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离离原 qq:8703101
在抽动症诱因中,最主要的是家庭关系和养育环境中的冲击和压抑,这个观点大部分家长都很赞同。关于应对方式,大家也基本认可,只是对详细做法有不少疑问,不知道从何做起。以后我会尽量陆续分享一些详细做法,欢迎大家反馈、讨论。
这次主要分享调理抽动症的最首要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步:释放孩子。 1 什么是释放?
在抽动症诱因中,主要是冲突和压抑造成了孩子的抽动,调理的第一步,毋庸置疑的,应该是释放这些冲击和压抑,让孩子把心中积压的压抑释放出来,孩子在释放中日益达到内心的能量平衡。
孩子的释放,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情绪的释放;一方面是淘气和抽动动作的释放。
孩子确诊抽动症以后,家长一般都会变得宽容一些,有些是因为对抽动症病因有所了解后有意识改变,有些是因为单纯从心疼孩子的角度出发,就像有时候孩子普通的感冒发烧期间,家长一般也会变得相对宽容一些。
抽动症的孩子大多脾气暴躁、易怒;尤其是家长开始变得宽容和尊重孩子以后,孩子开始放松,然后就有个报复性发泄期,这个爆发,一方面是脾气和情绪,还有一方面是抽动动作和淘气。本文所说的释放,也主要是这两个方面。
孩子爆发的时候,是孩子内心最焦虑不安的时候,家长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处理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被接纳和被爱,会比较迅速的
修复以前的心理伤痕,所以,这时候是家长补救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家长的处理方式特别重要。 2 如何处理孩子的释放?
大部分家长认识到了教养环境因素改变对于调理孩子抽动症的重要性,也认同孩子释放的理念,但是在看到孩子动作的时候还是难免崩溃,在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时候也不免焦躁,很多家长都抱怨忍到了内伤。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几个观点,以便家长更好的面对和处理孩子的问题:
2.1 改变认知,接纳和理解孩子;
我的孩子在抽动症以后,性格变得很乖戾,天使变魔鬼,时刻挑战我的耐心,只要稍微不顺心,就大发脾气。
孩子发泄的时候,除了发脾气,还会说恨妈妈,孩子其实是内心不安焦虑,是在发泄内心的压抑和不安,这种时候我对他的情绪一直是平和的接纳,心平气和的陪在旁边,有时候他会让妈妈走,我就到走开一下,孩子发泄之后,会喊我,我这时候用接纳的态度抱抱他,告诉他,妈妈爱他,然后跟他回忆他小时候一些温馨,还告诉他,他小时候特别小,只能喝奶不会吃东西也不会走路,现在他一天天长大了,学会了吃很多东西,学会了走路,本领也越来越多。他就会慢慢的平静下来。
那时候这种发泄频率特别高,每次发泄我都用爱接纳他,慢慢的孩子的情绪好了起来。
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脾气暴躁阶段,特别考验家长的耐心,这种时候,处理好孩子的问题,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改变自己的认知。
认知疗法最早于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5岁的孩子在机场到处跑来跑去,然后你发火了,把孩子骂了一顿 表面上看,是孩子跑这个行为引发了你发火这个行为;但事实不是;
还有一个隐藏事由;这个事由就是你认为孩子不应该在机场到处跑,应该跟你一样坐在座位上乖乖候机;这个就是你的认知,如果你的认知变成,他还是个孩子,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乖乖的坐在这里候机就不是孩子了,或者说那样反而是个有问题的,木呆呆的孩子,这样你就不会发火了。孩子到处跑,那我就跟着看着他,保证他别走丢,别去骚扰别人,别有危险就行了。如果你的认知,调整成以上观点,你就不会生气。
现在回到处理孩子性格暴躁、不可理喻的问题,在这种时候,家长要先改变自己的认知,告诉自己,孩子的脾气、哭闹包括抽动动作和淘气,都是一种释放,释放以前受到的压抑,如果不释放出来,会伤害孩子的心灵,损伤更大,会越来越严重,释放出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孩子才有可能痊愈。这么想的话,看到孩子释放脾气、情绪的时候,家长不但不会烦躁,有时候还会有一种很舒畅的感觉。
家长如果还是觉得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实在有困难,就再回想一下,自己以前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怎么简单粗暴的管教孩子,如果孩子现在的发泄,让家长觉得不舒服、生气、愤懑,那回忆一下以前,当家长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释放自己的脾气和情绪的时候,那个小小的心灵,是怎么承受的呢?现在,孩子只是在释放,家长只有平和的接纳了,才能补救,才能重新跟孩子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这么去想,认知就会不断调整,慢慢做到合理的接纳孩子。
2.2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一般情况,孩子发泄的时候家长如果能做到理解和接纳,孩子发泄过后就会心情舒畅,比较好商量。情绪是没有对错的,任何情绪都应该被接纳,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家长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处理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2.3 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学会处理情绪。
孩子处理坏情绪的过程,家长要做的一是要情绪平和,不要被孩子的坏情绪影响,别被孩子带进坏情绪里;二是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处理情绪。
接纳孩子情绪不是干涉、不是哄,是平和的给孩子空间让孩子处理,不管是哭闹还是生闷气,都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去处理情绪。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快速干涉反而不利,家长只要传递平和和接纳理解的情感给孩子,等孩子情绪处理好,再去处理问题。
大部分问题其实也不需要事后疏导和说教,孩子有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他自己知道对错,只是一时还没学会管理情绪、控制不住。家长用接纳的态度对待,不说教不指责,孩子会自我反省;唠叨指责反而会阻断孩子的自我反省。
体验比语言有效,身教比言传有效。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处理情绪的过程中学会处理情绪。
3 怎样做既能合理接纳孩子的释放,又不惯坏孩子?
3.1 接纳和理解孩子是常态
接纳和理解孩子,不仅仅是在孩子爆发的时候,对于日趋恢复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理解和接纳。当孩子的行动或者做法,让家长发怒的时候,家长发火以前,请先深吸一口气,这时候请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用一个孩子的思维去思考这件事,而不是用几十岁的成人的思维去思考。这样去思考,很多事情,就没那么生气了,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的任何行为背后的情绪和意图,都是可以
理解的。
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孩子应该怎么样才正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你指东就东,指西就西正常?还是活蹦乱跳,上蹿下跳发挥孩子好动的本性,有自己的想法思路(鉴于孩子的经验,这个思路在成人眼里有可能是不对的),并且敢于表达正常?
3.2 接纳和理解孩子不是毫无原则的宠溺 很多家长担心接纳和理解孩子,会把孩子惯坏。
其实,真诚的接纳只会让亲子关系和谐、信任基础牢固,不存在孩子惯坏的问题。大家去观察周围的家庭,比较在意孩子想法,在民主、尊重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信、阳光、孝顺、知书达理。只有那种处处包办控制、毫无原则的宠溺才容易培养出逆子。
我们接纳的是孩子的情绪,理解的是孩子的意图,并不是接受和允许所有的行为,孩子的行为分两类,一类是家长理解和接纳以后可以接受的(比如,淘气的跑来跑去,好动是孩子天性,大人稍微保障一下孩子安全就行
了,有时候即使有些小危险,让孩子体验一下,不是特别严重的摔碰一下也是可以的,孩子在摔碰中成长,摔碰中学会了保护自己);另一类是家长可以理解接纳情绪,
但是行为不可以去允许的(比如,孩子发怒动手打家长,家长可以理解孩子的愤怒
的根源,但是动手的动作,要平和而坚定的制止他,告诉孩子如果我做了什么事情让你生气,你大声地说出来,打人的行为我是不会允许的)
孩子的任何情绪都是应该被接纳的,超出原则的行为,需要在接纳情绪的前提下约束行为。这是接纳孩子情绪和无原则的宠溺的主要区别。
毫无原则的宠溺是接受了孩子的所有不合理行为,反而对于情绪
没有接纳,导致家长一肚子火,还得忍气吞声。
毫无原则的宠溺是绝对要避免的,孩子在完全没有原则的情况下,是没有安全感的,他不知道哪里是安全区域,反而会丧失安全感。有的类似在没有边界的空间里,会一直往下坠,毫无安全感。
但是原则不能处处都是,处处都是原则是对孩子进行了过度的限制和控制,对孩子的发展和康复不利。
原则是根据孩子年龄和能力而定的,是相对一成不变的,不是以大人的心情、喜好、情绪变来变去的。
原则要少而精,处处是原则容易形成强迫。
我的孩子,在清明节后第一天早上叫起床的时候,一直念叨没玩够(三天假,有两天半参加了亲子团组织的活动,玩的特别高兴,最后一天上午去了公园,下午我感冒实在是太累了,带回家了),我就说哦,假期玩得很高兴,还想接着玩吧。我也不想上班呢。(第一步接纳和理解孩子情绪。注意,要发自内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假装理解是没有效果的,孩子是能感知到的)
我也想接着玩,可是啊,**(活动组织者称呼)周一到周五要上班,周末才能组织活动。而且周一到周五好好上班上学的人才能报名,我上周有一天生病了,没好好上班,上次差点不让我报名,我解释了半天,人家看我确实是生病了才让我报名的。(第二步引导)
然后问他在幼儿园吃早餐还是在家吃早餐,他说在家吃早餐。接下来就很顺利的上幼儿园了。(第三步平和而坚定的坚持)
(以上案例仅供说明如何接纳孩子情绪,并且有策略的约束孩子超出范围的行为。没有模仿价值,因为不同的孩子,同样的话反应会不一样,这个跟家长和孩子的信任基础和亲子关系基础有关系。)
作者简介:
离离原:孩子曾经抽动,靠家长自身努力调整,达到孩子痊愈。
孩子经历过眨眼、挤鼻子、清嗓、扭脖子、抽肚子、吸气、深呼吸、发声等动作;同时伴随胆小、磨蹭、焦虑、咬指甲、咬衣服、闻东西等问题。
调理时间约两年,其中动作一年,动作消失以后,继续用将近一年时间心理调整。 期间没吃药没有仪器治疗,全靠家长自己调整改变。孩子痊愈以后,没有动作,心理健康程度很高,以前出现过的小强迫倾向、焦虑情绪、内心不安、情绪暴躁情况均已改善。孩子现在心理承受能力正常,各项指标基本健康。
关注离离原QQ和博客,可以查看空间更多关于抽动调理的体会和心得: QQ号:8703101;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an8703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