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时代 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11.20世纪末,欧洲发生了极富象征性的两个事件:一边的联盟正在筹备建立,而另一边的联盟却悄然而散。这里“正在筹建的联盟”和“悄然而散的联盟”分别是指( )
A.欧洲联盟/社会主义阵营 B.欧洲联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C.多极化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D.美欧联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2.美国副总统乔·拜登在第4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道美国( )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3.《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 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在一场革命胜利后召开的大会上,代表们为纪念为自由而牺牲的人们,高唱《葬礼进行曲》。歌词节选如下:你们默默无言的带上了镣铐,因为你们不能无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同胞,因为你们相信正义的力量永远胜过枪刀„„那个时代就要到来,你们所献出的生命将取得光荣的代价。那个时代已经临近,专制制度将要崩溃,人民就要奋起,伟大而自由。这场革命是( )
A.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俄国二月革命 D.中国辛亥革命
15.有学者在评论欧洲某一时期历史时,使用了“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 ) A.30年代后期 B.40年代中期 C.60年代中期 D.70年代初期
16.2009年11月10日戈尔巴乔夫在英国《泰晤士报》上撰文称:“今天,地球面对另一个威胁。气候危机就是把我们和未来分隔开来的墙。就像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那样,世界公民今天正要求采取行动,应付气候变化,和纠正围绕它的严重不公正情况。”他所说的“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是指( )
A.德国法西斯势力彻底消失 B.法德和解 C.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 D.德国重新统一
17.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引文中“社会主义
2
创始人”是指( )
A.法国启蒙思想家B.马克思和恩格斯
C.空想社会主义者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领导人
18.恩格斯说:“其实在19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欧洲的无产阶级已经觉醒”,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已经觉醒”指的是( )
A.掌握了科学的革命理论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开始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斗争D.开始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 19.世纪中期工人开始走上“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这条“阳光大道”是指( ) A.封建主义 B.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20. 下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内容分别是( )
A.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的兴起、第一国际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二国际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国际. 21.“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发表演说:“我们将追究提供援助或藏身之所给恐怖分子的国家。每个地区的每个国家现在要做个决定,你不跟我们一道,就是跟恐怖分子一道„„”上述材料反映的布什政府的外交方针是( )
A.联合世界各国共同反恐,维护世界和平 B.将反恐作为政府的首要目标 C.以反恐为名,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借反恐拉拢一些国家
22.下列叙述,最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 ) 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古巴导弹危机 C.尼克松访华 D.抗美援朝战争
23.为了对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对策包括( )
①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②组织华约组织 ③接受马歇尔计划 ④成立共产党或工人党情报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4.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25.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
3
A.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格局形成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速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D.世界“冷战”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6.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 C.多极化格局形成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27.“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此材料中所说的“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指的是( )
A.社会主义国家苏联B.叶利钦主导的俄罗斯联邦
C.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帝国D.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28. 林肯总统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问题征询意见,结果7名内阁成员全部反对,但林肯在宣布会议结果时却说:“7票反对,1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 )
A.违背了美国宪法中的民主原则B.违背了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原则 C.符合总统有最高行政权的规定D.符合美国人的人格特点
29.有人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
A.极端霸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B.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30.在英国汉诺威王朝时期,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经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当时沃波尔的实际职务是( )
A.内阁首相 B.财政大臣C.议会议长 D.法院大法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1.材料一:(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又想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衷的产物。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优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盛发《雅尔塔体制的形
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
材料二: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到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
——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
材料四:2002年初,一位俄罗斯学者指出:“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对抗转向本质上是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
——张宏毅《美国成为超级大 国的原因及未来走向》
(1)据材料一,指出雅尔塔体制的实质与美苏之间关系的特点。(4分)
(2)材料二中杜鲁门所说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又指
4
什么?从材料可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9分)
(3)据材料三,概括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今世界为什么还会存在着“另一种对抗”?(4分)
3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经历了许多仁人志士的流血与奋斗。观察下面四幅图,请回答:
图1圣西门 图2《共产党宣言》
图3巴黎公社 图4攻占冬宫
(1)某学习小组拟对上述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4分)
(2)2006年4月6日,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俄罗斯历史研究所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列宁的活动使国家在社会经济和思想方面走入死胡同,阻碍了国家发展,使国家孤立于文明世界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作出评价。(12分) ⑶俄罗斯历史研究所还建议拆除列宁墓,将列宁遗体入土葬,该声明令俄这会就列宁墓问题的争论再掀波澜。假如你是一位俄罗斯国民,请谈谈你对此的观点。 (4分)
5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