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根据下列要求,将应优先考虑使用的集成运放填入空内。已知现有集成运放的类型是:①通用型 ②高阻型 ③高速型 ④低功耗型 ⑤高压型 ⑥大功率型 ⑦高精度型
(1)作低频放大器,应选用( ① )。 (2)作宽频带放大器,应选用( ③ )。
(3)作幅值为1μV以下微弱信号的量测放大器,应选用( ⑦ )。 (4)作内阻为100kΩ。信号源的放大器,应选用( ② )。
(5)负载需5A电流驱动的放大器,应选用( ⑥ )。 (6)要求输出电压幅值为±80V的放大器,应选用( ⑤)。 (7)宇航仪器中所用的放大器,应选用( ④ )。
4. 2 已知几个集成运放的参数如表P4.3 所示,试分别说明它们各属于哪种类型的运放。 表P4.3
特性指标 Aod rid UIO IIO IIB -3dBfH KCMR SR 增益带宽 单位 A1 A2 A3 A4
解:A1为通用型运放,A 2为高精度型运放,A3为高阻型运放,A4为高速型运放。
4.3 多路电流源电路如图P4.3所示,已知所有晶体管的特性均相同,UBE均为0.7V。试求IC1、IC2各为多少。
dB 100 130 MΩ 2 2 mV 5 0.01 5 2 nA 200 2 nA 600 40 Hz 7 7 dB 86 120 86 96 V/μV 0.5 0.5 0.5 65 MHz 5 12.5 100 1000 100 2 0.02 0.03 20 150
图P4.3 图P4.4
解:因为Tl 、T2、T3的特性均相同,且UBE 均相同,所以它们的基极、集电极电流均相等,设集电极电流为IC。先求出R 中电流,再求解IC1、IC2。
IRVCCUBE4UBE0R100A
IRIC0IB3IC03IB1IC3IC(1)
1
IC322IR
当(1)3时,IC1IC2IR100A。
4.4电路如图P4.4 所示,Tl 管的低频跨导为gm , Tl和T2管d-s 间的动态电阻分别为rds1
和rds2。试求解电压放大倍数AuuO/uI的表达式。
解:由于T2和T3 所组成的镜像电流源是以Tl 为放大管的共射放大电路的有源负载, Tl和T2管d -s 间的动态电阻分别为rds1和rds2,所以电压放大倍数Au的表达式为:
AuuOuIiD(rds1//rds2)uIgm(rds1//rds2)。
4.5电路如图P4.5所示,Tl与T2管特性相同,它们的低频跨导为gm ; T3与T4管特性对称;T2与T4管d-s 间的动态电阻分别为rds2和rds4。试求出电压放大倍数
AuuO/(uI1uI2)的表达式。
图P4.5 图P4.6
解:在图示电路中:
iD1iD2iD3iD4; iOiD2iD1gm(uI1uI2)2
iD4iD2iD12i D1; gmiO(uI1uI2)
∴电压放大倍数:Au
uO(uI1uI2)iO(rds2//rds4)(uI1uI2)gm(rds2//rds4)
4.6电路如图P4.6所示,具有理想的对称性。设各管β均相同。
(1)说明电路中各晶体管的作用; (2)若输入差模电压为(uI1uI2)产生的差模电流为
2
iD,则电路的电流放大倍数AiiOiD?
解:(1)图示电路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Tl和T2 、T3和T4分别组成的复合管为放大管,T5和T6组成的镜像电流源为有源负载。
(2)由于用T5和T6所构成的镜像电流源作为有源负载,将左半部分放大管的电流变化量转换到右边,故输出电流变化量及电路电流放大倍数分别为: iO2(1)iD; AiiOiD2(1)。
4.7 电路如图P4.7所示,Tl和T2管的特性相同,所有晶体管的β均相同,Rcl 远大于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当uI1uI20V时,uO0V。
(1)求解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2)当有共模输入电压时,uO?简述理由。
图P4.7 图P4.8
解:(1)在忽略二极管动态电阻的情况下:
Rc1//Au1rbe32,ARc2。
u2rbe3rbe1∴AuAu1Au2 。
(2)当有共模输入电压时,uO近似为零。
由于Rc1rd,uC1uC2 , 因此uBE30,故uO0。
4.8 电路如图P4.8所示,Tl和T2管为超β管,电路具有理想的对称性。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该电路采用了( C )。
A .共集-共基接法 B .共集-共射接法 C .共射-共基接法 (2)电路所采用的上述接法是为( C )。
A .增大输入电阻 B .增大电流放大系数 C .展宽频带
3
(3)电路采用超β管能够( B )。
A .增大输入级的耐压值 B .增大放大能力 C .增大带负载能力 (4) Tl和T2管的静态压降约为( A )。
A.0.7V B .1.4V C .不可知
4.9 在图P4.9 所示电路中,已知Tl~T3管的特性完全相同,β>> 2 ;反相输入端的输入电流为iI1,同相输入端的输入电流为iI2。试问:
(l) iC2?; (2) iB3? ; (3) AuiuO/(iI1iI2)?
解:(l)因为Tl和T2为镜像关系, 且β>> 2,所以:iC2iC1iI2
(2)iB3iI1iC2iI1iI2
(3)输出电压的变化量和放大倍数 分别为:
iC3Rc3 uOiRcB3
图P4 .9
AuiuO/(iI1iI2)uO/iB33Rc
4.10比较图P4.10 所示两个电路,分别说明它们是如何消除交越失真和如何实现过流
保护的。
(a) (b) 图P4.10
解:在图(a)所示电路中,Dl 、D2使T2、T3 微导通,可消除交越失真。R为电流采样电阻,D3对T2起过流保护。当T2导通时,uD3uBE2iORuD1, 未过流时iOR较小,因uD3小于开启电压使D3 截止;过流时因uD3大于开启电压使D3导通,为T2基极分流。D4对T4起过流保护,原因与上述相同。
4
在图(b)所示电路中,T4 、T 5使T 2、T 3微导通,可消除交越失真。R2为电流采样
电阻,T 6 对T 2起过流保护。当T 2导通时,uBE6iOR2,未过流时iOR2较小,因uBE6小于开启电压使T 6截止;过流时因uBE6 大于开启电压使T 6导通,为T 2基极分流。T 7对T 3起过流保护,原因与上述相同。
4.11 图4.11所示电路是某集成运放电路的一部分,单电源供电。试分析: (1) 100μA电流源的作用;
(2) T 4的工作区域(截止、放大、饱和); (3) 50μA电流源的作用; (4) T 5与R的作用。
图4.11 图P4.12
解:(1)为T l提供静态集电极电流、为T 2提供基极电流,并作为T l的有源负载。 (2) T 4截止。因为:uB4uC1uOuRuB2uB3,uE4uO,∴uB4uE4。 (3) 50μA电流源为T 3提供射极电流,在交流等效电路中等效为大阻值的电阻。 (4)保护电路。uBE5iOR2,未过流时T5电流很小;过流时使iE550A, T 5更多地为T 3的基极分流。
4.12电路如图P4.12所示,试说明各晶体管的作用。
解:T l为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管;T 2和T 3组成互补输出级;T 4、T 5、R2组成偏置电路,用于消除交越失真。
4.13图P4.13 所示简化的高精度运放电路原理图,试分析:
(1)两个输入端中哪个是同相输入端,哪个是反相输入端;(2) T 3与T 4的作用;(3)电流源I3的作用 ;(4) D2与D3的作用。
5
图P4.13
解:(1) uI1为反相输入端, uI2为同相输入端。
(2)为T l和T 2管的有源负载,将T l管集电极电流变化量转换到输出,使单端输出
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近似等于双端输出时的放大倍数。
(3)为T 6设置静态电流,且为T 6的集电极有源负载,增大共射放大电路的放大能力。
(4)消除交越失真。
4.14 通用型运放F747 的内部电路如图P4.14 所示,试分析: (1)偏置电路由哪些元件组成?基准电流约为多少?
(2)哪些是放大管,组成几级放大电路,每级各是什么基本电路? (3) T 19 、T 20 和R8组成的电路的作用是什么?
图P4.14
解:(1)由T 10 、T 11 、T 9 、T 8 、T 12 、T 13 、R5 构成。
(2)图示电路为三级放大电路:
Tl~T4构成共集-共基差分放大电路;T 14~ T 16构成共集-共射-共集电路;T 23 、T 24 构成互补输出级。
(3)消除交越失真。互补输出级两只管子的基极之间电压 UB23UB24UBE20UBEUB23UB24UBE20UBE
使T 23、T 24 处于微导通,从而消除交越失真。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