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股份制在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来源:爱够旅游网
第28卷第1期 2013年2月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V0L 28 N 1 Feb.2O13 论股份制在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赵壮 道 (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的组织方式和经营形式,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马克思认为,股份制是资 本主义在生产方式上开始向社会主义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它稚动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 的过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不仅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而且也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向 理想社会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股份制;社会主义;过渡形式;历史作用 DOI:10.3969/j.issn.1674—5035.2012.06.017 中图分类号:130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035(2012)06—0068—04 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大 股票,这样,世界上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就出世 特色,而股份制又是市场经济的一大亮点。当前大 了。在中世纪,欧洲的股份制经济形式略有发展, 量国有企业已经采用股份制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 但尚未普及。马克思说:“股份公司是随着海外贸 改革。然而,因为股份制与资本主义制度有着千丝 易和手工工场的出现而产生的。”…‘ ”他还说,在 万缕的联系,使得一些人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出现的初期,一些商业部门需要巨大的资 的性质不断产生质疑,而且还陷入了理论上的困惑 本额,单个人根本无能为力。因此,国家开始对私 和误区。因此,我们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原 人进行补助,这就“促使对某些工商业部门的经营 点,剖析股份制的性质,揭示股份制的历史作用, 享有合法垄断权的公司的形成”[2 J( 。于是,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和经济体制改 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就出现了。 革的深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 扩大生产和分散风险是股份公司产生的根本原 意义。 一因。到l8世纪,随着商品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单个资本的有限性就暴 、股份制的产生与发展 露了出来。于是,资本家开始借用股票的形式筹集 股份制作为一种资本的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和 资金,这样,股份公司开始成了西方国家普遍采用 发展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发展而演进 的形式。到19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的。它不仅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产物,也是 的发展,海外贸易的扩大,股份公司与合伙公司的 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形式就被更广泛地采用了。因此说,股份制是社会 (一)股份制的产生 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 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的组织方式和经营形式,它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据记载,第 (二)股份制的发展 个类似于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出现在罗马帝 股份制的演进大体上经历四个历史阶段:第一 国时期。有个公司为了履行政府合同而向公众出售 个阶段,股东让权。股东把对于物的直接占有换成 一收稿日期:2012—10一10 了股票,但是股东还保留着对物的绝对控制权和管 理建议权。但随着股东增多和遗产继承制度的发 展,股分权和管理权越来越分散开来。第二个阶 大股东在现实的管理中有着“现实的控制 作者简介:赵壮道(1965一),男,河南伊川人,博士,讲师,主要 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段,大股东的控权。虽然股东增多,股权分散,但 文化基因核问题研究”(编号:2012BKS003)的阶段 性成果. 权”[3](P162)。第三个阶段,经理的控权。在这一个 第1期 赵壮道:论股份制在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阶段,随着股份公司的不断扩大,股权更为分散, 象的大型企业被建立了。以前只有政府才能创办的 能与经理部门相抗衡的大股东已经不存在了,这时 大型企业,现在社会力量也可以创办了,并且整个 “名义上的权力仍然属于股东,实际的权力属于董 社会的生产规模也急剧地扩大了。 事会”[3](P163)了,经理部门已经执行着一切原先应 其次,个人资本变成了社会资本。个人资本是 由资本家自己担任的现实职能,“资本家则作为多 资本主义初期的产物,社会资本是资本主义发展后 余的人从生产过程中消失了”l4 。第四个阶段, 建立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基础上的资 信托机构的控权。信托机构的产生发展使股份制进 本,它是个人资本直接联合而成的一种形式。股份 入一个崭新阶段,分散的股权被信托机构再度集中 公司充当了二者转化的媒介,随着个人资本转化为 起来。信托机构从股份公司领取股息,然后再把它 分给所有受益人。此时,股息的接受者和股票之间 已经没有直接的关系了,他们关心的只是股息的高 低,就像关心银行利息的高低一样,已经不再对股 份公司的管理和经营产生任何兴趣,与企业似乎已 经断绝了财产的关系。由此可知,股份制企业的演 化路径,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由结合走向分离的一 个过程。 二、马克思的股份制理论 马克思的股份制理论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资 本论》的第1卷第23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 律”、第3卷第27章“信用在资本主义中的作用” 等章节里,主要内容有:关于股份制产生与发展基 础的论述、关于股份制社会性质及其重要作用等 论述。 (一)股份制的发展基础 马克思认为,股份公司是随着海外贸易的出现 而产生的,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发 展基础是竞争和信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的 发展,竞争和信用成了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 的杠杆”[2](P722),竞争使单个资本的最低限额提高 了,许多小资本家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垮台,他们 的一部分资本就转移到了胜利者手中。同时,信用 制度也越来越变成一种崭新的力量。马克思说: “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 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4】(脚 它作为资本积 累的手段,把社会上分散的资金吸引到资本家手 中,接着在竞争中变成了一个新的武器。 (二)股份制的重要作用 关于股份制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 第3卷里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马克思认为,股份制 公司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生产的规模扩大了。他认为随着资本的 不断集中,股份公司的成立,从前个别资本不敢想 社会资本,个人企业也开始转化为社会企业,反过 来与尚未转化的私人企业产生了对立。马克思评价 这种情况说,“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4l( )。也就是说,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股份制的出现使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出现了社会集中,个人资本被联合了起 来,从而丧失了独立性,直接表现为社会资本。同 时,也使企业管理社会化,摆脱了私人资本的 束缚。 再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股份公司出现 后,资本的经营管理者像马克思说的那样,“转化 为单纯的经理,别人的资本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 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单纯的货币资本 家”…( 。这样,资本的所有者就成了货币资本 家,不再经营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营和管理生产 过程的经理人有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资本的所有 权和经营权在现实中完全分离了。 股份制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有效地实现资本的联 合。股份制的这一融资优势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 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迅速扩大了资本,扩大了生 产规模,而且使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解决 了资本分散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矛盾,造就了企业 集团和跨国公司,是实现资本联合的最便捷的方 式,因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股份制的社会性质 关于股份制社会性质的论述,马克思认为,股 份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新的生产方式——联合 生产过渡的最完善形式。他认为资本主义的股份企 业和其他合作制工厂一样,都是“通向一种新的生 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4 J( ),而这种“新的生产 方式”,正是马克思所设计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 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因此,在马克思看来,股份制 的生产组织方式具有从资本主义生产向社会主义生 产过渡的性质,就是说,它具有向社会主义的联合 生产方向发展的前途。 70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8卷 三、股份制在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作用 (二)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股份制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股份制重要作用和社 论。邓小平说:“其实,许多经营形式,都属于发 会性质的论述表明,股份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方法。”_5 J(n 在这种观点推 的专利,它与社会主义是兼容的,它在社会化大生 动下,中国开始了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在十四大以 产方式上与社会主义生产的组织方式是相通的,它 后,中国的国有企业开始积极尝试股份制改革。中 不仅是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共中央在十五大报告中更是明确肯定:“股份制是 的实现形式,在推动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 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关键看控股权 进程中作用重大,意义非凡。 (一)股份制是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 在分析了股份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后,马克思 指出,股份制是通向一种新的联合生产方式的过渡 形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股份制突破了私人资本的局限性。马克 思认为,在股份公司内,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这种分 离,为资本再次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提供了一个过 渡点。当然,这种财产不是单个生产者的财产,而 是连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是社会的财产。因此, 他说,个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是资本再转化为 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 4j( )。 第二,股份制扬弃了私人产业。在股份经济 中,私人资本联合成社会资本后,单个投资者已失 去了对他自己资本的支配能力,联合起来的投资者 开始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担负起了责任。在这个资本 转化过程中,单个投资者支配联合企业的权力就这 样被扬弃掉了。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股份制度 ——它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 的私人产业的扬弃。” 4j(e497) 第三,这种扬弃是“消极扬弃”。马克思说合 作工厂是对私人财产的“积极扬弃”,而股份制企 业是对私人财产的“消极扬弃”。在这里,马克思 把股份制与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做了对比。他认 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联合生产有两种形式:股 份公司与工人自己办的合作工厂。在合作工厂内, 工人与生产资料直接实现了结合,“工人作为联合 体是他们自己的资本家”[4](P499)。因此,资本和劳 动之间的对立是被积极地扬弃。在股份公司里就不 同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中进行了一次有限调整。所谓“消极扬弃”是指 股份制的社会资本虽然扬弃了私人资本,但是社会 资本的私有制性质仍然没有变化,它的资本主义属 性也没有丝毫改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 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掌握在谁手中。”-6 这说明,股份制属于具体制度 范畴,它的性质关键在于控股权。之后,中共中央 文件又指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 形式”。这就充分肯定了股份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 阶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共十七大报告再次强 调,“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 代企业制度”l ‘ 。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股份制化身为公有 制的重要实现形式,不仅克服了传统公有制的不 足,同时也完善了公有制的结构,放大了国有 资本。 第一,股份制克服了传统公有制的弊端。公有 资产采用股份制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政企分 开”和“政资分开”,促使国有企业真正转为市场 行为主体。在公有制体制下,国家不仅是个“政治 实体”,同时还是个“经济实体”。但计划经济时 期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却使经济隶属于政治,以行 政指令代替经济原则,使企业丧失了自主和活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股 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通过股份制,国 有企业实现了“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并建立 起现代企业制度,从而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机制完 美的结合。 第二,股份制完善了公有制。在股份制经济 中,股份是分散的。如果企业的经营决策符合股票 持有者的意志与利益,他们就通过购买该公司的股 票,来表达对企业经营者的支持和信任;如果违背 股票持有者的意志与利益,他们就通过抛售该公司 的股票,来表达对企业经营者的反对和不信任。在 这种反馈机制的有效监督之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 公有制经济的决策效率大大提高了。 第三,股份制放大了国有资本。股份制实际是 一种融资机制,其基本功能是有效筹集资金,迅速 扩大企业规模。我们的国有企业可以在掌握控股权 的前提下,上市向社会发行股票,这样,股权虽然 分散了,但社会资金却向国有企业集中了。国有企 第1期 赵壮道:论股份制在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71 业只要控股51%,就可以支配剩余49%的股份, 者为主体的所有制,是劳动者社会联合的所有制, 它真正体现了劳动者个人的主人翁地位,充分体现 的功效。因此,恰当运用股份制,能有效增强国有 了劳动者个人的财产权利。可以这样说,社会主义 虽仅有2个百分点之差,但它有着“四两拨千斤” 企业的融资能力,扩大公有资产的影响力。 并不是仅仅通过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简单集中就能够 实现的,社会主义还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为自 己开辟前进的道路。在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对 (三)股份制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方面。大部分学者 劳动者来说,确立财产权利是劳动者获得自身发展 认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人类社会从资 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 和享有民主权利的基础和前提,这也是通向理想社 进程,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是科学社会 会的现实途径和制度保证。因此说,股份制在社会 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而股份制对这一历史进程起 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马克思说过,股份制是一种 过渡形式,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扬弃。恩格 参考文献: 斯也说,通过建立股份公司把许多资本融合起来, 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这样可以更广泛地组织许多人的总体劳动。恩格斯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 还说,从股份公司看,“那里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 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而且也没有了无计划性” J(P41O)。这些“已经最令 [3](关)加尔布雷斯.权力的分析[M].陶远华译.石家庄: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人鼓舞地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民族来实行剥夺做 好了准备”[9】(聊)。也就是说,从股份公司到垄断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 性质的托拉斯和社会化大生产,可以看出它们为向 新的经济制度过渡做着准备。 在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社会主义是 一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l994. 个必须经过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然后才能向共 [6]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EB/OL].h ̄p:// www.gov.cn/test/2007—08/29/content730614.htm, 一产主义逐步推进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社会主义国家固然可以通过贯彻某种社会公平 原则的宏观调控,通过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 20O7—08—29. [7]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 扩大社会福利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但理想社会的 社.20o7. 最终目标是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只有当劳动成为决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 定性的生产要素,并“控制了自己的生存条 件”[1o]‘脚。 之后,理想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股份制 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 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就是提高劳动者地位的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它大大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 提高了劳动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股份制是以劳动 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On Function of Stock System Plaid in Historical Course of Socialism ZHAO Zhuang—dan (Social Science Dept.,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Technology,Luoyang 471023,China) Abstract:Capitl staock is a form of the capitl a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 business;and it is also a product 0f tlle development of socialization of production.Marx believed that the shareholding system is a transitional fom rof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on the conversion to socialism.Under capitalist conditions,it promotes the ranstition from capitliasm to sociliasm;in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it is not only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ist public ownership,but also gready promotes the sociliast ideal society to propel the historical process. Key words:stock system;socialism;transitional form;historical role (责任编辑王治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