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

来源:爱够旅游网
建设占用耕地,生态建设占用耕地等。主要 树。洞庭湖 危害:耕地锐减,造成现有耕地单位面积压力 水速生型意 增大,过度使用耕地,造成耕地的污染和退 (1)简 化;影响粮食安全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为原因。 主要措施:依法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对耕地的 (2)简述在湖泊洲滩上大面积种植杨树 占有,合理利用耕地,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 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不利影响。 减轻耕地的退化等。 4.草场退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 警【解析】 表格中的“变化百分比” 的草原地带。主要原因:气候变干,草场沙 是指某个时段的湖泊面积与1644~1825年 化,鼠害,过度放牧、垦殖等。主要危害:使得 的湖泊面积之比。从表格纵向可得,自1644 载畜量下降;草场沙化,荒漠化扩大,成为沙 年到1998年洞庭湖面积减小,主要的人为原 尘源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得更干,气 因是围湖造田和人为破坏湖泊上游地区的植 象灾害多发。主要措施:规定合理载畜量,划 被,导致注入湖泊的河流含沙量提高,泥沙淤 区轮牧、围栏放牧,建立人工草场,消灭鼠害, 积;1999年到2009年湖泊面积扩大,主要是 退耕还草,营造防护林带等。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后的退耕还 湖。湖泊具有蓄水防洪,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 三、生态环境问题 能。大量种植杨树将对湖泊的这些生态功能造 1.湿地减少(湖泊萎缩)。主要原因:气 成影响。在湖泊洲滩大面积种植杨树使湖泊 候变干,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工程建设等。 泄洪能力下降,并且影响本地生物多样性。 主要措施:加强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2.全球变暖。主要原因:燃烧化石燃料 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加强湿地 (煤炭、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的CO ;大面 自然保护区建设;通过还湖、还泽、还滩及水 积毁林,尤其是热带森林被破坏;氟氯烃、甲 土保持等措施,恢复和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保 烷等气体加剧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使海平面 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提高保护湿地资源及生 上升,冰川消融,淹没沿海低地;改变各地干 物多样性的公众意识。 湿状况,低纬度地区农作物减产,高纬度地区 例1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农作物增产;影响水循环,蒸发增大,改变区 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下表为洞庭 域降水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极端异常天气, 湖面积变化表(以1825年以前为100%)。 地表径流发生变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 供需矛盾。主要措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使 年代 面积(平方千米) 变化百分比 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清洁生产;植树 1644—1825伍 约6200 1O0% 种草;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宣传低碳生活。 1826—1915拒 约5600 90% 例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16—1949拄 约4200 68%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地质埋存被认为是目 1950~1978盎: 约2700 44% 前最有前景的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手段之 1979—1998笠 约2600 42% 一。埋存主要选择采空的油气层、强化采油 1999 2009正 约3900 63% 回注储存、深部的盐水层、不能开采的煤层以 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粮价低迷,湖区 及深海等。其中强化采油回注储存是把二氧 土地大量弃耕抛荒,一些地方政府为“调整 化碳作为驱油材料注入油气田中,一方面加 结构,,鼓励农民在湖泊洲滩上大面积种植杨 大了压力,另一方面二氧化碳易与油混合,流 c m 洲 — 动性增强,使藏在较深层的或岩缝里的大量 可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利于油井出油,避 石油“涌”出地表。 免石油采空区的地面塌陷等。 简述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人 处理的好处。 3.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降水集中、植 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地表起伏 为原因和将二氧化碳进行强化采油回注储存 被稀少、土质疏松、地表起伏大的地方。主要 【解析】 人为地排放二氧化碳等 大;破坏植被;坡地垦殖等。主要危害:表层 温室气体和破坏植被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 肥土流失,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下降;地表 人为原因。全球变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等一 变得破碎;淤积河湖,水患严重。主要措施: 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采取一定的手段减少大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严禁开垦陡坡地; 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治理全球变暖的主要措 小流域综合治理。 施。将二氧化碳进行强化采油回注储存处理 4.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如下图) 生态环 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成因 危害 防治措施 自然原因:气候干 生态环境恶化耕 生物措施:保护现有 沙漠化 旱,沙漠广布;多大 地,风森林草地,植树造 蒸发旺盛;植被 影响农业生产 、林地、草地减少, ,林,恢复植被;管理 稀少 措施:退耕还林、还 人为原因:滥伐森 草、还牧,严禁乱垦、 林、滥垦草原、过度 降低大气能见度,影 滥伐、过度放牧;工 沙尘暴 放牧、水资源利用不 响交通运输和人体 程措施:营造防护林 当、工程建设不注重 健康等 带、沙障固沙、引水 干旱、半干旱地区 环保 灌溉等 频繁的旱涝气候(黄 淮海平原);地形低 洼引淡淋盐次生 水漫灌导致地下水 土地质量下降,农作 盖;采取喷灌、滴灌 ;大气降水少;大 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农田覆 盐碱化 位升高,深层土壤中 物生长困难,产量下 技术;挖渠排水,降 的盐分随水上移地 降,甚至绝产 低地下水位:选种耐 表,水分蒸发,盐分 盐碱作物 积累 石质 热带、亚热带湿润、半 破坏植被,导致土壤 土壤流失,肥力丧 严禁坡地开垦荒漠化 湿润气候条件和喀斯 严重流失基岩大面 失,石山裸露,植物 植被 ,保护 ,特地貌发育地区 积裸露或砾石堆积 无法生长 5.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原因:人类滥 质;实施可持续发展。 采滥捕生物资源;毁林开荒;人口急剧增长, 6.地面沉降。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使 工农业迅速发展占用生物栖息地;环境污染 地面沉降、塌陷。地面沉降会破坏地下水循 等。主要危害:物种消退,基因库存大减;生 环和补给,破坏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等。主要 态恶化;人类的生存空间和选择余地缩小,危 措施:合理抽取地下水,实施雨季回灌。 及人类未来的生存。主要措施:严禁滥采滥 7.环境污染。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 捕生物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一切生物 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导致环境污 及其生存环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 染。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 誊薯 —一 嘴 ㈣ { 髓嘲 洲 0 蠹蓦蠹j未 董 ≥ 蠹一 一 蓦i垂 i j地理1. 生态系统和环境资源。主要措施:发展循环 染;不合理的开发造成生态破坏……这些问 经济,实施清洁生产;依法防治污染;实施达 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我们 标排放;提高公民防污、治污和抵制污染的意 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循环经济,工业 识等。特别要关注PM2.5(可吸人性颗粒 要清洁生产,农业要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生态 物)和阴霾、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和治理 城市;培养公众的生态道德意识,协调人地关 措施。 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8.海洋石油污染。主要分布于沿海水  :五、高考前瞻 域及主要航线的交通要道上。石油运输,海 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油轮事故等引起石油泄 1.人1:7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带来 露。油膜覆盖海水,使水中缺氧;石油有毒 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老龄化产生的原因和 性,造成海洋生物死亡。主要措施:喷洒强效 造成的影响,人口迁移引发的问题,我国东部 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解;播撒粉状石灰,使 沿海“用工荒”问题,“二胎”新政策出台的原 其沉降;利用麦秆等物质吸附石油;小面积油 因和影响,延长退休年龄问题等。 污可用围栏回收法,也可用燃烧法清除污油。 2.资源问题: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和危 9.城市化问题。因人口和产业高度集 害,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能源安 中,城市缺乏合理规划,城市规模过大造成城 全”问题,尤其是石油生产和进口源地、运输 市化问题。主要危害:自然要素发生变化,生 方式和线路选择等。 态系统脆弱;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住房 3.环境问题:以某个区域发生的热点生 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主要措 态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为背景考查 施: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规划,加强管 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发生的季节、 理(郊区城市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 造成的危害、防治的措施。如华北地区的 城市职能),建立生态城市。 “雾霾”问题、食品污染问题、“南水北调”中 此外,还有酸雨蔓延、臭氧层破坏、光化 线的水污染问题等。 学烟雾、赤潮(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4.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 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四、发展问题 工业要清洁生产、农业要发展生态农业;探究 人口激增,资源需求增大;片面追求经济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探究培养公民的 增长的发展模式;人类在向环境索取资源和 生态环境道德意识。 排放废弃物的过程中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 研 锃 懂 £IO'lt 套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