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案
执教:昆明市盘龙区东华小学 沈俊杰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加以关联。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学
1.课前独立完成“导学案”
“鸡兔同笼”导学案
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题——“鸡兔同笼”问题。
今有雉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
问雉兔各几何?
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1) 请你猜一猜,正确答案最可能是多少?
鸡有( )只,兔有( )只。
(2) 你能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吗?
算一算你的猜测,鸡和兔一共有( )只脚。
列式计算:
(3) 如果你的答案不正确,请你试着调整几次,直到得出正确答案。
二、 引入
1.介绍“鸡兔同笼”问题。
2.反馈“导学案”完成情况。
三、 探究
1.阅读与理解。
2.探寻适当的突破口,解决较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小结“鸡兔同笼”问题推理的一般步骤。
3.以不同突破口探寻推理的一般方法。
四、 小结与拓展
1.“鸡兔同笼” 问题可能的现实意义或相关思想方法。
2. 适用于“鸡兔同笼”模型的其它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