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植入术治疗牙周病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1月第5卷第i期Chin J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January l,201l,V01.5,NO.1 ・临床经验・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植入术治疗牙周病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闰永发王春兰 范月静 公司提供的Bio—Oss材料及胶原膜。 使丧失的牙周组织得到修复和再生,使新附着形成,松动 牙齿固位并行使咀嚼功能,一直是牙周病治疗的最大难点,而 通过现代牙周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目前 牙周病骨缺损的治疗中应用脱蛋白质牛无机骨(Bio—Oss)结合 4.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常规消毒铺孔巾,局部2%利多 卡因 肾上腺素浸润麻醉,术区内斜切口,翻瓣,切除袋内壁衬 里,刮除根周肉芽组织,精修根面。牙槽骨缺损区彻底清创 胶原膜的方法较多见,并获得了稳定的治疗效果,但高昂价格 是其临床广泛应用的障碍。国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 (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及 后,盐酸四环素溶液消毒根面5 min,使用高速球钻于骨缺损 区骨皮质层钻2~3个小孔,修整龈瓣;生理盐水冲洗术区, 将nHCA颗粒用无菌生理盐水调成湿砂状送人骨袋内,轻压 组织相容性,材料成分、结构与天然骨组织高度相似,多孔的 网状结构,有利于牙周膜细胞的迁移生长和引导新骨的生成, 无细胞毒性,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且该材料成 本低,易于消毒与保存,在口腔临床治疗中应用前景广阔…。 塑形至平齐骨袋口,龈瓣复位。A组植人nHAC材料;B组植 入Bio—Oss颗粒,用胶原膜覆盖包裹,使用垂直、水平褥式缝 合后,置牙周塞治剂保护术区。 5.检查项目:牙周探针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 本研究采用nHAC与Bio—Oss结合胶原膜两种方法对牙周病 变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一(CAL)、牙齿松动度及x线片,术前术后均由同一名医师完 成每次检查,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术后口服甲硝唑 200 mg,3次/d,利君沙250 mg,4次/d,7~10 d。0.12%氯己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 第二医院口腔科门诊牙周炎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 例共47例。其中男2O例,女27例,年龄33~55岁。按患者 初诊顺序单双数随机分组:单数就诊患者纳入A组,采用翻 瓣术+nHAC方法治疗,共26例患者32处骨缺损,其中男12 定含漱1个月保持口腔卫生,14 d拆除缝线,分别在术后1、 3、6、12个月复查,重复以上检查。 6.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 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 理,2组手术前后的临床指标改变用配对t检验,手术前以及 手术后的2组之间的临床指标的变化程度比较用成组t 检验。 二、结果 例14处骨缺损,女14例18处骨缺损,年龄34—55岁;双数 就诊患者纳人B组,采用翻瓣术+Bio—Oss方法治疗,共21 例患者26处骨缺损,其中男8例10处骨缺损,女13例16处 骨缺损,年龄33—53岁。 2.纳入标准:(1)临床检查及x线片证实有骨下袋的患 47例患者手术后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及 材料露出。 1.临床指标的改变:2组术前指标PD、CAL、松动度差异 牙;(2)经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6周以上,牙周探诊深度仍≥ 5 mm;(3)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及手术禁忌证;(4)口腔卫生良 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复查,与术前比较各项指标均 有明显降低(P<0.01),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处 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好,无吸烟习惯;(5)术前签订知情同意书。 3.研究材料:北京益而康生物工程开发中心提供的 nHAC材料,商品名瑞福,选用长方型NB—CF一1型:长(2.0-4- 0.2)mm,宽(2.0±0.2)mm,高(2.0±0.2)mm;瑞士Geistlich 2.x线片改变:术后3个月x线显示骨密度明显增高并 与周围骨融合界限不清。6个月x线片骨密度继续增加,见 图1,2。 表1 nHAC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元±s) 注:与术前比较,P<0.01,两组间比较,P>0.05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1.O1.051 作者单位:30021 1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 通讯作者:闰永发,Email:yanyongfa66@126.com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1月第5卷第1期Chin J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January 1,2011,Vo1.5,No.1 三、讨论 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近年来Bio一0ss的制作是将所有的有机成分从经过检疫 的牛的皮质骨和松质骨中彻底去除,保留骨小梁和内部空 隙。Bio—Oss有与人骨相似的结构,为成骨细胞的长入提供 发现:患者年龄、牙齿松动度、根分叉病变、患者的口腔卫生、 吸烟等因素影响疗效,深窄的骨缺损较浅而宽的治疗效果 好,其中叠加因素越多治疗效果越差,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相 关报道一致 。 了支架,可促进人牙槽骨的再生、修复和新附着的形成,利用 Bio—Oss的骨引导作用和胶原膜的骨诱导性及机械屏障作用 加速骨形成,阻止龈上皮根向生长,牙周膜占据根面,重建牙 经2年临床应用证实nHAC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组 织相容性,能促进骨组织生长,加速骨组织修复,在临床治疗 牙周病骨缺损时可作为Bio—Oss的替代品,是一种实用、价 周组织结构,以达到理想骨再生和新附着性愈合。Bio—Oss 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骨替代材料,应用于重度牙周炎骨缺 损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因其价格较高不易在临 廉、应用方便的较为理想的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材料。同 时,患者自身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个人口腔卫生 床治疗中广泛应用。nHAC材料与自然骨成分相似,是通过 的加强、自我菌斑的控制、戒除吸烟的不良习惯、定期复查与 自组装的方法,采用提纯并去抗原的1型胶原为模板,在钙一 治疗才能使远期疗效得以巩固。 磷盐溶液中调制矿化而获得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和元素组 (本文图片见光盘) 成可满足植人体的生物活性与组织相容性,能够与自然骨形 成牢固的骨性结合,nHAC不仅作为骨形成支架,而且对骨细 参考文献 胞具有引导作用,胶原可使肉芽组织长人并对成纤维细胞和 成骨细胞起营养作用,胶原及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逐渐降解 [1]王云,王青山.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在口腔医学中 吸收,新生骨充满了人工骨所在位置。nHCA成骨性能稳定, 的应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康复,2010,14(8):1426—1428. 成骨方式接近Bio一0ss 。 [2] 曹良菊,唐玲,王汝丽.Bio—Oss和胶原膜治疗牙周炎重度垂直 修复破坏的牙槽骨是建立牙周新附着的重要条件 ,牙 骨吸收的临床观察.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24(6): 867-870. 周膜细胞是牙周病治疗后形成牙周新附着的主要细胞来源, 在牙周病损部位牙周膜细胞来源非常有限,以致牙周组织很 [3]李平,林野,邱立新.两种骨代用品成骨性能的动物实验研 难达到有效再生和创建,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牙周膜细胞增殖 究.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9,14(2):140—143. [4]石铁,王泓杰,高秀秋.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对牙周 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将体外培养的牙周膜细胞接种于 膜细胞的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康复,2009,13(3): nHAC三维支架,复合培养结果显示人牙周膜细胞在nHAC 553-556. 支架上形成良好贴附并增殖,细胞生长旺盛,伸展充分,因此 [5] 张莉,马宁,车彦海,等.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胶原复合膜修复 认为nHAC具有良好的三维结构和细胞相容性,且无细胞毒 下颌骨缺损.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36(6):647_649. 性,临床治疗牙周病骨缺损取得良好效果 。 [6] 孙波,李月玲,杨德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植入治疗根分 本研究2组术前的各项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 叉病变的临床研究.口腔医学,2010,30(6):358359. 有可比性。牙龈退缩十附着增加+骨组织量增加=袋深度 [7]德特恩维拉.重度牙周炎治疗临床指南.吕红兵,闫福华,译. 降低,术后牙周炎症得到控制导致牙龈退缩、新骨的生成致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87-88. 使牙槽骨的增高及附着增加,这一系列的变化使PD值明显 [8] 尚姝环,李成章,樊明文.双抗胶原膜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的 降低,提示两种材料均可减轻局部的牙龈炎症,诱导牙周组 长期疗效观察.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6):346349. 织的再生,使牙周袋变浅和附着增加。Bio—Oss组临床指标: (收稿日期:2010-0 ̄-01) 松动度、PD、CAL的变化程度均低于nHCA组,但经统计学处 (本文编辑:巨娟梅) 闫永发,王春兰,范月静.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植入术治疗牙周病骨缺损的疗效观察[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 (1):239-2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