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题申报模板:3333-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来源:爱够旅游网


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是一份神圣和特殊的职业,而教师素质则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

随着国家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2010年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因此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发展中,物质条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人的因素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村学前教育能否发展,学校硬件条件固然重要,但是作为软实力的师资力量的发展更为重要。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农村学前教育是指: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政策,地域局限性,资金,办园条件,教师素质,硬件软件设施的参差不齐等原因而导致其发展相对落后。

教师专业素养:第一指作一个好教师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通常指生理,心理方面先天条件和一般的道德品行要求,第二指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除包括先天条件外,

还包括主要通过学习,专门训练和长期教育实践获得身心素质,道德品行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第三,是指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景的知识,能力。第四:指教师在思想道德文化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达到的水平及在这些方面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也决定共同教育的成果,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

(1)学前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加及多样化的发展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幼儿园数量增加很快。如法国、日本、美国、苏联等的幼儿园普及很快,人园率都在90%以上。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由私人、国家、团体、企业、教会等开办了各种托幼机构,在结构、规模、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各不相同,如除了全日制、半日制的机构之外,还有许多入托时间灵活机动的幼儿教育机构,美国的假日儿童中心、蹦蹦跳跳室,英国的游戏小组等都是这种适应性很强的机构。

(2)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这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师资质量就成为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世界各主要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都将幼儿教育师资提高到了大专以上水平,并实行专门的教师资格制度。同时,教师的教育价值观的进步,使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让幼儿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只是发展身体或智力,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一切使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了根本的保证。

2. 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现状

(1).2011-2014年全国新增幼儿园43131所。其中,乡村新增13899所,占比32.23%;镇区新增16945所,占比39.29%;城区新增12287所,占比28.49%。农村(包括乡村和镇区)新增幼儿园数显著高于城区。新增的公办幼儿园(含公办性质幼儿园)主要分布在乡村和镇区(占比86.55%),城区仅占13.45%;新增民办幼儿园则主要分布在镇区和城区。农村教育部门办园在全国教育部门办园总数中的占比稳步增长。2011-2014年,教育部门办园新增19672所。其中,城区仅有2328所,占比11.83%;在镇区6655所,占比33.83%;在乡村10689所,占比54.34%。教育部门办园的农村倾斜性表明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努力扩大农村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政策取向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2010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后,乡村幼儿园数量大幅度增加,在2011-2014年新增了13899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园10689所,占比76.9%;民办3774所,占比27.15%。

(2).经费投入缺乏保障,办园条件总体水平不高。地方政府学前教育经费财政性投入较少,在很多地方几乎为零。幼儿园不得不靠增加班额,压缩教师数量,降低教师工资等手段艰难维持生存。大多数农村幼儿园,因为财政投入少,收费标准低,造成办学条件比较简陋,没有流水洗手设备,没有保温桶等饮水设备,没有达到一人一巾一杯等最基本的办园条件,更不必奢谈有足够的玩教具和图书。

(3).幼儿教师的结构不合理,没有编制,配备不足,专业素质亟待提高。首先幼儿教师的结构不合理,呈现\"一多、一少、一大、两低\"的现象。即农村聘用教师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少,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学历低、待遇低,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其次幼儿教师没有编制,配备不足。多数幼儿园没有达国家规定的农村幼儿园每班配备1.5-2名教师的最低要求,一班一师现象严重,导致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儿童特点和教育

规律,影响了保教质量的提高,也导致了大量的安全隐患。有些农村幼儿园,幼儿教师身份不确定,素质偏低,使学前教育陷入了幼儿园低收费、低素质、学前教育低发展水平的恶性循环。这种状况,极大影响着幼儿的教育,成为学前教育的绊脚石。

四、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1.理论意义

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而教师素质是幼儿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

2.实践意义

本研究试图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大量的资料,用详实的数据来展现当地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积极探讨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工作者进行学前教育改革拓展思路。

五、理论依据

1.学前教育是奠基性事业,具有极高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价值。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健康、社会性、情感和认知等领域的长期发展。优质的学前教育不仅对幼儿及其家庭有利,更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还有利于降低犯罪率和改善公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从而节约公共行政、司法、医疗和福利开支,是一种高回报的人力资本投入。有学者认为,除了能体现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才等方面发展的宏观价值,学前教育还能体现

幼儿认知、培养道德、陶冶情操、保育身体等个体发展以及在园所实践中幼儿个体的社会化、主体化、个性化三个方面的微观价值。

2.2010年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3.陶行知先生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指出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重要性,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上更应如此。

六、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了解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的现状。

(2)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3)对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策略及方法的研究。

2.研究内容

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特点,结合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运用各种理论与方法,探讨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的最优化途径,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更优发展,同时也促进农村幼儿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通过对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现状的了解,分析其现

存问题及原因,为下文寻找提升对策提供依据。三、通过了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策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需求来分析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的必要性。四、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来探索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的可操作性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七、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研究拟围绕如何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这一主题,从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原因,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重点探讨提升幼儿教师素质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达到最终的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

3.文献研究法

具体运用文献资料发收集与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在认真研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作深入分析和反思,为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对策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4.调查研究法

运用调查研究法,选取部分农村幼儿园,对其园所的幼儿教师能力素质的现状进行了

解,为后面的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策略提供实践依据。

5.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成员及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收集准备,起草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调查了解阶段

对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能力素质现状,通过调查问卷,查询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形式进行了解。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

根据调查总结情况,了解农村幼儿教师能力素质现状及原因后,提出对策,并举行专题研讨会,集思广益,收集、整理资料,详细分析,总结经验,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对课题研究的进程进行系统分析,编印《课题研究成果集》,形成《研究报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