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属与金属矿物(教案)
第五章 金属与金属矿物
第一节 金属与金属矿物
学习目标:
1、初步比较常见金属的活泼性的强弱,为今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打下基础。
2、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3、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铁与硫酸铜之间的反应,置换反应的概念;
4、了解一些常见金属矿物(铁矿、铝矿等)的主要成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
教学重点:
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置换反应的概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引导式、讲解式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问题引入:展示金属图片,讨论: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
想一想:你知道哪些金属,填写113页表5-1
阅读图5-1,体会金属的应用。
交流讨论:
举出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光泽:
(1)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铅(Pb)是灰蓝色、锌(Zn)是青白色等;
(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3)典型用途:利用铜的光泽,制作铜镜;黄金饰品的光泽也是选择的因素。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
(2)主要用途:用作输电线,炊具等
3.金属的延展性:
(1)大多数的金属有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
(2)典型用途:金属可以被扎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金属金打成金箔贴在器物上
4.金属的密度:
(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Na)、钾(K)等能浮在水面上;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铝(Al)比较轻,工业上用来制造飞机等航天器
5.金属的硬度:
(1)有些金属比较硬,而有些金属比较质软,如铁(Fe)、铝(Al)、镁(Mg)等都比较质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Cr);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的硬度大,制造刀具,钢盔等。
6.金属的熔点:
(1)有的金属熔点比较高,有的金属熔点比较低,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Hg);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W);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锡(Sn)的熔点比较低,用来焊接金属
拓展:金属之最
展性最强的金属——金。 延性最好的金属——铂。 导电性性最强的金属——银。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铝。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制造新型高速飞机最重要的金属——钛,也被科学家称为“21世纪的金属”,或被称为未来的钢铁。 最硬的金属——铬。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光照下最易产生电流的金属——铯。 最能吸收气体的金属——钯。
最易应用的超导元素——铌。
海水中储量最大最大的放射性元素——铀。
价格最高的金属——锎,1克锎的价格为10亿美元。
联想与启示:114页1-4题。
教师小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但是不是唯一的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方便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是否有不良影响等等。
进一步交流:你知道我们使用的金属是从哪来的?认识常见的金属矿物。
1.金属矿物存在的形式:
自然界少数不活泼的金属以游离态(单质)存在,如金、铂等;大多数金属都是以化合态(化合物)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
铁矿石: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黄铁矿(FeS2);
铜矿石:黄铜矿(CuFeS2),孔雀石[Cu2(OH)2CO3],斑铜矿(Cu5FeS4);
铝矿石:铝土矿(Al2O3),明矾(KAlSO4·12H2O)
巩固练习:常见的铁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磁铁矿(主要成份Fe3O4)、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请你从多角度分析这几种矿石哪些不适合用来炼铁。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黄铁矿及菱铁矿中铁的质量分数都较小,并且黄铁矿中含
有硫元素,在炼铁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形成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引起空气污染。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口答118页第5-6题。
课后作业:学习评价课时26.
第二课时
设置情景: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各有什么现象?你还知道哪些金属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
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见115页“观察与思考”)
在实验基础上,引生思考:
1.不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条件、反应现象不同。大多数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也有少数金属很难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如:“真金不怕火炼”,就是指黄金很难与氧气反应。
(1)金属镁与氧气发生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点燃镁带后,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
注意事项:在做点燃实验之前,应先用砂纸将其打磨。
(2)金属铁与氧气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金属铁在空气中是不能被点燃的,在纯氧中,被引燃后能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注意事项:
①反应前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的水或沙,以防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破裂。
②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有利于聚热,同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
③在铁丝的一端绑上一段火柴,目的是为了预热铁丝,有利于铁丝达到着火点
(3)金属铝与氧气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在空气中,铝条不能被点燃,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失去金属光泽;若改成铝箔在氧气中,则能被点燃。
化学方程式:4Al+3O2 △===2Al2O3
注意事项:铝表面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结构致密的氧化物,形成保护膜。因此,我们在做铝条性质实验之前,务必要将其保护膜打磨去除。
(4)金属铜与氧气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铜不能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点燃,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在红色的铜表面形成一层黑色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2Cu +O2 △===2CuO
2.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也不同。
Fe+2HCl==FeCl2+H2↑;2Al+3H2SO4==Al2(SO4)3+3H2↑;
Zn+H2SO4==ZnSO4+H2↑;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怎样验证有氢气生成?要制取氢气怎样设计实验装置?什么叫置换反应?
继续探究:金属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见116页“活动与探究”)
Fe+ CuSO4==FeSO4+Cu
实验现象:在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一段时间后,溶液由蓝色转变为浅绿色。
主要用途: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现代湿法镀铜
又如:Cu+Hg(NO3)2==Cu(NO3)2+Hg
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K)钙(Ca)钠(Na)镁(Mg)铝(Al)锌(Zn)铁(Fe)锡(Sn)铅(Pb)[氢(H)]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H)前面的金属,能与某些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排在越前面的金属就越容易与酸反应,即在相同情况下,反应速率越大。
(2)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面的金属能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出排在顺序表后面的金属.
巩固应用:口答课本117页1、2、总结反思: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布置作业:学习评价27课时
3、4、8题,板演第7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