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分析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CHF患者1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强心汤治疗,所有的患者随访1年,观察记录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肾功能指标、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两组因疾病恶化死亡和再入院情况。结果 复方丹参片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心电图和肾功能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P<0.05),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下降(P<0.05),死亡率和再入院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 应用丹参片治疗CHF疗效非常显著,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肾功能指标,抑制炎性反应,还对降低死亡率和再入院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标签:复方丹参片;慢性心力衰竭;疗效;预后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患常见的终末期临床表现。CHF的治疗随着临床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而不断充实更新[1],但对其死亡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仍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受到并发症、自身耐受性及药物副作用等影响而不宜久用[2],我院在西医正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CHF患者1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5例。治疗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1岁;对照组男39例,女性36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8岁。所有患者都符合CHF的诊断标准,心功能I级-IV级,均已排除具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卧床休息,间断低流量吸氧,低盐及低脂饮食。对照组: 予西医常规强心扩管利尿治疗,口服地高辛、卡托普利片、双氢克尿噻片、螺内酯片、美托洛尔片,配合静滴硝酸甘油、速尿、西地兰等。卡托普利、倍他乐克按个体情况增加剂量,直至最大的耐受剂量。治疗组: 除上述治疗外,加用复方丹参片治疗 ,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应每2周通过心力衰竭门诊随访,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可以根据患者的疗效适当调整剂量,连续1年。注意每2个月都要做一次血、尿常规的检查,检测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做好心电图的检查与记录。
1.3疗效评价[3]: 显效:心功能改善不低于2级,相关临床体征和症状基本恢复正常,心电图、肾功能指标、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都明显改善。
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相关临床体征、症状及上述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上述指标没有明显变化或恶化。
1.4统计学处理: 观察记录两种治疗方法所得到的数据,并采用SPSS11.0软件来完成对数据的统计与处理。经统计学处理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 前者为96.67%,后者为83.33%,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组于 2003年首次报道了我国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结果[4],我国 35-74 岁成年人中约有400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预后差,病死率高,治疗目的:主要在于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阻止或延缓心肌损害的进一步加重,降低死亡率,20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已认识到导致 CHF 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5]。
祖国医学认为CHF属水肿、喘证、胸痹、心悸等范畴,主要由于心病日久,或先天不足、外邪入侵、情志内伤及年老体衰等,造成心之气血阴阳受损,脏腑功能失调,血脉通行受阻,水湿、痰湿、瘀血等邪久留不祛,浊邪内生,气机升降失常,清浊升降失司,瘀阻心脉,水气凌心,发为本病,心气虚是心衰患者的本质,并贯穿疾病始终,阳虚、阴虚是兼证,在此基础上出现痰饮、瘀血; 另外 CHF 患者大量长期使用利尿导易致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或气虚又导致瘀血水饮内停。疗癥瘕积聚、心绞痛等,丹参片由丹参制成,早已经在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很好的疗效,目前也有研究显示丹参片对抑制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效果。在本次临床研究中也发现,应用丹参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提高心功能、肾功能,抑制炎性反应,降低死亡率和再入院率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双,董碧蓉,向兵,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循证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1,21(7):432.
[2] 史大卓.中医临床研究冠心病的思路方法[J].中医杂志,2000,41(1):41.
[3] 陈晓文.丹参片对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12
[4] 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 3-6.
[5] Cohn J N.Structural chang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Am J Cardiol,1995,76(1)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