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分析

来源:爱够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分析

作者:武洋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8期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从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特征和董事会结构特征两方面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提出改革的建议:第一,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应避免股权结构过于分散;第二,要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就要改革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 一、文献综述

在股权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方面:刘立国、杜莹(2003)研究认为,股权的适度集中是必要的,不仅能够降低大股东对会计信息的控制,又可以减少内部人对会计信息的操纵和粉饰;La Porta(1999)提出,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有着负相关的关系。王俊秋、张奇峰(2007)则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在相关性上存在着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梁杰(2004)认为国家持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黄志良、周长信(2006)认为国家持股比例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陈澄(2007)则认为国家持股比例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不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在董事会结构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方面:刘立国、杜莹(2003)认为,发生财务舞弊的公司,往往有一个更大规模的董事会,执行董事或内部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更高;Beasley(1996)发现董事会外部成员比例的增加,可以明显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发生,同时指出,公司有无审计委员会并不会明显的降低财务舞弊的发生率,据此认为,减少财务舞弊,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在于董事会的构成情况,而并非审计委员会的存在。而Jensen(1993)却认为一个小规模的董事会对公司的监控更加到位。 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基本概念 1、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内容

信息披露制度也称作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起源于英国和美国,指证券市场上的有关当事人,在股票发行、上市和交易的过程中,依照相关法律、证券主管机构和主权交易所的规定,以一定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信息而形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活动标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方法

结合国内外研究,本文对可供选择的信息披露度量的方法进行了一个小结:

(1)社会科学院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前100强做出了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虽然具有权威性,但仅是公开了排名,并没有具体的指标可供参考。

(2)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已经在研究能够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行定量衡量的指标,但是在年份的选取上可能要受到限制,即不会针对很多年份,并且评价软件和指标尚未正式发布。

(3)深交所对深圳股票市场上市公司2001年-2010年的信息披露分别做了定性评价,即将信息披露质量分为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

基于数据的权威性、完整性和可得性,本文将选取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结果作为衡量信息披露的方法。

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思路,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选取一些典型的指标,用PASW18中文版软件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关于这部分的所有相关图表见附录1),为我国上市公司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实证分析设计

(1)因变量。本文将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结果作为衡量信息披露的方法。当深交所信息披露考核结果为优秀或者良好时,令TRANS1;当深交所信息披露考核结果为及格或者不及格时,令TRANS0。

(2)自变量。G1CR_5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由于大股东和其他股东在利益上存在分歧,大股东可通过对公司的控制权获得自己的额外收益,从而侵害了上市公司和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

提出假设1:G1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 G2Z指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

Z指数是指公司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Z指数越大,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的力量差距就越大,故Z指数能够更好地反应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 提出假设2:G2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G3国有股比例国有股股数/总股数

提出假设3:G3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 G4流通股比例流通股股数/总股数

提出假设4:G4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D5董事会独立性独立董事人数/全体董事人数 提出假设5:D5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D6董事会规模全体董事人数

提出假设6:D6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

(3)控制变量。根据信号传递理论,高质量的公司能够通过市场传递给投资者一种信息,使其更愿意投资于本公司。因此本文认为,盈利状况越好的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这样不仅提高了公司的形象,更显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每股收益(摊薄净利润)是反映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的基本指标。施卓晨(2007)研究发现,经营业绩越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越高,也更愿意披露内部审计信息。

在本文将选取每股收益(摊薄净利润)作为控制变量,并预期每股收益(摊薄净利润)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2、选取样本数据

本文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考核结果公布的812家公司,经过EXECL的简单分析,剔除了某些无法找到相关指标的公司和部分数据明显不符合规定的公司后,剩余688个样本观察值。

3、实证分析模型

Logit TRANSβ0+∑β1*shares +∑β2*board+β3*control+ε

其中β0表示常数项,β1、β2和β3是回归系数,shares表示股权结构特征变量,board表示董事会结构特征变量,control表示控制变量。 4、模型估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分析。Tolerance表示容忍度,VIF为方差膨胀因子。统计学上认为,VIF大于5或者10就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共线性问题。从表4-1可以看出VIF都在1与2之间,说明各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2)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通过表4-2的Pearson相关系数可知,信息披露质量的好坏与CR_5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203,不相关的概率小于0.001;与Z指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078,不相关的概率小于0.041;与流通股比例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130,不相关的概率为0.001;与每股收益(摊薄营业利润)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204,不相关的概率小于0.001。信息披露质量的好坏与其余变量并无明显相关关系,基本上是独立事件。 5、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2009年深证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信息披露质量的数据,提出了7个研究假设,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1)在本文研究的6个解释变量中,CR_5、Z指数、流通股比例3个解释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他们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并稳定性较好。其中CR_5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Z指数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故假设1、假设2、假设3不成立。这表明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越高、第一大股东控制力越强,流通股比例越低则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2)控制变量每股收益(摊薄营业利润)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这说明每股收益(摊薄营业利润)越高的公司,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好。 (3)其余变量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并无显著影响。 四、相关政策建议

合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根据实证结果,本文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关于股权结构

要完善股权结构,首先要谈下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将彻底改变我国上市公司长期存在“一股独大”格局的可能,大股东的股份可以上市流通,消除了股权流动性差异,使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实现方式趋于一致。我国上市公司应抓住股权改革分置的契机,不断拓宽公司治理改善的渠道,从本质上改善公司治理的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第一大股东控制力越强,流通股比例越低则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所以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应避免股权结构过于分散。 2、关于独立董事制度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现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还坏并无显著影响。本文认为是由于独立董事的薪酬待遇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结构,这种经济利益关系并没有让独立董事真正的“独立”,所以现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对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好坏并无关系。

要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就要改革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从制度上阻断独立董事与大股东、管理层的经济利益关系,以保证独立董事真正的“独立”。独立董事的选择与聘用要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在提名、选举和更换阶段,都应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依法规范的进行。 【注释】

[1] 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本文更倾向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为股东财富是一种“剩余权益”,即公司必须在满足了其他相关利益者要求的情况下,才可以轮到股东分配企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 杜兴强、温日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一项经验研究,财经研究,2007.1. [3] 雷东辉、王宏.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会计之友,2005.7. [4] 曾颖、陆正飞.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经济研究,2006.2. 附表 表4-1 表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