,对歌曲的风 格作以更深刻的认识
本节课对歌曲的背景介绍,对作
曲家的平生简介认识记熟。 预习演唱曲目
4 / 4
复听作品
总结本节课内容 预习
加深印象
学生一同
总 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