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弟子规教案

来源:爱够旅游网
《弟子规》总序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教学目的:了解《弟子规》的大概内容?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背诵总序。 教学重点:1、孝,2、泛爱众 教学过程:

一、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二、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三、讲解内容: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总序就是弟子规的总纲领,也是弟子规要讲述的主要内容,有六方面的必修内容:孝、弟、谨、信、爱众、亲仁,最后还有一个辅修内容:学文。 【弟子规 圣人训】

我们刚刚有提到《弟子规》就是从《论语·学而篇》所摘录出来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它的经典重要所在。此地讲的“圣人训”,我们狭义的来讲,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我们都晓得凡是古圣先贤,只要他们有好的典范,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我们都可以称为训诲、训勉。所以我们此地所讲的,它是有范围的,所指的圣人是指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他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首孝悌】

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从父母来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身体,父母是我们的根,所以“百善孝为先,孝是百善首”。

父母对待儿女愿做一切牺牲和奉献,知恩要报,。

不与恶人交朋友,不孝敬父母的就是恶人。” 不孝敬父母的人自己良心上不舒服。

“弟”,应该读成“悌”(ti四声),弟的意思就是友爱。

同气所生,就好像一棵树木一样,同气连枝,子女就像枝干一样,父母就像树。 你的修身做好了之后,我们接着还要下一步,还要再下一步,更提升人生的境界,这个时候我们要培养爱心。 【次谨信】

前面的孝悌是做人的根基,有了根基之后,接下来就是做事了,要合乎礼的要求。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礼就产生了。 “不知礼,无以立也。” 【泛爱众】

“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这个“众”,此地讲的是众人;除了人之外,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世间万物,那这个世界就更为美好了,就进入佛的境界了。

人要有感恩之心。不懂得感恩的时候才会无止境地索取。而无止境地索取的欲望是无法控制的,我们所能利用的资源却是相对有限的,我们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却不知道感恩和回报,或许会有一天,我们再也没有东西可以索取了。地球上上万年才形成的资源,短短几百年就全部消耗贻尽。 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最大境界是泛爱众。 【而亲仁】

我们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足以为后人典范,所以当我们有碰到良师益友,也千万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陪伴我们一生最好的良师了。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在懂得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之后,如果还有时间,我们要学习其它的技术,文不仅仅指的是看书,是指6艺,六种具体的技能:礼、乐、射、数、书、御。

我们也应当要深思一下,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空过时间?从《弟子规》里头,我们了解,总纲领所教导我们的五项要领,都是很值得我们重新来省思。 四、礼仪练习:复习鞠躬和坐姿。 五、游戏:揣鸡蛋。

六、互 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七、总 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八、故事时间:学以致用(故事时间):“三岁孩童都知道,八十老翁行不得。”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 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 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 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 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二、 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 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 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 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

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1) 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 课堂拓展 深化认识。 1、 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 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 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 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

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4、 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1、 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板书: 走进《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仁、学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导入:

学生主持:同学们,今天的经典诵读时间由我来主持。今天我们诵读的内容是:二十课——二十三课。 (古筝——齐 个人)

师:弟子规,圣人训,(用心学,积淀深)

二、学习《弟子规》

师:苏轼有这样一句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旧书:是指经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经典文章以及书籍要多读,多读并且深思后其中道理自然也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习《弟子规》的第24课。大家读这段文字。

1、读《弟子规》

读书检测:(分组读、男女生对比读、师生互读、接龙读。)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地朗读,你知道这几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一起看看书下的解释,是怎样说的)

2、理解大意:

预设(一)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惟:只是,单单的,

德是指什么呢?你认为品德都包括那些方面呢?(关心同学,爱班集体„„) 指导学生读书下的解释

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技艺的培养,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努力、奋发图强。也就是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师:那“当自砺”中的“砺”是什么意思呢?结合书中的注释,看看“砺”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要真正赢得别人尊重,靠的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

预设(二):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当我们吃的、穿的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要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不开心的,或者感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4、听故事并讨论

小故事:(1)班里努力学习的 (2)个别现象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现象,班里有几个同学用拉杆的书包,有的看到了,就哭着对妈妈说,妈妈,人家都有那样的书包,我也要,我的那个书包,都旧了,多难看啊,您得给我买;看到别人穿漂亮衣服了,也和妈妈要,

师:“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你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事情的看法吗?

通过前两天的问卷调查,我知道,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事情,你能谈谈自己以前哪里做的好,哪里做到不好吗?

5、带着理解再读弟子规

师:过渡:解大意,明事理;深感悟,再读文。我们带着理解再读《弟子规》 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

6、展示:

读一读 背一背 唱一唱(配乐读、展示的面广一些)

三、拓展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学生要注重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艺、技能,你还知道古人积极上进的故事或者诗句呢?(学生回答) 我也搜集了一些材料,投影出示: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插入故事)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比如,在学习这方面,我们班的张玉轩同学,她的字既清楚有漂亮,很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在生活中,郑海轩、侯心怡这两位同学,每天中午,都帮着大家盛饭盛菜,像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当我们这些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就要向人家学习。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3、见贤思齐焉——孔子 4、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就是说一个人有学问有修养就会自然而然的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一种的气度,无论他衣着怎样,都无法掩盖这种纯正夺目的光彩。)

5、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颜之推 伎:技艺

积累千万财富,比不上有一门小小的技艺在身。技艺中容易学习而又宝贵的,没有哪个比得上读书的了。 读一读、背一背

师:你还知道古人哪些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故事或者诗句呢? 让学生说一说:(阮咸晒衣)手不释卷、宋濂借书、凿壁偷光„„

四、谈收获

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你知道我们的家长对我们的期望是什么吗?(视频)

五、心灵对话:

你们的父母对你提出了什么希望呢?(读一读卡片上“家长寄语”)你准备怎样回答你的父母呢?

说一说 (设计成学生课堂作业—互动)

你可以吟诗一首,也可以写成和《弟子规》这样形式的,也可以给父母写几句话,总之,格式不限。

其实,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在学习,现在我谈谈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身为师,要自强。功夫上,做文章。求学问,无大小;与春芽,共相长。

六、写一写 读一读

七、小结:读圣贤书,做有德人。现在我们就以一起诵读这首《传承文明》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传承文明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璀璨瑰丽。 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龙凤为图,汉字为记。 典章文物,经史子集。文化积淀,书不尽意。 厚德载物,通天彻地。薪火相传,百世一系。 结束语:读经典,颂贤文;学文化,需用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