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刘吉宏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1年第01期
摘要:语文作为交际工具与人文象征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好材料。我们要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找准语言训练与培养健康心理的结合点,做到教书育人的完善结合。 关键词:环境;教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1)12-0104-01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1、通过教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及国际主义情感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如教材中《别了,我爱的中国》,表现了作者离别祖国时依依惜别之情和报国之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这些爱国者的行动中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培养自己的热爱祖国的感情。《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这几篇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卢沟桥的狮子令人叹为观止,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审美感是一种与人的审美需要相联系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的课文举不胜举。有的课文表现自然环境的美,如《桂林山水》,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有的课文表现人格美,如《信任》一文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应该诚实、真诚相待。
2、通过教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秉赋性格
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教材中《守信》一文中宋庆龄严格遵守自己的诺言,《不瞒真情》一文中老舍诚实,不隐瞒真情,《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中桑兰每天、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一次著名的冲刺》一文中派特利不屈不挠地坚持跑完全程……这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记叙了体操选手桑兰在比赛时发生意外后,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顽强的毅力,微笑着面对伤痛,学了课文后,可让学生写篇读后感,感受桑兰微笑面对人生,与病魔顽强搏斗的人生态度。同时写作教学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机会,在写作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3、通过教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小学教材中选编了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的故事。这些文章大都刻意描写人物的神态,来表现他们健康稳定的情绪,因此在教学时,要深入引导学生剖析、挖掘其深层内涵,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懂得今后要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保持稳定心理的训练。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1)“安定”、“沉着”的意思是什么;(2)在什么情况下李大钊的表情安定、沉着?(3)他为什么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这说明了什么?通过李大钊神态的分析,教育学生受挫折时不能哀声叹气,乞求他人,而要以平静的心情,顽强的意志面对现实,从而培养学生对情绪两极性正确的调控与转化。
4、通过教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种多难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具有强大的力量和作用,可以掌握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语言教材中所描写的人物的内心世界都十分丰富,有的明确写了出来,有的要从人物的外表去体会。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不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
5、通过教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克服不良心理状态
自卑自负这两种心理大都是以自己的短处或长处去与别人的长处或短处的比较中产生的。据有关资料表明,现在有10%以上的学生存在着两种不良的心理倾向。这两种心理都是学生成长的大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使学生战胜自卑,克服自负。如《一定要争气》中的“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教学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1)童第周和其他国家的同学的地位;(2)对待科学难题的态度及做法;(3)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想法。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旧中国贫穷落后,没有地位,他被同学瞧不起,但他不自卑,而是把压力变成动力,树立了为中国人争气的思想,这样,才能攻克科学难题,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即使自己有某些方面比不上他人,但只要不自卑 ,充满自信心,奋发图强,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再难的事业都能成功。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