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障农业三化

来源:爱够旅游网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障农业“三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水利是保障农业发展的必需。为此我市的农田水利基本一直围绕为农业提供基础保障的方针来进行。

一、“九五”期间的建设成就

“九五”期间,我市水利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按照“挖、蓄、引、排、节、调”六水工程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投资2.86亿元,投工1.45亿个,搬动土石方1.33亿方,完成了五河三库串联调蓄水工程、王吴水库城市供水改变水质工程、节水工程、胶河综合治理工程等多项重点工程,初步形成了“开源与节流并重、抗旱与防汛并举”的水利基础保障体系,为我市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五河三库串联调蓄水工程。五河三库串联调蓄水工程就是将境内胶河、北胶新河、柳沟河、五龙河、官河、峡山水库、王吴水库、城北水库用渠道串联起来,对河道进行治理后节节建闸,形成库库相连,河河相通,水系联网,调节有无,抗旱防汛并举,兴利除害结合,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大格局。该工程总调水流量75立方米每秒,总投资8500万元,搬动土石方384万立方米,投工4570万个, 开挖干渠总长60公里,支渠450公里,配套建筑物167座。

工程效益十分显著。一是可以控制沿途乡镇灌溉面积44万亩;二

1

是大大减轻王吴水库和胶河中下游6处乡镇的防洪压力,提高中西部河道的防洪能力;三是有效地补充沿途地下水源;四是大大改善沿途高氟区的地下水质和30万群众的饮用水条件;五是确保城区用水;六是按每年二次调蓄,可以经济利用境内五条主要河流的汛期径流5000万立方米,增加地表水可利用量50%,降低供水成本。

2、王吴水库城市供水改变水质工程。该工程是在不改变王吴水库西干渠输水条件下,铺设一条直径为1米的高密度乙烯缠绕增强塑料管至城南水库渡槽,全长18.5公里,利用15米自然顺差重力输水,自流量为0.6立方米/秒。工程总投资2600万元,搬动土石方34.8万立方米。

该工程主要有四大效益。一是确保了高密市区供水和彻底解决了沿途污染问题,使水的质量可达到一级标准;二是降低了水处理成本;三是每年可节水1000万方,等于新建一个马旺水库,用于农业灌溉可扩大灌溉面积5万亩; 四是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争水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节水工程。“九五”期间,我们以被列为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为契机,根据我市各乡镇的不同种植习惯和地质特点,实施节水工程建设。一是面上以渠道防渗和地下低压管道节水为主。根据全市的水源条件,将全市分为水库灌区、井灌区、扬水站灌区等三大区域,全面推广应用比较成熟的渠道防渗和地下低压管道节水技术。如潍水东调、引马入方、土庄徐家楼子等调水工程。二是有重点地发展

2

多种形式的高科技综合节水。根据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逐步将节水工作重点转移到“大田作物灌溉喷灌化、果树灌溉微喷化、大棚蔬菜滴灌化”为主的高科技综合节水灌溉技术上,先后建设了4200亩国家级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永安村大棚大樱桃滴灌、呼家庄银杏大田喷灌、注沟镇滕家庄黄烟大田喷灌等一系列高科技节水工程。 “九五”期间全市共计发展节水面积18万亩,其中包括管道灌溉7.52万亩,新建防渗渠道32万米,控制灌溉面积7万亩,大田喷灌2.77万亩,微喷、滴灌面积0.71万亩,一系列的节水工程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打下了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针对99年“8.11”洪水暴露出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对我市骨干河道进行了治理,其中重点是胶河夏庄宋家泊子至河崖王新屯、王党闸两侧重点段、柏城段,共长8500米;同时,建白杨山桥附闸一座,整个胶河综合治理工程共搬动土石方106万方,投工328万个。一是使治理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大大提高胶河防洪能力;二是白杨山河段形成水上公园,与白杨山景点融为一体,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三是建闸蓄水,解决两岸贫水区农业灌溉问题,为沿胶河10万亩蔬菜基地提供了可靠水源。

在大工程带动下,全市各乡镇、村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建设了一大批小型配套辅助水利工程,“九五”期间全市共计新建、维修扬水站110座,新打大口井2100眼,机井4600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

3

平方公里,新增除涝面积5.5万亩。这些配套辅助工程与市级大工程交织联通,形成了一个南北均衡,东西贯通,经济效益突出,社会效益明显的大水利框架,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十五”规划

“九五”期间建成的重点工程和面上的小型工程,在近几年的农业抗旱和工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农业“三化”战略,十五期间我市水利建设继续围绕为农业服务规划实施,按照水利基本建设“十五”计划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以“水库:除险加固;河道:建闸蓄水;岭地:引水上岭;平原:水系联网;区间:节水灌溉;资源:优化配置;措施:统一管理”为总体思路,以水资源优化调度为目的,计划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解决人畜吃水困难村庄60处,整治河道40公里,进一步完善我市水资源优化调度能力,提高工农业生产效益,保障人民生活安全。

按照“先急后缓,量力而行”的建设原则,今年的重点工程: 1、王吴水库灌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

王吴水库灌区改造工程总投资2413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资金800万元,计划建设防渗渠道11.2公里,配套建筑物63座,搬动土石方33万方。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通过远距离、大面积的节水措施和深层次的用水管护改革措施,在现有水源条

4

件下,年平均可提高实际供水能力1360万立方,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12.6万亩。

目前,该工程已到位中央财政资金600万元,已砌筑和维修防渗渠道3.3公里,配套建筑物14座,完成土石方21万方。

2、王吴水库除险加固二期工程

王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二○○○年经省计委、水利厅审批立项,共需完成素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8110.7方,砌石9881.6方,土石方开挖12.3万方。工程总投资2147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补助644万元。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包括坝体护坡、补坡等,共计投资420万元。二期工程将实施新建副坝防浪墙,改造老溢洪闸和西放水洞,更换照明配电设施,安设大坝观测及水文遥测装置等工程项目。工程建成后,可大大提高水库的防洪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王吴水库作为我市“顶头险库”的隐患。

目前,溢洪闸基础及闸墩等主体工程已完成,闸门、起闭机等设备安装调试完备,仅下游护坡等少量尾工正在处理。

3、马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该工程主要是对大坝进行加固,翻修坝前护坡和坝后反滤体,拓宽举溢洪道,新建溢洪闸,改建放水洞,配套建设水情观测、供电、交通、通讯等管理设施。工程共需砌体1.5万立方米,搬动土石方18万立方米,总投资404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1000万元)。

目前,该工程已经省计委、水利厅上报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并通

5

过了由淮河水利委员会专家组(代表水利部)进行的初设审查,待批复后实施。

4、三河并流建闸蓄水工程

该工程是将我市东、北部的墨水河、北胶新河、胶河通过开挖渠道串联后建闸蓄水。工程实施后,可扩大我市的客水汇水面积172平方公里,每年可增加蓄水800万方,补充地下水源1200万方,形成一个地下水库。

今年主要目标是完成胶河宋家泊子闸(总投资245万元),目前,已完成浆砌石近2000立方,200#混凝土400立方,占总工程量的80%。

5、人畜吃水工程

按照上级业务部门指示精神和我市缺水村庄实际情况,依据轻重缓急的工作原则,下一步计划解决我市呼家庄镇马家村、柏城镇白家岭等九处村庄的人畜吃水工程建设,可解决0.64万人的吃水困难问题。目前工程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并经上级业务部门批复,待资金到位后立即实施。

6、水利现代化建设

该项目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高密市水利工程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电子地图式管理,从宏观上掌握全市水利工程信息。二是全市水情雨情自动测报系统。该系统在水利局设立总控调度中心,在全市各镇驻地、大中型水库设立二十二处水情雨情遥测站,为全市防汛抗旱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三是五河三库串联

6

调蓄水工程范围内的水资源优化调度系统。该系统以五河三库串联调蓄水工程为基础,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整个五河三库串联调蓄水工程的调水过程,实现五河三库串联调蓄水工程范围内的水资源优化调度和高效利用。

该项目总投资180万元 ,其中省里补助80万元。目前全市水情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投入运行,总控调度中心已配备中央天线、数传仪、计算机,测控点标准控制段建筑物等硬件已完成,计算机管理的软件系统(全市水利工程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也安装调试完毕,整个项目的后期调合工作正在进行中。

7、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

高密市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位于密水街道办事处初家村和卞家庄两村,具体位置东起顺河路,西到平日路,南起丰南南路,北到丰产路,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和韩国黄金梨及葡萄等经济作物,效益面积3000亩,水源为新打大口井及方塘,选择管道灌溉和微灌技术作为方式,其中葡萄滴灌工程50亩,梨树微喷工程500亩,管道灌溉工程2450亩。该项目于2002年3月由省计委以鲁计农经[2002]341号文批复,于2002年7月由省计委、省水利厅以鲁计投资[2002]720号文下达投资计划,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50万元,市县配套100万元。

按照工程进度计划,工程于2002年10月开工建设。到目前,韩国黄金梨微喷工程500亩和葡萄滴灌工程50亩已完成,埋设塑料管道1110

7

米,共计投资61.45万元;2450亩管道灌溉工程正在紧张的进行中。

示范区总面积3000亩,将原有的老式地面灌溉改为各种形式的节水灌溉,将带来节水、节地、节电、增产、省工等一系列效益,经计算,3000亩节水工程年可增加经济效益53.28万元。此外,实行节水灌溉不仅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首先,该示范区实施节水灌溉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该区域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尤其是近几年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更为突出。并且由于示范区设在城区的南侧,属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区工业用水量和居民生活用水量的逐步增加,争水矛盾将愈加严重,因此,项目区的建设会部分地缓解高密城区的用水困难,为城区建设提供一份水源保证。其次,实施节水灌溉,增强了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技术现代化,增加了农业产值,对于巩固农业的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提高农民群众大搞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农业“三化”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我市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农业“三化”的战略方针,突出重点,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保障。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