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他的理想国

来源:爱够旅游网
他的理想国

高二(9) 李韫泽

公元479年的深秋,一位老人拄杖倚门,发出了“太山坏乎!梁柱摧乎!”的叹息。7天后,于无尽留恋中,老人驾鹤西去,葬身于历史的洪荒,而他留下的衣钵却打败了光阴,被万千人继承,绵延至今。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孔丘,一个想建立理想国的倔强的人。 “仁”“礼”是他所苦苦追求思索的最深邃也最简单的汉字。在铁蹄肆虐的春秋,一切的一切都与他的国度是相反的,没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没有人与人的和谐,没有当权者的以仁治民。只是当他想要建立理想国之时,已是宦海沉浮数十载,当上不大不小的中都督,又被三恒弄权,等到纸醉金迷后的大彻大悟,那时的他已年过50。看着臣弑君,子欺父,甚至父烹子,他明白了他要的是一块没有世俗纷争的土地,建立自己的理想国,让天下苍生回归质朴,让“仁义”恩泽华夏大地。于是,他开始周游列国,在身后无尽的车轧中,仁礼道德洗尽尘世繁华,成了这瘦弱的老人手中最锋利的武器,也成了历史的画笔,轻轻挥动,改变了数千年的历史。

只是在那时代的孔子正如一颗钻石之于一只鸡,对于鸡来说钻石和小石头都是穿肠而过的无用之物,而孔子对于醉心于兵革权利的统治者们来说不过是一枚用来标榜自己纳贤之名的棋子,召之即来,用之即弃。一位孤独的老人一次次满怀希望,又一次次悲凉满心。最后的最后,他已无力再行走了,面对面有菜色的百姓,孔子明白,他改变不了这个时代了。于是他开始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弟子身上,让他们接过自己理想国的蓝图,而自己面对古人的典书枉自嗟叹。

但春秋终究之不会让一个人有丝毫希望的时代,命运最终把孔子推向了绝望。72岁的他,应该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最喜爱的弟子——颜回会躺在自己面前的棺木中吧!他几乎肝肠寸断。但就在他去世前一年,他最忠心的弟子子路又被利刃堪为肉泥,连尸骨也没有找到。原本门下三千弟子已是所剩无几,在他去世的前几天,他见到了子贡,孔子无限哀痛,他问子贡,也是在问命运:我该做的都做了,为何却一无所有?子贡与命运都无法回答。

时光轮流,千帆过往,孔子用他瘦弱的身躯推动历史的车轮,五千年后的今天孔子应该会为自己开心地笑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