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美人指”葡萄日灼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来源:爱够旅游网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11期农 技 推 广

“美人指”葡萄日灼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孙连池,何洪光

(洮南市林业局,吉林洮南 137100)

摘要:通过调查介绍了洮南市‘美人指’葡萄日灼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方法。

关键词:“美人指”葡萄;日灼病;发生原因;防治方法

“美人指”葡萄果实在第一膨大期与第二膨大期前期,遇高温强光,果实会产生日灼。其症状是果实出现淡褐色斑块,扩大后稍凹陷形成褐色干疤,轻的豆粒大,重的半面果实干缩,甚至全粒干瘪,失去商品价值。1 果实日灼病发生原因

幼果在烈日暴晒下,果粒表面灼伤,失水形成褐色斑块;或由于渗透压高的叶面向渗透压低的果实争夺水分,使果粒局部失水,再受高温、强光灼伤所致。

温度与光照对果粒日灼的关系如何?我们于2012年对“美人指”葡萄果穗进行了6种不同质地的果袋套袋和不套袋果穗共8个处理的试验,7月与8月测定袋(果)温和光照度,对果粒日灼原因进行探索,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试验园位于洮南市安定镇万宝山村,双十字V形架,大棚栽培南北走向。6种果袋套在V形架西边的果穗上,下午2时后直接受光,并在东边和西边选2穗不套袋,东边果穗全天在叶幕下不直接受光。7~8月记载袋温和果温在某一最高温度天数。选择晴天、阴天2种不同天气用数字式勒克斯计于10时、14时、15时、16时测定果袋内光照度。从7月5日起每隔5天记载日灼果粒数至8月初。1.1 日灼果粒数目

6种不同质地的果袋套袋和不套袋果穗共8个处理日灼果粒数(见表1)。

1.2 光照度测定

不同果袋不同天气光照度测定(见表2)。1.3 果温天数记载

7~8月记载不同果袋袋温和果温记载天数分组(见表3)。1.4 果粒日灼与温度、光照关系

6种果袋、2种不套袋对照果穗共8个处理,果粒日灼与光、温关系分为四种类型。

日灼严重的白色朔料袋(日灼粒56%)和较严重的不套袋西边对照果(日烧28%),在较高温度基础上,强光起主导作用。

日灼一般的棕色朔料袋(日灼粒10%)和白色木浆纸袋(日灼粒11%)是温度、光照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本不日灼的双色袋(日灼粒1%)和报纸袋(日灼粒2%),在高温下,不日灼是弱光起主导作用。

没有发生果粒日灼的是反光袋和东边对照果。其原因是温度过低、光照较弱共同作用。这表明叶幕遮住果穗,能有效的降低果温、减弱光照,是防止果粒日灼的有效措施。1.5 果粒日灼是高温和较强光照共同作用的结果

易日灼的“美人指”葡萄果温32℃以上,光照度5000勒克斯以上果粒就会产生日灼。果温越高,光照越强,日灼加重;在相同高温条件下,果粒日灼光照度起主导作用。2 防止果实日灼的方法

2.1 叶幕遮果是防果实日灼最有效的办法

上述试验东边不套袋的果穗是在叶幕下,不直接晒到阳光,由于果面光照弱没有发生日灼果粒,西边不套袋果穗下午2时后直接

表1 日灼果粒记载

日期7月5日7月10日7月15日7月20日7月25日7月30日8月5日8月10日

锡箔反光袋00000000

白色朔料袋510121824285356

棕色朔料袋001233610

白色木浆纸袋0000121011

外黄内黑双色纸袋

00000001

报纸袋00000002

不套袋(西)002412132428

不套袋(东)00000000

表2 光照度测定 (单位:lx)

天气

时点1014151610141516

锡箔反光袋5416820219522553518

白色朔料袋1688685016800157608552510905570

棕色朔料袋8454960850080303741032519220

白色木浆纸袋8274900835079104011100535226

外黄内黑双色纸袋27551301111019114

报纸袋2073154504364720612179

不套袋(西)1785957019500181009162640946595

不套袋(东)21801890882840981530481292

露地419004450041500405005510880055102730

作者简介:孙连池(1976—),女,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

事林业项目计划和林业采伐设计工作。

·12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11期

坝上褐口蘑发菌存在的问题及补救措施

李 强1,刘 洋2,张凤英1,冯 青1

(1.康保县农业局,河北康保 076650;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科院,江苏南京 200044)

摘要:褐口蘑是国内首次在坝上草原发现并规模化栽培成功的名优口蘑品种,在坝上人工栽培中,极易出现菌种不能正常发菌的情况,通过多年实践,笔者对褐口蘑菌种块菌丝不萌发、菌种块菌丝不吃料、料内菌丝稀疏无力生长缓慢、料内绒毛菌丝稀少,线状菌丝四种状况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关键词:褐口蘑;问题;补救措施

褐口蘑学名“褐蘑菇”(Agaricas brunnelens),是口蘑的一种,其菇盖表皮细胞含有褐色素呈黄褐色,多纤维状鳞片,故得名褐蘑菇或者褐鳞蘑菇,属于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产于张家口坝上地区。是国内首次在坝上草原发现并规模化栽培成功的名优口蘑品种。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化验,褐口蘑营养丰富,含蛋白质36%、多糖体23.1%、维生素6.9%、钙198.25μg/g、锌11.69μg/g、硒4.gμg/g、锗8.8μg/g,集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于一体。具有抗衰老,抗癌防癌功效,可防治心脏竭病、高血压、膀胱病等多种疾病。因此,褐口蘑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利用前景。2002年中国食用菌协会把褐口蘑列为全国重点推荐新蘑菇品种之一。

1 菌种块菌丝不萌发1.1 发生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3天内菌种块菌丝便会萌发,如果2~3天料温连续高于33℃,菌种块菌丝便会被“烧死”而不能萌发(俗称“烧菌”);若料内氨气散发不彻底,菌种块在氨气的刺激下也不能正常萌发;如果室温高于30℃,菇房通风不良,菌种块菌丝也会因闷热而失去活力,不能萌发。1.2 补救措施

遇到上述情况,要增加翻架次数使废气分散去,必须及时查明引起菌丝不萌发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大菇房通风,降低料温,散发氨臭,必要时可用多菌灵500倍液喷洒床面,重新翻架,及时调换菌种进行补种。菌种块菌丝不萌发除上述原因外,还应检查是否有蛾类咬食菌丝,如有应及时用敌敌畏熏蒸消灭。

2 菌种块菌丝不吃料2.1 发生原因

播种后菌种块菌丝萌发正常,但迟迟不往培养料上生长。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数因培养料过干或过湿,以及培养料内添加物过多,营养不协调所致。2.2 补救措施

发生上述情况,要准确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因培养料过干,需要喷洒澄清石灰水(pH值在7·5左右)调节;如培养料过湿,应从床架反面打扦戳洞,或松动料层,增加料内空气,乃至重新翻架,加大菇房通风,散发水分;如料内营养成分不协调,或某种成分浓度过大,需重新将培养料用清水、石灰水冲洗,再行堆制。不过这种情况会推迟出菇,影响产量。3 料内菌丝稀疏无力,生长缓慢3.1 发生原因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多因培养料的养分较差,前发酵期间料温不高,又末进行后发酵,甚至使用的粪草材料在堆料前已经淋雨,受湿,发过热,发过霉,致使培养料松散无凝性,养分差。3.2 补救措施

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要提高培养料发酵的质量,使之达到高温快速发酵的要求,再经过后发酵,保证培养料养分平衡。4 料内绒毛菌丝稀少,线状菌丝形成4.1 发生原因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培养料配方不当,粪肥过量、在前发酵过程中又造成了厌气发酵,加之培养料过熟,过湿,料内透气性差,氧化不足等因素而妨碍了绒毛菌丝的生长,提前形成了线状菌丝,过早地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4.2 补救措施

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主要应改善培养料的通气状况。配料时粪肥不宜过多,堆期不宜过长。在料中打洞增加通气性能,防止厌气性发酵。培养料水分应掌握偏千,减少铺料厚度。

表3 不同果袋最高温分组 (单位:天)

温度分组30℃以下30~33℃33~37℃37~40℃40℃以上

锡箔反光袋151413118

白色朔料袋912101218

棕色朔料袋02112622

白色木浆纸袋917121310

外黄内黑双色纸袋0219625

报纸袋91617109

不套袋(西)221013124

不套袋(东)29141530

露地17811916

受光,日灼果粒占28%,因高温下,强光是导致果实日灼的主导因子。因此要选择好架式和搞好副梢处理,使果穗在叶幕下不直接受光。

2.2 果穗套袋、撑伞能有效防止果实日灼

上述试验表明,能减弱果实光照度的果袋,在直接受光下也能有效减轻和防止果实日灼。要选择好果袋。果穗上撑伞也能有效防止果实日灼。

2.3 受光果穗用遮阳网遮光

西边大棚的西边果穗下午2时后直接受光,从6月下旬开始,西边挂上遮阳网,平时挂在预先装好的铅丝钩上,使树体光照不受影响,遇晴热高温天,12~17时将遮阳网放下,果穗不直接受光。2.4 搞好肥、水、土管理能减轻果实日灼

高温期畦面铺草,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地表温度,可减轻果粒日灼;控制氮肥用量,减缓植株徒长,可减轻果粒日灼;干旱、半干旱地区播种三叶草,能有效减轻果粒日灼。

·122·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