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百货商场营销策划工作中的三个误区

来源:爱够旅游网

出于将复杂的营销职能拆分细化的需要,百货店一般都有独立的策划部门。大多数叫“策划部”,也有些企业叫“营销部”或“市场部”,除了一些边际职能有所扩大或缩小,主要职能仍然在于:在百货店品牌和商品营销业务流程中,担当规划、统筹和参与实施的工作角色。

就百货店营销体系的运行而言,策划部的角色相当重要:作好规划是实现百货店品牌增值和提高销售业绩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的策划部门都比较难于达到这样的角色要求,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有些企业中的策划职能,善于运作百货店品牌和搞品牌推广,这类角色的“扮演者”大约多由广告公司直接过度而来,对如何将商业品牌推广与商品促销有效结合起来,没有很好的办法;有些企业里,提到“营销”二字,很自然地和商品促销划了等号,既然是商品促销,那就主要是采购和营运部门的事情了,策划部要想参与,则无疑是“掣肘”的行为,策划部门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策划的职能早已开宗明义,至于各个职能里,谁重要,谁次要,就整体营销作业而言,这些狭隘的利益问题,一定不能把它放在首位,因为,如果总是这样地争拗下去,企业内耗必然无始无终,经营业绩则永远也别想搞上去。

所谓规划,就是在决定了方向和目标后,确定采用怎样的方法达到目标。在这点上,策划工作者应该拿出专业、科学和客观的方案,否则整个营销活动将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所谓统筹,就是充分沟通,确保百货店这个复杂多职能的“有机体”协调运行,完成营销规划要求的动作步骤,并保证达到策划的要求,如果统筹能力弱化,则各职能必将各自为战,顾头不顾尾,最终一事无成。

策划百货店品牌和商品营销活动,应注意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第一、策划活动没有确定的目标和相对精确的效果预估标准。

在一个责任机制匮乏,绩效管理失衡的组织中,产生这种情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确立目标,根据情况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这是多大的自由度但如果你期望在这样的自由度里能够作出令人满意的营销表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费用超支,“猫腻”多多,倒是完全有可能,至于结果,那自然是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了;没有效果预估标准,结果是活动搞成什么样都是好的,不好也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大家“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做事情

如果不去关注目标和绩效,只是为了做事而做事,是对企业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策划营销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如:某百货店的“夏日浓情,狂送大礼”活动规定,必须完成多少场次演艺明星的演出活动,卖场折扣参与比率必须达到百分之多少,媒体推广的频率为多少等等,都可以成为策划活动的目标,有了目标,相关的活动展开才能有章可循,完成结果的情况也才能有所比较;同样,营销活动在策划阶段就必须选择几个最好是可以量化的效果衡量指标,最直观和明显的,如:销售额增长比率,楼层客流增长量,以及随即抽样的活动效果满意和知会比率等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衡量与判断,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便可以显现出来;通过策划与实施结果的比较,找出问题改善点,可以在今后的策划中吸取教训,而对活动的综合评价也可以作为有效实施奖惩的依据。

第二、策划营销活动不能将品牌推广和商品促销有机结合起来

店内比较突出的策划方案矛盾是,要么过于关注品牌推广活动及实施效果,要么仅仅只做商品促销。本来,百货店品牌和商品品牌只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以相辅相成的形式进行推广和宣传,才能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舍弃或忽略任何一面,都会使策

划活动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无形中浪费了一部分资源。一些百货店经常只做形式上的推广活动,如明星表演等,而无实质的商品促销活动,虽然吸引了客流但销售额始终无法有效增长;另一些百货店虽然在商品促销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但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结合百货店品牌进行宣传,有效吸引顾客,导致商品促销的效果也不够理想。

策划方案在起草阶段就必须全盘考虑,包括现场活动,商品打折或甩卖,以及媒体宣传策略等等,均作为活动的组合部分。具体实施时,应该是以整体的形象来面对目标顾客,使其对百货店营销具有全方位的立体感受和认知,以商品促销为基础,百货店品牌推广为先导,打出一套“组合拳”,这样,策划活动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第三、策划活动,到底谁说了算

现在的中国,策划人恐怕要比诗人多得多,而自诩为策划公司的也可谓多如牛毛了,乃至有些企业老总一听说这个人是搞策划的,立刻会下意识的摸摸口袋并攥紧了拳头——策划业确实正在孕育着某种危机!

策划人不是广告人

行业的整顿与规范,是一个体制问题。我们大部分人对于广告和策划的定位上还是非常模糊,就连一些非常优秀的广告品牌专家都非常奇怪的冠以策划人的名称。而许多广告公司又在做着策划人的工作,以至于广告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广告公司,在毫无市场经验,又对中国市场现状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却又在给各种各样的企业做着有模有样的市场分析和策略。直闹得一些企业主一听说是策划人就过敏。每当一些聚会上有企业主参加的时候,我都一定会嘱咐朋友:千万别说我是策划人,只说我曾经是某文化学校的校长。

策划人应具备的素质

一个策划人不仅要有策划能力的悟性和天分,而且需要其有非常丰富和宽泛的边缘学科知识,要精通消费心理学、策划学、营销学、广告学,同时必须要掌握发生学、社会行为科学、逻辑学、统计学、原理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渊博的知识基础是策划的必备条件。

首先讲,文学家未必就是学者,但大文学家一定是大学者。而策划业,仅仅具有理论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具备一定的市场经验或对应策划项目行业的经验也是必备的。

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策划人已专致细分行业,如有的专做

房地产策划,有的专做大型文艺演出等社会活动型策划,有的专做医药保健品策划等。使其在主业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

策划不是点子,也不是一两个招,更不是一句叫得响的广告语,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思想有着内在严谨的逻辑关系,是沿着适时的消费趋势和消费心理而渐渐展开的某种连续的、递进的心理游戏!

中国策划业由点子时代、策略时代进入了战略整合时代,应该说,这个行业已经成熟,但这个行业又亟待成熟而专业的策划人才。

策划误区之一:是策略还是骗术

是策略还是骗术,法规是衡量的最低下限

为什么国家下大力气整顿保健品业因为虚假广告和宣传太多了。所谓虚假,当然为骗了。不论是企业主的伦理价值观还是策划公司的职业道德观,角度错了,立场错了,也就意味着方向错了!

朵胶囊,以内养外!中国几千年的中草药史,以内养外实在不新鲜,但朵从另一个角度上让消费者接受了。而一个

润喉的茶,非要去洗肺,显然越轨了。某纯净水说37重过滤,给了消费者很大的安全感,问题是你去问一问,哪一个合法的纯净水生产又不是重重过滤呢先找到点、先说了,所以抢占了先机!如果一个提高免疫的产品,为寻求市场强需求点,却偏说可以养肝,这显然就沦为骗术了!

策略是有度的,这个度就是法规,在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产品找到出路,这才叫合格的策略。如果在市场逐渐趋于成熟的态势下继续玩弄江湖骗术,不仅产品短命,企业形象也受损,所以,企业慎重的选择策划公司是非常有必要的。策略是环环相扣的系统

所谓策略,显然并不仅仅是一个广而告知的结论。它是厚积薄发和环环相扣的系统。农夫山泉有点甜!这是一个精彩的市场缝隙,由于其特制的瓶盖,如果不信,可以灌一点自来水试试,也有点甜!水入口漫过整个舌头和一个水柱集中刺激味蕾的神经感受是不同的,加上预先设置的传播的诱导,XXX就真的有点甜了。紧接着,在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以后,逐渐由高成本的瓶盖转换成大量的普通型瓶盖上市,XXX的策略一举成功,其广告策略的成功因素如下:

从水质上——千米深湖水(入手)

生产工艺上——瓶盖(配合)

传播上——有点甜(定位)

策略必然关联产品的特质和消费者的需求点

益母草汤是传统的中药,定位成“太太口服液”后,整个市场局面完全改变了,这就是策略。

娃XX早期的传播定位是不成功的,市场拉动不起来,重新定位“喝了娃XX,吃饭就是香”一举成功了。原因就是原来面对儿童诉求,但儿童的理解力有局限,而在独生子女时代,儿童们在高营养的环境中成长,儿童厌食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喝了娃XX吃饭就是香,无疑是诉求母亲的,并且是母亲的强需求点,娃XX成功了,这就是策略。

策略是长远的眼光,可以造就长寿的产品

法度和规则不仅仅体现在策划方面,也体现在企业主的商业心态上。企业主一心谋求暴利,策划人顺从企业主的意志大量提升和放大产品的虚假光环,以期刺激消费,没有不短命的。毕竟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看到恰当价位的产品可以历时十年市场的生命力,如中华乌鸡精、北京蜂王浆、青春宝等等。贪欲的膨胀,是某些企业主失败的最大原因!平和的市场心态中包含着市场的责任感。竞争是激烈的,但终归竞争也是

有规则的,只有走出市场策略“骗术”的误区,才能够使企业本身和产品共同长寿!

策划误区之二:是江湖郎中,还是专业大夫能力与专业必须接轨

包装、炒做、做秀,这本是演艺界的行活儿,现在也不知不觉渗透到策划业,几乎吃这碗专业饭的都会包装出一个明星来,不仅头衔大的吓人,而且练熟了一套通用话术,往往侃的企业主目瞪口呆,给企业以过高的期望值,实际却眼高手低且不懂市场,转过来又被企业主痛斥为骗子!

不论是职业策划人还是广告人,我们所服务的对象,表象上是客户——企业主,实际上是市场,是消费者,如果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思想,再没有任何的市场营销感受和经验,或者把从书本上学来的一些国外营销案例生搬硬套的嫁接到中国市场上来,主观上的一切良好用心,都被客观现实所否定,甚至扭曲,久而久之形成互不信任的恶性循环。

从事这样一个行业,能力与专业必须是接轨的。我们知道就策划而言,有管理策划、广告策划、经营策划、商业情报策划、商战策划、公关策划、新生意策划、销售策划等等。当策划人能力强势正在吻合的平台上,不仅会产生新的策划案例,也无疑为被服务的对象带来了利益。反之,则丧失能力优势使

被服务对象的利益受损,被斥为骗子。然而现实中,从事策划行业的人由于没有行业的规范标准,结果大家都成了万金油了,殊不知一个人的能力强势终归是有局限性的,深入研究管理专业的是管理专家,但未必在市场领域也是专家,在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的领域中套用固有的思路做策划,结果可想而知!

有合适的经验不如有合适的思想

一个做了二十年市场的人,如果不做研究和总结,仅仅是劳动力的重复和叠加,未必能成为营销专家;一个没有专职做过市场的人,却经常深入市场收集信息,深入研究和分析,未必就不是营销专家。所以说有合适经验的人不如有合适思想的人,因为市场永远都是动态的,他的运动将导致经验贬值,而在市场运动中勤学习、善思考、多积累的人能够与市场同步成长。

阳光普照大地,平平均均、暖暖阳阳,如果用放大镜把阳光汇聚到一个点上,阳光能把木头点燃——这就是聚焦的原理。做为从业者,多一些专研心态,少一些唯利而奋的浮躁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行业健康的成长!如果策划从业者能修炼自己的专业化程度,使服务品质得以提升,树立起策划行业的诚信新榜样。学习和专业化,是策划行业亟待解决的问

策划的误区之三:掌握基本策划规则

策划应在合适的时机采用合适的方法

产品入市策略必须考虑一个市场预热行为,产品上市直接热销,相当于两个陌生人见面立刻成了知心朋友,这毕竟少见。启动市场通常有两种模式:

1、强势启动市场:通过高密度的电视广告投放而启动市场

2、弱势启动市场:通过营销和公关活动切入,早年的惯例是先开产品新闻发布会,现在通常有名人座谈、专家推荐会、广场大型活动等等,然后才跟进导入终端促销活动。

另外不同性质的产品营销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自然策略方式也就不同了。快速消费品如饮料、香烟等,先决条件是渠道的宽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耐用消费品则又有很大的差异。人们可以毫不犹豫的掏100元钱吃一次饭,但如果是花100元钱购买一支钢笔却要认真的比较、挑选。再如,消费品主要通过广告拉销,而工业品以人员推销为主。综上所述,行有行规,而这个规则是通过前人在反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策划掌握必要的规则是从业者的先决条件,掌握大量的案例同样是先决条件。一个人的外语水平高与低,其词汇量的多少是衡量的标准之一,没有大量的案例研究,营销

策划肯定难以十分精确。走出营销策划的误区,更重要是走出唯利是图的误区,没有能力驾驭的业务,要有勇气放弃,责任感是策划业的第一位。诚信不仅体现在有形产品的商业行为上,也体现在智力产业的商业行为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