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毕加索的绘画意识的双重性?
江思和
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4
摘要:20世纪著名的艺术大师毕加索在其创作生涯中,创造了立体主义绘画流派并将其发扬光大。可是,他的所有作品并不都是立体主义,而有相当一部分是现实主义风格。他为什么要在自己的绘画中使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如何理解他的绘画意识的双重性?本文通过分析立体主义作品的实质,说明这不是一种成功的艺术样式,可是它的出现又是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从而解释毕加索为何要用两种艺术样式进行创作。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审美;统治阶级
How to understand the duality of Picasso's painting consciousness?
S. J.
Tsinghua University EEA52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famous art master Picasso in his writing career, created the cubist painting genre and carry forward it. However, not all of his works are cubism, and there is plenty of realism. Why would he use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styles in his own painting? How to understand the duality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his paintings? This article will through analyzing the essence of the cubist works that it is not a successful art style, but it is favored by rulers to
explain why Picasso use two kinds of creation styles.
Key words: Picasso; Cubism; Realism; Art; Aesthetic; The ruling class
1.前言:
毕加索作为20世纪艺术界的风云人物,他被无数人推崇,许多人称他为: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杰出的艺术大师。他创造了立体主义,发展了抽象主义,并将这些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将现代艺术带领到了新的方向:绝对自由的,与现实无关的,纯审美的方向。
他的许多著名画作,例如《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尔尼卡》等,都将现实世界中的某些人或物品进行了扭曲,分解与重新组合,以此表达一定的思想与情感。可是,在大多数普通人看来,这样的作品几乎毫无美感可言,他们甚至不能理解画面上的内容,更不要说理解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了。人们只能以这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这是艺术大师的画作,岂是普通人能够看得懂的?可是,艺术大师的画作普通人就一定看不懂吗,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艺术作品真的是好的艺术作品吗,真的是因为普通人的鉴赏力不够而不能理解所谓的高雅艺术吗?
2.对上述问题的讨论:
2.1. 艺术大师的作品普通人就一定看不懂吗
现在我们来依次探讨上述问题。首先,艺术大师的作品普通人就一定看不懂吗?显然不是。从古代直到不久以前,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位艺术大师所作的作品都是让大多数人看来很舒服,很有美感的。他们的作品鲜明地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生命的美感,让人从内心觉得震撼。比如古罗马时期的雕塑艺术,一个个都展现了人作为自己命运的主宰那种强健的体魄和昂扬的精神,他们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活力,给欣赏者以力量和信心,大家都很
认同他们是美的,也都很向往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强。再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大师都用写实的笔触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美,他们将人的思想人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让欣赏者一看到就会觉得真实亲切。圣母子像中圣母那温柔慈祥的目光,《最后的晚餐》中每个门徒个性迥异的表情,他们都用最细致的笔触刻画最真实的人物,在我们看来这种作品很具有美感。可见,在毕加索之前,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还是希望最大限度还原真实,让人人都能看得懂,艺术大师的作品普通人就一定看不懂的说法是不对的。
2.2. 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艺术作品真的是好的艺术作品吗
那么类似的,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艺术作品真的是好的艺术作品吗?这一点要从艺术或者审美的出发点来谈。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每件艺术品都应该有他独特的诉求,这种诉求是艺术的生命力。审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外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事物的欣赏的生命活动,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一种与感性生命直接相关的生命的需要,是人的一种潜在的生命本能。可见,艺术是为了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诉求,而审美审的是本能上认为它有生命力的事物。如果一件艺术作品不能让人很好地了解它的诉求是什么,它想要借此表达什么情感,那么就失去了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同样,如果一件艺术品不能让人很轻松地看出它的生命力,而需要人动用各种逻辑思维细节摸索猜测创作者的意图,那么作为一个审美的对象,它也是不好的。由此可见,那些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作品不能算作好的艺术品。
2.3. 是因为普通人的鉴赏力不够而不能理解所谓的高雅艺术吗
最后,真的是因为普通人的鉴赏力不够而不能理解所谓的高雅艺术吗?有许多人说,大师的作品是意蕴丰富内涵深刻的,普通人鉴赏力不够而不能看出什么门道,只有鉴赏力达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分辨出来这是大师之作,这是精妙绝伦的。看似那些自称为鉴赏家的人很厉害,好像掌握了艺术的真谛。可是,很多反例的出现打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一位英国母亲将自己两岁儿子用果汁随意乱涂的涂鸦作品上传到网上,并没有说明它的作
者。不知哪位“鉴赏家”发现了这幅作品,并认定这是某位艺术大师的名作,于是他对此做出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中得到许多“作者想表达的深层含义”。紧接着,更多的人站了出来进行赞赏与评价,当他们得知这只是两岁儿童的涂鸦作品时,我想他们的内心一定是无地自容,脸红到耳根。毕加索自己也说过:不要问我为什么要画成这样,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你有问过花儿你为什么长成这样吗?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毕加索自己也认为自己的抽象作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是有鉴赏力就能理解的。大家不能理解那些所谓艺术品,不是大家没有鉴赏力,而是作品本身就没有被鉴赏的理由,对它们所谓的鉴赏不过是看作者名气凭空猜测打一发马后炮罢了。
3.毕加索为什么要创作这两种风格不同的画作
经过上述分析,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真的不能算作什么艺术,或者叫成功的艺术品,那么,他真的一无是处,就是个江湖骗子吗?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那些作品不能算作真正艺术,反而陶醉在自己创造的艺术泡沫里不能自拔吗?其实不然。他自己对这一切也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其实毕加索晚年他也自己也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他们越不懂就越仰慕我,而我一个人在的时候,从来不敢以艺术家自居。当中国的艺术大师张大千慕名而来拜访他的时候,他说我们这里没有艺术,艺术在你们那儿。他也清楚地知道抽象的形式不能算作真正伟大的艺术,要想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要想真真抒发内心的情感,还要靠写实的画法。就像他在画对和平的向往,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怜悯,以及画自己的亲人子女时,不得不回归现实主义,让大多数人都看得懂。
那么关键问题出现了:他为什么要画这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呢?倘若他认为现实主义是能够真正表达情感的,抽象的画风是对艺术的扭曲,那他为什么要创造立体主义,并且将现代艺术引向一种错误的歪曲的道路?倘若他认为抽象的画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实主义将被淘汰,那他为什么在想要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时候要选择现实主义,而不是坚持自己一贯的立体主义画风?
3.1.引例
问题的答案可以由一个家喻户晓的小故事来给出。《皇帝的新装》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骗子从皇帝那里得到许多财富,却给皇帝制作了一件“没有重量没有触感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得见”的衣服,当皇帝走在大街上时,沿途的成年百姓毫无例外地称赞衣服有多漂亮,虽然他们什么都没有看见。毕加索就像故事中的骗子,利用了人们的盲从心理和虚伪本性,迎合了统治者,毫不费力地用立体主义的“新衣”赚取了名誉和金钱。其实他自己也清楚“新衣”什么都不能做,所以自己穿的时候还是穿普通的衣服而不是穿着“新衣”招摇过市。
3.2. 为什么要画立体主义、抽象主义
下面分别分析他为什么要创作这两种风格的绘画。首先,为什么要画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没有实际意义,毫无美感可言的作品。有需求就会有生产,这是一条显而易见的道理。资本主义作为推翻封建主义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新生势力,当它建立符合自己利益需求和道德准则的制度后,它一定会千方百计使其稳定地发展下去。当年资本主义打着自由的大旗对腐朽落后的封建禁欲主义进行了致命打击,它让人民意识到了人是自己的主人,不应该受封建主义的束缚,一切压迫人的制度都应该粉碎,只有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所以当时有大量反映人自我意识的作品出现,越是写实的作品越能唤起人们本能的追求自由起来反抗的意识,有助于推动资本主义的革命。
可是当资本主义制度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人们却发现大多数人还是处在被压迫的地位,只是由之前的封建领主直接压迫变成了资本家的间接剥削,那个美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并没有到来。根据自由的理念,人民必将起来继续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的真正维护自己利益的制度。倘若艺术思潮继续沿着之前的道路发展,资本主义的统治就会受到威胁。于是统治者开始暗中打压现实主义,并努力寻找一种代替现实主义引领艺术发展潮流而又利于自己统治的艺术形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被看中了。于是在统治者的扶植下,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开始成为正统,成为大多数人都认可的高雅艺术,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认可。大家都认可,如果自己站出来反对,那么一定会被认为是另类,会被社会
排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皇帝的新装》里面的情形。毕加索作为一个聪明人,他当然不回去违背统治者的意愿,相反,他可以借此机会用那种没有任何意义的画作去为自己赢取名誉和金钱,何乐而不为。
3.3.为什么还要创作现实主义的作品
其次,他为什么还要创作现实主义的作品呢?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这说明他还是没有迷失自我的,内心还是清楚要想表达情感需要用什么艺术样式,这也体现了它的聪明之处。毕加索在16岁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绘画水平,他的自画像栩栩如生,可以算作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就像他自己所说:我用了16年,我就达到了拉斐尔的水平,但是我却也用了六十年的时间,去回到儿童的状态。作为一个天赋秉异的画家,他不可能不知道现实主义是最好的反映情感,能够让人进行审美活动的艺术样式。所以当他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亲人的热爱时,他就不得不回归现实主义。如果他用立体主义来表现,这些美好的事物就会被扭曲、丑化,从而失去原本的意义,甚至达到相反的效果。就像他的妻子说过:你画我可以,但是一定要让我认出那是我自己。于是他只能用现实的手法来表现妻子的美丽。
4.结论:
总的来说,就是当他在画一些与自己无关,只是为了画给统治者们看,让统治者们拿去作为统治工具的作品时,就用立体主义。因为这样能够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即使民众看不懂,理解不了,也不管自己的事。他们能够从里面读出什么就读去吧,反正自己并不希望通过那些作品来表达什么特定情感。当他在画一些与自己相关,想要借此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作品时,就回到现实主义。因为这样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被人误解,他也不希望被别人误解这些作品的内涵。
所以,我认为毕加索被称为“绝顶聪明的艺术大师”,不是因为他的绘画技艺,而是他能够灵活在两种不同的绘画意识中转化,以达到自己最想达到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