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鸡群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探析

来源:爱够旅游网
奄需牲兽座薰 2014年(第35卷)第10期 鸡群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探析 宋博 (平顶山市畜牧局,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090(2014)10—001 1-01 雏鸡在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进食及与外环境接触使 是B一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NSP 肠道内侵入了各种细菌,且随着微生物进化过程形成相互 的共同特性是增加食糜黏性,阻止食糜与消化酶充分接 制约、相互依赖的微生态体系。随着微生态学的迅速发 触。高黏性的肠内容物给家禽的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带 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保持肠道 来负面影响,降低了消化酶活性和养分转化率,延长了食 微生态平衡,维护肠道健康,是鸡群达到良好生产性能的 糜在肠道中的残留时间,更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增殖。特 重要因素。菌群失调是指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 异性外源酶能够分解NSP,降低食糜黏性,改善肠道健康, 例发生异常变化,偏离正常的生理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状 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日粮中谷物成分的物理结构对肠道 态。鸡肠道菌群失调是一种状态,是正常肠道内微生物菌 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有影响,与破碎料和颗粒料比较,过度 群之间的关系与微生物菌群对畜禽机体长生作用的紊乱, 粉碎的饲料明显增加了家禽与坏死陛肠炎相关的死亡率。有 表现出一定的临床致病性。正常状况下,肠道内始终存在 研究表明,用未粉碎的小麦饲喂家禽,通过促进肠道特别 着大量的有益细菌。然而,饲养管理如不当、营养缺乏、应 是肌胃的发育,刺激肝脏和胰腺的分泌,减少了肠道中沙 激、药物使用和疾病等因素会改变消化道内生理环境,破 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杆菌的数量,提高了肠道对养分的吸收 坏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使病原菌大量孳生,引起生 利用率。但只有当消化道本身处于健康状态时,日粮中的 长不良或严重的腹泻现象。 整粒小麦才有助于改善消化道功能。营养方面,可能由于 1 疾病因素 摄人了较多的钾离子、钠离子、镁离子、硫酸盐、盐酸盐和 1.1细菌感染 一些霉菌毒素,导致饮水量增大,进而造成垫料潮湿。大 致病菌对肠道的轻微损伤会影响家禽的饲料转化率 豆产品含钾量可能较高,饼干末的含盐量可能较高,鱼粉 和日增重,严重损伤会导致坏死性肠炎、疾病暴发和高死 的含盐量、含钠量或含钙量可能较高。当怀疑是一种营养 亡率,如梭菌属中的产气荚膜杆菌是家禽肠道正常菌群, 因素时,检查饲料中钠和氯的含量是可行的。根据水源情 但有其他诱因时,则可引起家禽坏死性肠炎,肉眼可见病 况,检查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尤其是硫酸盐和锰这两项。 禽肠黏膜有明显的坏死病灶。 3抗生素因素 1.2寄生虫感染 生产中抗生素的使用多不规范,在没有搞清病原的情 在家禽寄生虫病中,球虫病是最常见的原虫病,其是继 况下,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养殖成本增加,且增加部 发其他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垫料或土壤中存活的球虫卵 分病原体的耐药性,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日粮中添加抗生 囊是主要传染源,其他如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的传染需 素不但会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还会影响肠道内细 要中间宿主,对肠道的损伤程度与寄生虫数量呈正相关。 菌的抗药性以及机体的免疫机能。抗生素滥用会导致有 1.3病毒感染 害菌定植增加,并产生抗药性。抗生素长期使用还会引起 许多病毒与肠道健康之间关系密切,包括轮状病毒、 肉鸡免疫抑制。抗生素在肉鸡生长前期效果较好而后期 冠状病毒、肠道病毒、肠病毒、星状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病 药效较差,可能与抗生素的抑制作用使对其敏感的有害 毒性疾病对家禽的典型影响是抑制日增重、降低饲料转化 菌在定植初期不能定殖,而所定植下来的均为抗药菌株 率和降低鸡群的均匀度,可在任何日龄的禽群中发生,但 有关。 以幼禽为主,影响程度与家禽的日龄、免疫状态、病毒毒 综上所述,肠道微生物平衡对于鸡群的健康极其重 力、营养、管理和其他传染源等因素有关。其中,出血性肠 要,影响肠道菌群失调的因素主要有疾病、饲料营养不均 炎是4周龄以上鸡易感的急性病毒病,病鸡以精神沉郁、 衡和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当然生产管理中的应激因素也是 血便、免疫抑制和死亡为特点,同时继发并可恶化其他疾 重要的因素。通过原因分析,找准发病因素,避免菌群失 病。 调,可以使鸡更好地发挥生产性能,在这方面的进一步研 2饲料因素 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尽管谷类饲料原料中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但最主要的 (收稿日期:2014—09—03) ・_“・_ 。 __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