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前提下,所形成的拱形瘘口入口宽畅。通过倒“U”形瓣的建立,在提起、悬吊或缝合固定气管黏
膜软骨瓣后,其背面与瘘口下方气管形成自然流畅的通道,无论金属管还是套囊管,均可一次性顺利完成插管。
有报道称采用倒“U”形瓣气管切开术可降低皮下气肿、脱管及拔管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而本组研究着重反映了该术式在术中安全性、便捷性及实用性的优点,其他方面还需通过临床观察加以进一步验证。
利,气管环骨碎裂和环间组织劈裂时有发生,气管遭受挤压刺激而引起的咳嗽较为剧烈。目前因接呼吸机行辅助呼吸的需要,开始较普遍地使用带气囊的硅胶气管套管。受当前材质和工艺技术的影响,套囊未充气的状态下,萎陷的囊壁不够光滑,且同等内径的条件下其外径比金属管要粗,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因其光滑度不够,气囊遮挡视线,通过不够流畅,出现划破气囊、挤压气管和误入气管前间隙的现象在传统术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另外,在逐层分离颈前组织暴露气管的过程中,潜在形成了通向气管两侧和气管前的腔隙,在意外脱管或术后换管的过程中,窦道尚未形成,极易误入气管周围的间隙,重新插管往往显得被动和仓促。而倒“U”形瓣可以作为一个换管或重新插管的标志,如果术中做皮下固定或在切口外预留缝合线,就显得更为安全,预留线或缝合线可在窦道形成后拆除。
我们在68例气管切开术中采用倒“U”形瓣气管造口,在确保切口横径不超过气管环周径2/5
参考文献
[1]秦 .气管切开术简史[J].中华医史杂志,2000;30
(3):146-147
[2]闫朝晖.气管切开套囊套管使用中常见问题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12):759-760
[3]郭良,王可敬,赵坚强.舌瓣形气管切开术[J].中国耳
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4):257-258
呼吸道感染病人细菌培养及耐药分析
易 青1, 郭素芳1, 王丽珍2
(1.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2.内蒙古武川县医院)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113(2007)06-0499-03
随着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感染和耐药性逐年上升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棘手难题。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现将我院2006-01~2006-12送检的痰标本所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01~2006-12我院有慢性呼吸道感染
[1,2]
症状病人的痰检标本共计2088份。女性835(835/2088),男性1253(1253/2088),60岁以上1671(1671/2088)。
1.2 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
所有标本均接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中国兰平板、沙保弱平板,35℃24h(沙保弱30℃24h~48h)培养,对可疑菌进行分纯、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鉴定试条鉴定。真菌鉴定用郑州博赛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结合APICAUX鉴定试条。药敏试验用K-B法,按国际临
作者简介:易青(1966-),女,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技师。
500
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判断标准进行结果评价。
培养基用生物梅里埃干粉琼脂自制,药敏纸片购自生物梅里埃。1.3 质控参考菌株
由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ATCC33186粪肠球菌。1.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分析。2 结果2.1 检出率
送检的2088份痰标本中,培养出阳性标本826例,阳性率为39.56%,检出菌株992株,其中包括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2.2 病原菌的分布
992株病原菌的种类分布结果见表1。2.3 耐药性
ActaAcadMedNeiMongol Dec.2007 Vol.29 No.6
表1 992株病原菌分布与检出率病原菌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费氏枸橼酸酐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真菌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其他
检出株数检出率(%)
1161069278635163361834026138
11.6910.699.277.866.355.146.353.6318.454.032.6213.91
表2 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约物的敏感率(%)肺炎克
抗菌药物
雷伯菌株数(S%)
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
亚安培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钠复方新诺明
116(70.7)112(64.3)112(84.8)112(71.4)110(69.1)114(71.9)108(98.1)116(100.0)110(32.7)98(53.1)110(69.1)
大肠埃希菌株数(S%)
78(64.1)78(56.4)78(71.8)76(55.3)72(36.8)78(17.9)70(98.8)78(100.0)78(15.4)65(56.9)72(26.4)
阴沟肠杆菌株数(S%)
106(58.5)106(51.9)106(56.6)106(58.5)100(47.0)100(49.0)96(100.0)106(100.0)106(50.0)89(32.6)100(38.0)
铜绿假单胞菌株数(S%)
92(53.3)----
费氏枸橼酸杆菌株数(S%)
63(34.9)63(34.9)63(52.4)63(38.1)61(32.8)63(41.3)58(100.0)63(100.0)63(36.5)60(30.0)60(38.3)
鲍曼氏不动杆菌株数(S%)
51(43.1)51(3.9)51(52.9)46(11.8)50(45.1)50(50.0)48(100.0)51(100.0)51(47.1)46(15.2)48(50.0)
86(63.9)----
90(34.4)92(78.3)92(97.8)92(94.6)92(46.7)86(60.0)----
2.4 耐药菌株
肺炎克雷伯菌116株,其中产ESBLs菌30株,占25.86%;大肠埃希菌78株,其中产ESBLs菌28株,占35.89%;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47122%;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中MRSCON占
58173%。3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本院呼吸道感染中以革兰氏阴性菌居首位,可能与送检标本为反复感染的慢性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7年12月 第29卷 第6期呼吸道疾病有关,共检出663株,占66.83%,以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真菌,共检出183例,占18.45%,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再次为革兰氏阳性菌146株,占14.72%,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已占相当大的比例,真菌的耐药性也越来越严重[3],可能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有直接关系。我院真菌检出率为18.45%,以大于65岁老年病人居多,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表2可以看出除铜绿假单胞菌外其他阴性杆菌对亚安培南100%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也较高达到98%以上。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已导致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其敏感度大大下降,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细菌产生了AmpC酶和ESBLs[4]。由表2可以看到肠杆菌科各种细菌对亚安培南仍有极高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均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82.1%,其他阴性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低于60%。我们的药敏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敏感率为78.3%,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为5.6%,低于国内期刊报道
[5]
。鲍曼不动杆菌对许多抗菌素均有
较高的耐药性,仅对亚安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501
本院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肺炎克雷伯菌为占25.86%,大肠埃希菌占35.89%,不产ESBLs阴性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没有规律性,而产ESBLs菌具有多重耐药现象,有一定规律
性,对三代头孢菌素表现耐受,且均可被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三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的亚安培南所抑制。
为进一步提高呼吸道病原菌检出率,指导临床治疗,要注意以下问题:(1)标本采集一定要合格,最好是用药前采集;(2)检验人员要操作规范,提高质量;(3)提高检验人员的鉴别能力。
细菌耐药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防止菌群失调,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参考文献
[1]王煜,李振华,刘兵,等.呼吸机相关肺炎病菌分布及
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693
-696
[2]王臻,童朝辉,王辰,等.住院病人下呼吸道肠球菌属感
染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
(5):585-587
[3]刘洪涛,张军军.真菌耐药性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杂
志,2003;38(5):328
[4]张永标,张扣兴,唐英春,等.13种抗生素对产AmpC酶
或同时产ESBLs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541-544
[5]徐英春,陈民钧.监测细菌耐药,架起检验科与临床交
流的桥梁[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
(Suppl):14-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