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铁82 道建筑 August,2006 Railway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1003—1995(2006)08—0082—04 框架式预应力锚索加固岩土边坡机理及技术的研究 谢明皆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730000) 摘要:由于预应力锚索框架应用于岩土工程边坡加固具有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加固效果显著和适用面 广等优点,近年已在铁路、公路、水利等领域被逐步推广。文章通过该工法的加固机理,应用wirIl【ler地 基模型,结合算例,给出锚索框架的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型,为岩土边坡加固工程计算提供参考。 关键词:锚索框架 弹性地基梁 边坡 中图分类号:TU47;TU753.8文献标识码:A 岩土锚固是通过埋设在地层中的锚杆,将结构物 与地层紧紧地联锁在一起,依赖锚杆与周围地层的摩 阻力传递结构物的拉力或使地层自身得到加固,以保 持结构物和岩土体的稳定。框架式预应力锚索加固技 术是一门新型的结构物加固技术,这项技术是把预应 力锚索的锚锭直接固定于框架结构上,使框架、预应力 锚索和地基共同承担加固结构物的荷载。它是通过钢 筋混凝土框架将锚索巨大的锚固力传递给坡体,改变 坡体应力状态,调用坡体自稳能力的一种主动加固方 法。由于该项加固技术与其它土体加固技术相比,具 有造价低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显著和适用面广等优 点,因而受到了国内外岩土加固界的极大关注,并已得 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公路大规模的建 设,预应力锚索框架技术开始应用于加固路堑高边坡。 此种结构体安全稳定,轻巧美观,综合造价及社会经济 效益明显优于传统的重型支挡结构。但锚索框架的设 计计算大多是基于经验,对其作用机理缺乏必要的研 究。本文对框架式护面预应力锚索加固机理及技术进 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锚索框架的弹性地基梁计算 模式。 由于在实际工作中,顶梁和基础影响很小,为分析 方便,一般不考虑二者的相互作用。目前对锚索框架 梁的设计中多采用倒梁法,它基于以下两条假设:①将 坡面反力视为作用在框架上的荷载,把锚索作用点看 作支座,将框架作为倒置的交叉梁格体系来进行计算; ②认为整个框架为刚性,假定坡面反力呈直线分布,将 横梁和竖肋看成相互独立的连续梁。反梁法忽略了在 巨大锚索力作用下框架的变形,引起底部反力的不均 匀分布,而使设计过于保守。实际上,当梁的刚度与地 基刚度相对变化时,地基反力也会随之变化。本文假 设框架为弹性,边坡对框架的反力符合文克尔 (winkler)假定,即坡面反力P与框架垂直于坡面的位 移z成正比,P= z( 为地基土的反力系数)。 1.2弹性地基梁法——单根梁的计算方法 将锚索框架分解为横梁和竖肋的单根梁进行计 算,框架节点力,按照横梁和竖肋的刚度大小进行分 配,即: FL FH一 0 E1)L EI H ,I、 、l 凡+FN=F (2) 式中, 、凡分别为横梁和竖肋所承受的节点力, 1锚索框架内力计算模式 1.1基本假定 ( ) 、( ) 分别为横梁和竖肋的截面刚度。 将框架分解为横梁和竖肋后,可分别看作紧贴坡 面的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利用叠加法计算。以竖肋 为例进行计算,力学模型见图1。竖肋受两集中荷载 ,.和,:作用。 首先只考虑单个集中荷载的作用(如F=F.),取 其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地基梁的挠曲微分方程为: 4. 在锚索——框架——地基体系的相互作用分析 中,必须解决基底压力分布和地基沉降计算的问题,这 些问题涉及到各部分刚度的相互影响。地基的刚度取 决于其变形性质,即表达式的应力与变形的关系,表示 这种关系的模式称为地基计算模型。目前,工程上常 用的地基模型有:文克尔模型、分层地基模型、线形变 形体模型和非线形变形体模型。 o + z=口( ) (3) 式中,日为梁的宽度, 为截面的抗弯惯性矩,口(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8期 框架式预应力锚索加固岩土边坡机理及技术的研究 83 为作用在连续梁上的荷载集度。 按照对弹性地基无限长梁的解法,可得在集中荷 载F的作用下的挠度z 、弯矩M 及剪力Q,分别为: = e-pl zl(cos ̄x+sinfl ) (4) M : e 。(cosfl ̄一sinfl I I) (5) Q = e 。C08触 (6) 若计算受若干个集中荷载作用时,需先分别计算 各个荷载单独作用下在某截面引起的效应,然后进行 叠加方可得到共同作用下的效应。在每次计算时,均 需把坐标原点移到集中荷载作用点处。 同样可求得弹性地基无限长梁在集中力偶肼 作 用下的挠度 、弯矩肼,及剪力Q 分别为: :± e-pl't sinfl (7) 肼 :± e-pl zl C08 ̄ (8) Q,:一 。 (cos ̄+ infl ) (9) 在计算结果当中,由于式中含有衰减函数e 。, 位移和内力衰减的很快,当 增加时,e 。迅速减 小。当 >3时,e 与e0的比值<5%。这说明, 只有在锚索拉力两侧各为3L的范围之内,锚索拉力 才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如果锚索拉力距离梁端的长 度>3 ,则锚索拉力产生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将使计算大为简化。 图l力学模型 1.3框架锚索力的分配原则及分配计算方法 研究理论模型的目的是将框架的横梁和竖肋拆散 成单根梁来进行计算,主要解决节点处锚索力在纵、横 两个方向上的分配问题。而无论采用何种分配原则, 在不考虑锚固节点处可能存在的微小转角影响下,按 照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原理,锚索力的分配必须满 足以下两个原则: 1)变形协调条件。地基和基础始终保持接触,即 分配后的锚索力对纵、横两个方向的梁引起的交叉节 点处的位移必须相等,即: z =zf’= (10) 式中, , 分别为锚固节点i处 、Y方向垂直于坡面 的位移;z为节点 处垂直于坡面的变形。 2)静力平衡条件。即分配到纵、横梁上的两个力 之和应等于节点上的总锚索力沿垂直坡面方向的分 量。即: Ffcos(90。一口一 )=, +F (11) 式中,F 为节点i处的总锚索力;a为边坡坡角;0 为 节点 处的锚索锚固角;F 、F 分别为分配到 、Y方 向梁上的锚索力。 根据文克尔弹性地基模型, 或 是由作用在 或Y方向梁上所有锚索共同引起的,因此,理论上可将 式(10)变为关于凡、, 的关系式,然后通过联立式 (11)来解出 、 。然而,这样的计算工作量较大, 实际工程中,采用文克尔弹性地基模型的分析方法计 一 一 算梁的变形时,如果假定交叉节点由于相邻荷载所引 起的地基梁的变化可以忽略,则节点荷载的分配计算 ,一 + ● 一 + 可以大为简化。经推导得到节点荷载的简化分配计算 公式为: c \ 瞎 o。u ^o9 式中, W =1+e一 肛(1+2cos 一sin2flx) (13) Wy=1+e一 (1+2cos2J日,,一sin2/3y) (14) 如果该假定不满足(比如,相邻荷载之间的距离较 短,不满足半无限长的条件),直接应用上式会引起较 大的误差,需要按照理论分配原则的两组公式联立 求解。 2计算实例 某工程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进行加固,见图2。 其每片框架均由两根竖肋和两根横梁组成,每片框架 上共设4根预应力锚索,每根锚索均采用4 15的刚 绞线,设计拉力为100 kN。钢筋混凝土框架采用C25 混凝土灌注,其中竖肋长为6 m,横梁长为5 lilt,竖肋间 距为2.5 m,横梁间距为2 m。边坡坡角a=0,锚固 角 =30。,框架的横截面尺寸为0.3 m×0.4 m。岩土 的反力系数为k =2×105 kN/m3。C25混凝土的弹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铁道 建筑 August,2006 模量为E =2.85×107 kNIm2。 Z5 一 _ Fsp— p + F1 p— p Fs f— 5一\ PF+PF7 l 2 — 一 : (0.52…0.119 7)-o.641 3 3 ● ZF6 一 p F8I9 + P, F6 ,一 66 PF+P .、 图2某预应力锚索框架及锚索力分配图 : (0.554 6+0.037 4 .592 由变形协调条件z = ,得到: 2.1按弹性地基梁法计算 本例中由于横梁和竖肋的材料以及截面尺寸均相 同,故横梁和竖肋的弹性模量及抗弯刚度J相同,则由 横梁或竖肋在地基上形成的弹性基础梁的柔度特征值 口也相同。其值分别为: ,:bh /12:0.3×0.43/12:0.001 6 m3 0.416 3 D ^ :0.592 D ^ ,即 0.416 3F5=0.592F6 (15) 将式(15)代人式(11),得: F5=41.57 kN,F6=45.03 kN 2.2按弹性地基梁的有限元模型计算 卢: : 焉 :0.76 m-l 梁和竖肋均用Ansys的Beam44单元(3.D Elastic 采用Ansys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框架的横 Tapered Unsymmetric Beam)来模拟;框架和地基之间的 相互作用通过弹性地基梁的地基系数来体现,预应力 锚索的预应力作为已知外荷载作用于框架交叉点处 (即锚索所在的位置处)。 按照理论分析方法对框架进行分解后,分别在 Ansys中采用同样的方法建立横梁和竖肋的二维有限 又由于框架结构的对称性,在节点1、2、3或4处 锚索力的分配也应该是相同的。故只需计算节点1处 锚索力在横梁和竖肋上的分配即可。 1)方法一:假定分解后竖肋节点5处(或横梁节点 6处)地基梁的变形不受竖肋节点7处(或横梁节点8 处)荷载的影响,则有: 对竖肋: =O.76×2=1.52,代入式(13),得W = 1.043。 元分析模型,梁单元仍然采用Beam44单元,作用在横 梁或竖肋上的外荷载为对应于原锚索位置处的预应力 经分解后分配到横梁或竖肋上的力。 对横梁: =0.76×1.25=0.95,代入式(14),得 W =1.109。 对所给的算例,理论分析方法得到锚索预应力分 配在横梁和竖肋上的荷载分别为45.03 kN和41.57 y—w y b根据式(12)得: Fs=F- = 丽x F-c。s(9o。一n— -) F-cos( kN;根据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剪力计算结果可知,分配 在横梁和竖肋上的荷载分别为45.483 kN和41.117 kN。由此可见,理论分析方法的预应力分配原则是有 =44.63 kN F =F-r= 41.97 kN  ̄xw丽xby 一n—p-) 效的、可行的。所给算例的理论分析结果(方法二)和 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的对比如表1、表2。 上述结果中,弯矩数值的符号不同是因为模型中 局部坐标系不同所致。从表中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理 论分析的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非常一致,进一步表 明采用文中的理论分解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可以在 =2)方法二:考虑分解后竖肋节点5处(或横梁节点 6处)地基梁的变形受竖肋节点7处(或横梁节点8 处)荷载的影响,则有: 衰1横梁有限元计算和理论分析结果比较 位移,(×10 m) 模 型 交点处 框架有限元模型 一3.383 0 弯矩/kN・m 交点处 一I1.699 剪力/kN 左交点处 中点处 —3.194 3 中点处 左截面 3.626 O 一20.617 右截面 24.866 横梁有限元模型 横梁理论分析 一3.348 9 一3.376 6 —3.161 9 —3.050 4 l1.583 —11.214 —3.S90 l 3.260 O 一2O.412 一2O.917 4.2618 4.112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8期 框架式预应力锚索加固岩土边坡机理及技术的研究 表2竖肋有限元计算和理论分析结果比较 位移,(×10一m) 弯矩/kN・m 交点处 中点处 左截面 85 剪力/kN 左交点处 右截面 21.592 21.831 21.438 模 型 交点处 中点处 框架有限元模型 竖肋有限元模型 竖肋理论分析 一3.383 0 一3.419 8 一3.376 8 —3.666 9 —3.706 7 —3.65l 2 一l1.678 l1.806 一l1.336 —0.760 0 0.767 4 —0.472 0 —19.524 —19.739 —20.132 工程中应用。 将框架与地基视为一个整体共同变形,计算结果较为 合理,能较好地反映框架的实际工作状况。给以后框 架式护面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的实际工程设计提供有 益的参考价值,对该项加固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起到推动作用。可应用于预应力锚索框架和预应力锚 索地梁等类似结构设计中。 参 考 文 献 3应用实例 利用框架式护面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在地质灾害 防治、高边坡整治、结构物病害处理和深基坑支护等方 面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影响。仅在兰州地区我们就有很多工程应用实例,地 质灾害防治方面如:兰州市白塔山是兰州市标志性建 筑物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由于年久失修和风雨浸 [1]程良奎,范景伦.岩土锚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蚀,山体变形严重,导致塔体倾斜和山体多处出现裂 缝。应用框架式护面预应力锚索技术对其进行了加固 设计和施工,经过竣工验收和多年观测,加固效果良好。 结构物病害处理方面:兰州市东岗立交桥是兰州 市东大门的主要出入口,国道312和310线通过该桥 [2]龙驭球编.弹性地基梁的计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3]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s]. [4]CECS 22—90,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s]. [5]肖世国,周德培.岩石高边坡预应力锚索地梁的一种内力计 算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J].2003,2(22):250-253. [6]肖世国,周德培.岩石高边坡一种预应力锚索框架型地梁的 内力计算.岩土工程学报[J].2OO2,7(24):479-482. [7]陈安敏.软岩加固中锚索张拉吨位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模型 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J].2002,2(21):251.256. 进出兰州,并通向青海、新疆、西藏等地。由于该桥引道 路堤较高,加上桥面水长期渗透和过往车辆超载通行, 致使引道破坏严重,随时有垮塌的危险,对交通安全造 成极大的威胁,应用对拉框架式护面预应力锚索技术对 其进行了加固,经过多年的使用,边坡加固效果良好。 4结论 采用Winkler地基梁法进行预应力锚索框架设计, 修回日期:2006—05—20 (责任审编 王红) JQ900A型架桥机 合宁铁路是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施工主战场之一。中铁二 局集团合宁铁路项目部承担着该段434孔预制预应力混凝土 简支箱梁的试验、制造、架设及桥面系统施工。 9OO t级32 m双线整孔箱梁的预制、架设,在我国铁路建设 中是一项全新的技术。要攻克这一难题,必须研制开发新的制 运架设备。为此,中铁二局集团作为主研单位,分别与中铁机 械研究院、郑州江河起重公司共同研制了JQ900A型架桥机 (图1)、YL900型运梁车、MQ450 t34 m门式起重机。 由于我国地形地貌复杂,为确保箱梁运架过程中不受扭力 破坏,他们在运梁车和架桥机上设置了四点起吊支撑三点平衡 系统,且每个吊点均设置监测装置。为了提高架桥机的安全 性,他们采用凹式结构设计起重小车,使整机高度和重心降低。 为适应山区铁路的特点,他们设计了可升降的专用驮运支架, 使架桥机经部分拆解后可自如进出隧道作业。为提高工效,缩 图1 JQ900A型架桥机架设900 t级32 m双线整孔箱梁 短运架周期,课题组针对架桥机的结构特点,将三号柱设计为 宽窄式支撑,使运梁车喂梁后能及时退出并返回梁场装梁,在 运距较远时可大大节约运梁时间。 (川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