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49035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6.18
(21)申请号 201320871815.8(22)申请日 2013.12.27
(73)专利权人江阴市江顺模具有限公司
地址214423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周庄镇玉
门西路19号(72)发明人漆兵恒 李伟平
(74)专利代理机构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
通合伙) 32210
代理人唐纫兰(51)Int.Cl.
B21C 25/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4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气缸管避焊合线结构铝型材挤压模具(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缸管避焊合线结构铝型材挤压模具,它由上模和下模前后叠加而成,所述上模出料面设置有大模芯(4)和小模芯(5),所述大模芯(4)中心与上模中心不同心,所述上模进料面设置有六个分流桥(2)和六个分流孔(1),所述六个分流孔采用非对称性布置,所述上模中间的分流孔(1)设置于大模芯(4)与小模芯(5)之间,所述下模进料面设置有焊合室(6),所述焊合室(6)上下两侧设置有阻流台(3)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缸管避焊合线结构铝型材挤压模具,它将分流桥全部置于型材的角位,并且保证小模芯与大模芯中间部分的供料的充足,这样挤压出来的型材在氧化后焊合线全部出现在角位上,不会影响到型材外表面的美观。CN 203649035 UCN 203649035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气缸管避焊合线结构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它由上模和下模前后叠加而成,形成一种可拆分的结构,所述上模出料面设置有大模芯(4)和小模芯(5),所述大模芯(4)中心与上模中心不同心,所述上模进料面设置有六个分流桥(2)和六个分流孔(1),所述六个分流孔采用非对称性布置,其中上模左边两个分流孔,右边一个分流孔,上边、下边及中间各一个分流孔,所述上模中间的分流孔(1)设置于大模芯(4)与小模芯(5)之间,所述下模进料面设置有焊合室(6),所述焊合室(6)上下两侧设置有阻流台(3)。
2
CN 203649035 U
说 明 书
气缸管避焊合线结构铝型材挤压模具
1/2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缸管避焊合线结构铝型材挤压模具,属于铝型材模具技术
领域。背景技术
因为铝有较好的挤压成型性,且有比重轻、强度好等优点,所以铝材被广泛应用于
工业、装饰等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不仅对型材的尺寸要求越来越严,也对型材的表面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美观。
[0003]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气缸管避焊合线结构铝型材挤压模具,它能够克服传统的气缸管型材在氧化后外表面大面经常出现焊合线,小模芯与大模芯中间容易供料不足,造成小模芯不圆等缺陷。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缸管避焊合线结构铝型材挤压模具,它由上模和下模前后叠加而成,形成一种可拆分的结构,所述上模出料面设置有大模芯和小模芯,所述大模芯中心与上模中心不同心,所述上模进料面设置有六个分流桥和六个分流孔,所述六个分流孔采用非对称性布置,其中上模左边两个分流孔,右边一个分流孔,上边、下边及中间各一个分流孔,所述上模中间的分流孔设置于大模芯与小模芯之间,所述下模进料面设置有焊合室,所述焊合室上下两侧设置有阻流台。[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7] 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缸管避焊合线结构铝型材挤压模具,它将气缸管型材的大圆中心偏心放置,不与模具的中心重合,通过非对称性的分流孔布置,将分流桥全部置于型材的角位,小模芯与大模芯中间开有一个分流孔,保证小模芯与大模芯中间部分的供料的充足,这样挤压出来的型材在氧化后焊合线全部出现在角位上,不会影响到型材外表面的美观。
[0002]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缸管避焊合线结构铝型材挤压模具的型材结构示意图。[000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缸管避焊合线结构铝型材挤压模具的上模结构示意图。[0010]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001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缸管避焊合线结构铝型材挤压模具的下模结构示意图。[0012]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0013]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缸管避焊合线结构铝型材挤压模具的上下模组合示意图。
[0014] 图7为图6的C-C剖视图。其中:
[0016] 分流孔1[0017] 分流桥2
[0015]
3
CN 203649035 U
说 明 书
2/2页
阻流台3
[0019] 大模芯4[0020] 小模芯5[0021] 焊合室。
[00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参见图2~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缸管避焊合线结构铝型材挤压模具,它由上模和下模前后叠加而成,形成一种可拆分的结构,所述上模出料面设置有大模芯4和小模芯5,所述大模芯4中心与上模中心不同心,所述上模进料面设置有六个分流桥2和六个分流孔1,所述六个分流孔采用非对称性布置,其中上模左边两个分流孔,右边一个分流孔,上边、下边及中间各一个分流孔,将分流桥2全部置于型材的角位上,从而保证型材在氧化后焊合线都出现在型材的角上,不会影响型材的表面美观,所述上模中间的分流孔1设置于大模芯4与小模芯5之间,小模芯5与大模芯4之间的分流孔能够充分保证大、小模芯中间的供料,从而保证了小模芯的圆度,所述下模进料面设置有焊合室6,所述焊合室6上下两侧设置有阻流台3。
4
CN 203649035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图2
5
CN 203649035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3
图4
6
CN 203649035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5
图6
7
CN 203649035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7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