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寻找注意力的密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一、游戏热身,导入课题

跟老师做游戏《高老头》,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到注意力不够集中,走神,就做不好这个游戏,这个游戏既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又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话题—注意力。 二、一封来信,引发共鸣

出示一个学生因注意力不集中而苦恼的来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想一想,没有了类似的苦恼,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一起寻找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 三、注意力训练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到注意力训练营去寻找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的活动,安排了火眼金睛、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劳逸结合四个小环节。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寻找提高注意力方法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掌握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训练一:火眼金睛

先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30秒图片,然后提出四个问题,由于没有提前告知问题,所以大部学生应该回答不出来,接着让学生分析原因,在分析的过程中会发现每个人关注的目标不同。

再让学生来带着问题观察20秒,这一次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找到答案,接着对比为什么这一次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到答案,学生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去观察的原因,从而也就找到了集中注意力的第一个好方法—明确目标

训练二:视而不见

让孩子们一起来观看视频,数穿白色衣服的球员共传球几次,不管数的是多少次,只要集中注意力去观看就不会发现视频中还有一个大猩猩,但是如果注意力分散了,大猩猩很容易被看到,也就数不对球,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体验到集中注意力盯住一个目标时,会对不需要看到的东西视而不见,从而得出集中注意力的第二个方法—聚精会神。 训练三:充耳不闻

在这个环节我给每位孩子准备了一张图片,这个图片中的人物小而密,让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其中5个重要人物,同时播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来考验孩子的抗干扰能力。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体验到,要想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还需要做到——排除干扰。接着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分享一下都有哪些抗干扰的小妙招。 训练四:音乐欣赏

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孩子体验优美的音乐带给我们的舒心,放松的感觉,从而得出提高注意力的又一个好方法——劳逸结合。 四、交流总结,品味提升

1、 还记得刚才因注意力不集中而苦恼的孩子吗?此刻就让我们给他或者自己支招。目的是让孩子梳理本节课体验的提高注意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主动合理的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训练。 2、一段微视频了解注意力的重要性。

开展本次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有以下的几点分析。

首先是基于学生学习的现实。平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向我反映,他们在学习上都存在着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困扰,如上课走神,爱搞小动作,做作业拖拉,丢三落四,导致他们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其次,是基于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着重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的辅导,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成绩,发展智力和能力,增强自信心。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才可能进一步去集训、记忆和思考等。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好;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智力发展较差。所以我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寻找注意力的密码》这节心理活动课。

效果评估

大部分学生通过这节课对提高注意力方法的体验,在学习上增强了信心,而且基本乐意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主动合理的运用学到的提高注意力方法练习进行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比之前集中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学生们也意识到注意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经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心理健康课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

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中碰到的普遍性问题,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不同于一般

的知识类课程。他不是直接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健全人格 。在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它必然比其它课程更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它“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主线,以学生思维品质训练为核心,以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为起点”,。教材有机的融入了新课程理念。它没有大段大段地讲述一些枯燥无味的心理学概念和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融心理学基础知识于浓浓的趣味性之中,重点突出了心理训练的操作性。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找出下面字母行的字母”w”,并用圆圈把字母”w”圈出来

r t y w t y h t u e x w I y g s x I u w o r e u d h l o w u e

y w t u e c s x h w d t u e w m u e c t e h t w c h n x y u e

在1秒钟观看一组数字,然后再重复说一遍

第一关:五位数:47826 73147 88477 68588 77513 32264 第二关:六位数:984432 973921 904856 703875 879650 第三关:七位数:7363924 7489593 7762649 9506070 8789437

找出每组中与其他不一样的汉字,用圆圈把它们圈起来并记录下来 日日日日日目日日日日目日日日目日日日日目日日日目日日目目目

共( )个

圆圆圆国圆圆圆国圆圆圆国圆圆圆国圆圆圆国圆圆国

共( )个

课后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在小学生中开展以心理活动课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儿童的内在心理需要,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那么心理活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 接到上课的通知到准备好上这节课,我思考了很久。

首先是上什么内容? 在校园生活中,学习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困惑还是比较多的。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面进行辅导,如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教给孩子正确的

训练方法,使学生爱学乐学。因此我结合大部分学生存在的比较实际的问题,设计了《寻找注意力的密码》这节心理活动课。 《寻找注意力的密码》心理活动课设计凸显了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四个训练科目让孩子体验了四种提高注意力的方法,意识到注意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的,经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在这节课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纵观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不过,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由于时间仓促,教学中设计的一些环节没有进行修饰和斟酌,还有待改进。 一些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言还可以设计的更好,教学中的一些课堂组织和调控还可以更完善,学生的心理体验还可以更深入。这些都将在反思和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完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心理健康课将在心理教师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充实和完善,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放飞心灵,分享快乐、体验成功。

理论依据:

良好的注意力能使孩子集中自己的精力,提高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效率,所以注意力的培养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学习质量,尤为重要。 活动目标:

依据班级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的相关理论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提高注意力的意识,认识到注意力的水平是可以提高的。

2、通过活动体验,是学生掌握提高注意力的方法,使学生养成在学习中集中注意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体验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明确注意力水平是可以提高的,并能做到自觉集中注意力。 背景分析:

开展本次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有以下的几点分析。

首先是基于学生学习的现实。平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向我反映,他们在学习上都存在着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困扰,如上课走神,爱搞小动作,做作业拖拉,丢三落四,导致他们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其次,是基于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着重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的辅导,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成绩,发展智力和能力,增强自信心。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才可能进一步去集训、记忆和思考等。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好;

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智力发展较差。所以我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寻找注意力的密码》这节心理活动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