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以松风馆花园设计为例

来源:爱够旅游网
论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以松风馆花园设计为例雍振华》摘要:关于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是个熟悉的话题,但现实中不是将两者弄得似是而非,就是将彼此相互对立。原因在于不少人其实并不清楚什么才是古典园林的要旨,只要在设计中放置几座传统建筑就是传承。本文将以松风馆—一一座业已破败的传统建筑以设计修建的园林为例,介绍针对特殊环境与遗存所作的思考,进而探讨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关键词:古典园林;松风馆;传承与发展;设计传承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相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个体的生命显得如此短暂,如果不以前人的成就为基础,人们的每一步都从原点开始,那么必然始终徘徊于原析,就会发现许多书上的定义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今人常常将城市公园比作“绿肺”,而简·雅各布斯以为其实只是“真正用途和想象(类似于神话)用途间的混甜’【J。又如人们园地内种植一些花木就敢称之为“生态园”,开挖一些水始状态。园林同样也在传承中获得发展,即便是今天,任何一座园林都充满了过去的痕迹,只是所承袭的未必是特定的形态而已,所以相关的传承与发展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古典园林的确出现了体就号称是“湿地园”,更有提出“没有设计的设计是最好的设计”等等,同样也是随意引进各种所谓“先进理念”并进行曲解而导致的混乱。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一方面,人们的赞美随处可见,另一方面,设计、建设的众多园林中,有的仅放置几座传统建筑就算传承,有的则完全不顾曾经拥有或至今依然留存的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而醉心于外来的所谓“先进理念”,于是有关园林可以附着各种功能,但其最基本作用应该是让游人能够感受到园景的优美、环境的静谧,从而带来身心的放松与愉悦。就像经典的植物园那样,园地原本是植物培育、驯化等的研究场所,但为了公众的游憩利用,必须将景致设计中国古典园林传承与发展的话题渐渐高涨。营造得美轮美奂。或许因为诸多“理念”的不断涌入,人们在接受并传播的过程中又未作理解和分辨,因而同样在营1古典园林传承方法其实,关于我国古典园林传承与发展的讨论已经很多,但人们主要是在论述其文化意义,尽管其中不乏精辟论述,但在实用主义盛行的今天,似乎总给人以遥远的感觉,设计建所谓植物园日寸,不仅常常缺乏美感,有些甚至连相关植物研究功能也并不具备。园林的基本作用,应该是城市中令人获得美的享受的风景,进而成为一种城市资源,但这往往为设计者所渐渐遗忘。所以很多设计师在赞美古典园林的同时,却并不清楚如何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者更希望能告诉他们做什么和怎么做。1_1园林的作用要弄清如何对我国古典园林予以传承,并在现今的时代中获得发展,首先要了解园林的作用是什么。园林的作用在所有教科书中都有阐述,但如果细细分1.2古典园林的画义我国的古典园林是纯为游憩服务的,所以总给人以“如在画中”【2】的感觉。如果要用专业术语予以描述,就是每一个524【瓣=·C圊蛛>20侣年增刊地方都A日eb达到比例适度、关系和谐,并体现出我国特有的传统美学,即有着与诗画相类似的构成关系。2.1园地状况园地是一片面积约为800平方米的场院,呈不规则矩尽管园林可以分解为建筑、花木以及山水等要素,但有了这些要素未必就是园林。决定是否成为园林或确定园林性质的是诸种要素组合而形成的关系。如某些工r机关、学形。场院北侧是留存的主楼,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连两边楼,进深八界。其西面偏南还有一座堂楼,坐西面东,面阔三间,进深八界。两楼之间原有建筑早已不存,为这次修造周围环校也拥有建筑、花木与山水,但它们并非园林;中外园林同样也都有所谓的园林要素,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组合关系,于境已作了大致的清理,除保留数株稍有年头的桂树之外,已无f电存。是就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我国古代,虽然有关造园的手法记载不多,但借助绘画理论中的相关记载,大致也可以了解到山水、花木等相互的2.2修造原则由于该建筑属于县级文物,因此修建必须遵循“保持建筑原状、保存原建筑结构、尽可能沿用原建筑的构建(材料),施用传统建筑工艺”的修缮要求。设计师考察了现存“松风馆”的建筑质量,结合主人使用要求,确定了原建筑只作修缮不予改建、场院以传统苏州园林的形式予以增筑修建原则。组合关系。如画论中画山有“三远”之法;画树“单株须挺拔,两株应分主次”等,强调的是一种构图关系,而造园时人们追求的所谓“画意”,其实就是遵循同样的法则。由于如今整体的美学教育被忽视,而各种信息又从各种渠道j中击着人们的视野,于是他们的面前呈现着无数碎片化的景象,若不能有意识地进行必要梳理,其所做的设计通常也会显现出堆砌、琐碎的弊病。2.3设计构思主楼与西楼之前的场院为不规则矩形,虽然占地约有2松风馆花园修造800多平米,但面积终究不大。若简单地在其中堆山凿池、建以亭榭容易使园子杂乱。考虑到对原建筑的保护,并使花园符合审美要求,故使用水榭、墙垣、游廊对园地进行必要的分隔,不仅让多变的形状变得规整,也使花园增加层次,空间感觉变大。“松风馆”是苏州东山翁巷村的—所传统民居建于民国初年。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岁月沧桑,大多已毁,仅存呈曲尺状分布的两座堂楼,前面已成为空地。应主人之邀,设计师将在楼前修建园林,以使其成为具有苏州传统特色的园宅。4鲶。c圊妹>2018洲53从主楼西山墙到西楼正面台阶(台基)约有6.5米的距离,若沿主楼山墙砌筑墙垣,与西楼南山墙延伸的墙垣围合使西楼正面形成规则的前庭,则能保证建筑有一个适宜的庭院空间。在此庭院中贴东墙砌筑规则的长条形花坛,内植海棠,天竹问置湖石掩映背后的粉墙,以形成天然图画。楼前庭院用苏州常见的花街铺地,在庭院中用湖石围以树池,内植桂花,从而形成—方雅洁、规整的庭院。主楼之前到东墙拐角处相距有20余米,在此置一处主要观景点,可以享受主楼完美的景观形象。考虑到互为对景,所以在此安排—座歇山顶的水阁,并使之与主楼轴线重合。由于水阁的设置,又将园地分隔成南北两部分,水阁之北即为花园主体。因园地面积有限,故在其中开凿“聚”形水池,建筑沿周边布置,以使园地显得开阔。主楼之前辟露台以供观景、纳凉、赏月之用,左右分别置六角攒尖亭和水榭,从而使四面都有了可以驻足的观景点。由水阁两侧连游廊向两旁延伸,至东西界墙与亭榭相连。东廊缘墙蜿蜒屈曲,以使空间和景致形厩-变化。为保证原建筑不受增建的影响,保留主楼侧面洞门,故东廊止于距主楼1.5米处,开间方向开口,由此步八露台。为使西楼前院规整,新砌的院墙将突出于西侧界墙,将主楼西侧的水榭置于西楼院墙的东南角,游廊接于水榭的背后,如此不仅协调廊、榭衔接,也亢E花园主体部分备544【瓣?·C田妹>20侣年增刊建筑的关系变得和谐,使造型不同的堂楼、水阁、亭、榭能充分展示各自的特色。水阁在空间上所起的是分隔作用,所以在其前后承担的景观角色也有所差异:在主园区它作为水阁架搁在水池之上;在前院则将以“前堂”的面貌展现。前院的设置可以让人入门之后不能直接看到花园主体,从而获得空间变化的感受,这是传统园林普遍遵循的原则。为使前院有一个规整的空间,“前堂”两侧对称布置游廊。由于“前堂”位置偏东,故西廊之内又被辟出一区小院。前院的东廊当中置硬山半亭,内为花园前门;西廊相对位置辟洞门,可让人透过门洞隐约看到西内院的景致。前院可以用石板(条石)铺地,以凸显“前院”的形象;也可施以花街铺地,则庭院更为雅洁。南墙下置一条形花坛,内植花竹和置石,形成前堂的对景。前院西侧围出的小院因面积不大,故仅在其中布置一些假山、花木,以作为前院、主园增加层次之用。由于会所中需要有餐饮功能,故将主楼与西楼侧面的后院布置成餐饮庭院。在西北角贴界墙建一座面阔三间的二层楼房,底层两间设为厨房等,另一间布置楼梯间、卫生间等;楼层为三间餐厅。沿东山墙将后院分成两部分’西侧为餐厅庭院;东侧可成为食、宿客人的分流处。2-4保护措施由于“松风馆”原建筑基本完整,所以可以用常规的方法予以修缮,也就是屋面增补缺损的瓦片,构架用传统方法进行油漆刷饰,门窗、栏杆、挂落等装折有残缺者按原样补全,之内不作背离原格局的分隔,以保证传统风格的留存,而室内选择适宜的家具、陈设以与建箭协调。松风馆花园部分的修建,虽然以原建巩A-.‘-作为主体,但两者主要是景观造型上的相互联系,在结构上相互保持分离,如此处理可以保证在必要的时候将建筑“还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花园现在的应用,且不会影响以后的保护。参考文献:【1】简·雅各布斯著[刹.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5.【2】叶圣陶.百科知识[M].1979.雍振华苏州科技大学教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