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在心中,质量在课中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保障策略 吴海兵 (江苏省泗洪育才实验学校,江苏泗洪223900) “生命不保,谈何教育”。长期以来,安全事故在各级各类 学校中时有发生,各级教育部门对安全问题也极为重视,安全 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 说明凡事先有准备才能成功,不然就会失败。鉴于体育课流动 性大,练习或者完成某一动作时对身体素质,对动作技术、技 能、技巧都有要求.有时需要大量的辅助器材.对任一环节的 疏忽都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学中,应预防为 先,在点滴的教学巾,加强安全意识培养,优化学习环境,使体 的神经凋节不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故心率较快,青少年 武术运动员血压也比成人低 呼吸频率也比成人较快,但呼吸 阻力较大,呼吸肌力量不足,因此肺活量较小。青少年武术运 动员不宜过早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武术训练中,应以平和 的简短武术套路进行训练。以各种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冲 拳、推掌等。不宜进行过多的耐力、力量和静力性的练习。运动 量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密度与强度要注意节奏交 替,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尽量缩减憋气、紧张性练习,以免心脏 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的身体生长发育。同时应注意动作节奏与 呼吸节奏的配合。 3.训练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 奋过程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并且灵活性大。 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多数凭兴趣。掌握动作较快,但容易出 现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易疲劳,但运动后恢复较快。 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 育课的安全事故尽可能降低到“零”。 关键词:体育教学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 1.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要尽量避免课堂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首先要有安全意 识,然后在教育中对学生有意识贯穿培养。提高安全意识不能 只喊口号,应该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并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 活的细节中潜移默化,使安全问题上升为意识。 3.树立运动员的竞争意识 在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训练中。要把运动员的潜在学习和 训练的激情充分调动起来,活跃情绪,激发运动员训练的积极 性和竞争意识。因此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应不断更新和变 化,教练员在制定训练任务时,应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但难 度不易过大.经过多数运动员的努力能够达到的,这样才能促 进青少年武术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上下波动较大,自控能力相对较 差,对外界刺激干扰非常敏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培养运动 员克服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 三、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1.合理分配全面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 活动。在进行武术套路动作训练时,应穿插一些比赛或游 戏。同时,安排运动员短暂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 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 多示范。培养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 展各项基本技能。教练员不应求快、花、多,应扎实练好基本 功和基本技术,为以后的高水平的比赛打下牢固的基础。运 动员在训练时如动作错误.教练员要耐心讲解,及时纠正错 误的动作。 二、根据少儿心理特点。在武术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l_应以鼓励为主.少批评 教学中,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青少年武术运动员 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在武术训练中,教练员应了解青少年武 术运动员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批评,及时发现他 们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多年训练经验表明,运动员自信心增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例,要合理 分配,力争科学训练,提高成绩。在前期训练阶段,应以身体基 本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全面运动的能力..专项素质训练以武 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 发展肌肉协调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 门训练柔韧、协调、灵敏等素质。随着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能 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 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围绕专项 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力量、柔韧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 的训练。 2.专项训练应与基本技术训练相接结合 训练初期.主要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 他们的专项能力 在专项能力训练的全过程中.贯彻对基本技 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相得益彰,事半 功倍.使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得以熟练、巩固与提高。 3.注意运动员疲劳的恢复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用的训练,没有计划的训练是盲目 的训练,没有负荷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 险的训练。有训练就有疲劳,有疲劳就有恢复。教练员在训练 强了,训练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在训练中,可让动作好的运 动员, 来示范,多表现自己。激发他们的争强好胜心理,提 高训练效果 .有些教练员一看到队员动作完成得不好就训 斥、责骂、甚至体罚他们,使其自信心下降,自尊心受到伤害, 导致运动员产生逆反心理。 2.充分肯定运动员的成绩和表现 结束后应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整理活动与相互按摩对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消除疲劳有积极作用。还要培养他们养成 良好饮食习惯,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 四、小结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训练是一项长期而又全面的过程。因 此,在青! 年武术运动员训练中.要根据生理、心理和专项技 术的特点.运用切合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实际的科学的训练方 运动员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够得到教练员的充 分肯定。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员要让运动员及时知道训练的效 果,就能使错误和多余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使正确的动作技 术得以巩固,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特别是当他们看到自己 的每一次进步,都能起到振奋运动员精神的作用。良好的心理 状态,能鼓舞运动员的信心和勇气,提高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克 服各种困难的能力。 11O 法和手段。要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心理训练和专项运动技术, 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同时不断加强运动员的思想引导,确 立正确的训练和比赛动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 他们高尚的武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青少年武术运动员 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提高比赛成绩。 1.1注意服装的选择。在体育课中经常发现有“牛仔队”、 “凉鞋帮”,特别是农村学校,更是屡见不鲜,这便是安全隐患 之一 牛仔服虽然有时很显身材的曲线,但是它远远不及运动 服之“美”,所以要给学生以选运动服装的正确引导。运动服要 合身,鞋子要轻而合脚,如果太紧或太松都达不到完成动作的 流畅性要求,从而影响自身的安全。 1.2提高准备活动的意识。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 力发挥程度,是提高体育成绩和防止运动损伤的关键。教师应 当充分运用体育科学理论指导,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增强准 备活动意识。重视和改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准备活动的内容 和方法,做到循序渐进。 1.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往往很多学生就是 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太差引起的运动损伤,所以教师应在课堂 教学中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首先,当发生危险时要心理 镇定,如跌倒时,没有了解伤情不要随意搬动,可以用“疼痛 法”判断伤情;其次,合理使用保护方法。如根据人体骨骼生长 规律.在球类活动中,当身体突然下落用手撑地时应手指向 前:跳起下落时要降低身体重心:扭伤后用冰块冷敷或用水 冲;还有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喝凉水或用水冲洗头部,等等; 再次,保护方法贯穿教学。如前滚翻教学时,应教育学生人体 在受惯性作用将要发生跌倒时,可顺势做滚翻或滚动减慢速 度,保护自己,以免损伤。 1.4加强主动放松意识。科学的放松可以尽快提高成绩和 恢复体能,体能的恢复与否也是课堂教学中的安全隐患。所 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放松的意识.定时、定量、定内容进行 放松,如可以5分钟后退跑、10分钟互相按摩以及互相抖手、 脚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影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直观 教学中提高安全意识。如播放运动损伤后怎样处理、各种急救 方法、运动保健等。 2.加强教师自我保护意识 就算事前准备很充分,也有可能会发生意外,所以教师要 懂得自我保护。首先,要学法、知法、然后用法律保护自己:其 次,教师要多学习关于体育保健和急救方面的知识,当安全事 故发生后利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以免耽误急救的时机:再次. 养成勤笔记的习惯,把在课堂里相关的内容做详细的记录.安 全问题天天强调,节节强调,备教案时也要做相应的记录,总 之为了保护自己,书面记录的依据决不可少。 3.规范课堂教学,对学生全面监控 规范课堂教学,全面监控学生不但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发 生,而且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主要内容有:加强课堂教学常规 管理、把握运动负荷的适宜性、加强教学保护和教学监控等。 3.1强化课堂教学常规。所谓课堂教学常规,顾名思义,就 是在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体育课堂 教学常规是维护体育课堂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是师生都要 遵守的基本底线。课前:对教学对象(学生的服装和预习)、内 容及器材做准备;课中:坚持点名和请假制度、恰当安排见习 生和检查佩带物等:课后:组织学生主动恢复、及时回收器材 和向班主任汇报课堂情况等 3.2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 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 律及教与学的规律。运用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学不但事半功倍. 置 且也能尽量避免课堂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根据人体生理机能 活动变化的规律,上肢和下肢力量练习应互相交错。又如根据 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运动技能的形成分为泛化、分化、巩固 和自动化四个阶段).教学中要从易到难,游泳先学爬泳后学 仰泳。 3.3把握运动负荷的适宜性 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对象、项 目特点以及天气)适量安排运动负荷,避免教学中出现“过度 疲劳”的现象,且要坚持运动负荷递增性原则,让机体有一个 预热和适应的过程.以免受伤。 3.4教学保护的合理性。体育教学中合理的教学保护是预 防事故发生的措施之一。在体操教学中尤为常见,教师应根据 项目的特点来选择合理的保护方法,如单双杠练习时保护者 的站位、保护的时间、手法和力度是保护成功的关键,还有跳 马、跳箱、头手倒立和各种翻滚等,都需要教师或同伴的合理 保护,除提高安全性之外,还可以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互爱互 助精神。 3.5集中注意力。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并 且机体运动激烈,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也很容易发生 意外。注意力应该是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要求,教学中教师 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内容、方法、站队等)、运用教学 魅力(有声语言、肢体语言、眼神和优美的示范)集中学生的 注意力。 3.6对学生全面监控。首先。了解学生有无病史。如果之前 对有疾病的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当事故发生时,将束手无策, 会影响治疗的时间,甚至威胁生命。教师必须通过班主任和家 长间接了解学生,根据课堂表现和访谈直接了解学生,像高血 压、阑尾炎、哮喘等疾病就不可激烈运动。其次,重点关注自我 规范能力差的学生。小学或初中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好 动,课堂上有的调皮学生趁老师不注意,就会互相顶牛、斗嘴、 或是滋生逃课的念头、甚至打架.像这些学生应作为“重点关 注”的对象。再次,要保护好学的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大部 分好学的学生也特别要强,喜欢和同学“较劲”,很容易出现负 荷过量,因此教师要十分留心.适度而止即可,以免发生安全 事故。 4.体育场馆合理建设与使用 体育场馆合理建设与及时检修、正确选择与使用也是避 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学校在场馆建设的时 候以“节约用地”为名.埋下了安全隐患.如百米跑道的第六道 旁边就是花圃,百米终点线就在墙边,铅球场地和跳高场交错 一起,等等,都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器材使用后还应及时检修, 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同的体育项项目安全系数也不一样,特别是田赛和球 类项目,根据项目特点和天气情况选择、布置场地很有必要。 雨天,球类、铅球和实心球的教学不宜在室外进行,以免器材 或场地打滑造成损伤;投掷项目练习过程中,前后左右的站位 应有足够距离,任何人不得横穿场地,器材没有落地停稳不得 抢拿;器材使用应正确,如铅球和实心球停球时用脚底,绝不 能用手,还有跳高架、跨栏架、标枪、铁饼等,这些都需要教师 对学生进行长期教育引导。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每个体育教师都不能轻 视,要持之以恒,预防为先,从教学中的点滴做起,确保学生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