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花园小学高效课堂探索之语文课程建设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以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我们认为,教师必须从课程建设的高度,较为系统地梳理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在语文教育实践中总结规律与方法,改进教学研究效果, 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促进学生母语学习的长效发展。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本质,决定了“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语文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掌握并使用语言和言语工具进行交际、思维的过程,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摹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1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读写听说等语文实践,并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我们的课程建设体现主体性、实践性和全程性。立足实践性,始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开发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发挥主体性,始终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能动性发展。体现全程性,始终有序、有层次、有方法、有技巧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接受全面的而又集生活化、体验化、生态式、人文化、知识化、科学化、和谐化于一体的语文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课程建设才能基于教师的教学领导力的发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
(一)序列式训练课程 1.识字词训练序列。
一是循序指导学生识记汉字的音形义,二是在识字过程中按照科学、有序、绿色生态式渗透词语的教学。具体做法是:(1)音形结合,语境识字。在具体的语境(如课文带生字的句子)整体感知字形字音,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境,让学生依字依词辨认生活情境,根据生活画面填字填词。(2)“授之于渔”,字法并举。根据造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并引导学生结合象形、会意、形声等构字法组词用字。(3)科学有序,拓展组词。按照字的基本义、引伸义和比喻义,引导学生联系和体验生活,想象画面与情景,有层次地进行拓展,逐层发散性组词,并借助词语不断的认识周围的世界,
1
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增长生活见识,把字词知识的学习跟生活的实践体验紧密结合起来。2
2.段落的序列训练。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段落教学。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实施这样的段落训练序列:(1)以内容带动句群。先引导学生读懂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理顺自然段中句子的关系,明确自然段的构成方式。(2)结合句子理解关键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关键词,深入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进而推敲作者用词的匠心,感受作者的言语智慧,从而促使学生在品味中丰厚文化积淀。(3)借助段的结构式迁移实践。段落构段的常见方式有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顺承式、因果式、递进式、并列式、转折式等等。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比较、判断、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读段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乱句组段、模仿构段、启发说段、运用写段,并按照从常见结构段到不常见结构段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形成相关的专门训练体系。3
(二)拓展式习作课程 1.立足中心句拓展式。
以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指导为例进行说明。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稿。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祖国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全面认识自己的祖国,为习作做好准备。习作课上,先给学生展示一篇演讲稿的范文,通过对范文的解读,学会了演讲稿的格式,知道了演讲稿与写人写事的文章的区别在于:它没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而是以抒发情感为主。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呢?教师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用“祖国”这个词说一句心里话,并自主板书到黑板上,如“祖国历史悠久”,“祖国山河壮丽”,“祖国繁荣富强”„„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把这句话拓展成具体的一段话。再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现场写的片段,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认真修改,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想把对祖国的那份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光从一个方面写是不够的,可以根据刚才的方法,再选择几句话写具体。通过以上的指导,同学们写的演讲稿内容丰富了,从中能够体会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的真挚情感。因此,我们认为,在习作指导中,老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立足习作重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我们长期坚持做到一练一得,一课几练,扎实指导,
23
由广东省阮美好教师工作室成员、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研共同体”组长罗文文老师提供. 由广东省阮美好教师工作室成员、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中年级语文“学研共同体”组长姚淑章老师提供.
中心句拓展式习作逐渐彰显出其高效性。4
2.动态构思拓展式。
作文“动态构思法”是针对传统作文静态构思方式提出的作文教学实践课程。“动态”,简而言之就是活动、实践。“构思”是广义的构思活动,指构思活动所涉及的所有心智活动(思维活动),包括体验、观察、发现、思考、表达等等。“动态构思”是指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进行作文构思,在活动实践中呈现与优化作文构思,以学生、师生、生生的活动实践促进作文构思的方式,让构思活动贯穿并活跃于习作活动全过程。(1)动态呈现写作主题。根据教材单元习作目标,突显习作主题。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物”,单元习作主题是“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核心教学任务是描写方法的指导。(2)动态积累写作素材。根据“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理念,重新组合与使用教材,把大量的课外文章整合到阅读积累活动中来,循序渐进地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第一步,课文阅读教学。有滋有味地品读文本,树立人物形象,熟悉文本语言。第二步,拓展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建立“素材库”和“方法库”,解决学生作大容量阅读积累的需要。第三步,联系(想)拓展,从文本人物到生活人物。激发学生生活观察与体验的兴趣,重新以“陌生化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拓宽视野,过上有主题的生活。(3)动态积累写作技巧。用“小练笔”及时迁移写法,聚焦突破各种描写方法。(4)整合写法,动态落实篇章写练。这个融“读、说、行、练、写、评、改”于一体的过程,充满趣味性、挑战性和激励性,充分体现“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理念,让学生在习作活动中体验写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阅读与写作的交互进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沟通,内在心智活动的活跃,促使学生不断熟练写作技巧,写作能力呈螺旋上升的动态发展状态。5如图所示:
主题阅读 联想拓展,生活体验 建立素材库
筛选、提炼主题 —— 动态构思 —— “小练笔”迁移方法
写作互评
(三)绘本阅读课程
绘本是用一组图画来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主题。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
45
由东城区花园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研共同体”骨干刘仔云老师提供.
由广东省阮美好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研共同体”骨干阮美好老师提供.
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个孩子”。我校在推广绘本阅读教学的做法是:1.真情体验。在阅读过程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感受,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真正走进绘本描述的世界中,同时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既体验到阅读的成就感,又浓厚阅读兴趣。2.立体对话。在绘本阅读过程中,以学生的提问为主线,创设开放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愉悦地阅读,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验积累,多角度多层次地跟绘本“对话”,实现读的再创造。3.锦上添花。鼓励学生把生活、游戏、想象融入其中,补充加工,让绘本更美、更灿烂,给绘本写个前言、加个结尾,或者给绘本来个解说、编演短剧等等。6
(四)经典诵读课程
读书有三种境界:一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三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在经典诵读中,在低中高各个年段各有侧重地逐步构建起读书的境界。1.营造氛围,聆听花开。我们在绿色生态校园里精心孕育书香气:童趣图书馆、古诗词文化长廊、班级图书角、温馨的读书提醒、同学的书画作品„„学生随处可读一本好书,师生人人可聊一本本好书。教室还没开门,学生坐在走廊上静心阅读;放学了,更是处处结伴书香,我们满怀喜悦地聆听花儿悄然开放的声音。2.活动渗透,润物无声。学校每年五月份举办读书节,十一月份举行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课本剧表演、阅读朗诵会、读书积累展览会、优秀图书推介会,好书“交易会”等形式展示读书成果,评选“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家庭”等,让学生大量阅读中浓厚阅读兴趣,丰富知识,熏陶感染。3.激励展示,自信满怀。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经典诵读给教师、班集体和学生个人搭建交流和展示舞台,成就一批批经师和人师,涌现出一个个充满读书热情的班级团队,如珍珠般的冒出一个个熠熠生辉的书博士、朗诵新星、小小剧作家、表演小明星。读书,让“学校有书院气、教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读书,让家校紧密沟通,共营和谐与发展;读书,成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共同课程。7
67
由广东省阮美好教师工作室助理、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中年级语文“学研共同体”骨干李敏君老师提供. 由广东省阮美好教师工作室成员、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语文教研组长陈利玉老师提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