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注水试压

来源:爱够旅游网
注水试压

一、储罐试压程序

施工准备 资料审查 设备实体检查 试验系统建立

封 孔 上水条件确认

上水

沉 强度、严密性试验 降 观 测 罐体检验

放 水 二、水压试验准备及要求 2.1技术准备

2.1.1水压试验前已进行充水前检查验收,施工资料齐全; 2.1.2 水压试验前已做好沉降观测标记和记录; 2.1.3 水压试验方案已经按程序上报并批准; 2.1.4 试验前已进行了技术交底。 2.2 现场准备

2.2.1试压水源已经落实,水质符合要求并能满足试压要求;

2.2.2 储罐已按图纸完成所有与罐本体相焊的施工内容,并经业主、监理、总承包联合验收符合外观、几何尺寸、检测等质量要求; 2.2.3所有与严密性试验有关的焊缝,均不得涂刷油漆; 2.2.4 罐内临时支架均已拆除完毕,罐内部都已清扫干净;

2.2.5底板搭接焊缝已按照规范要求真空试漏检查合格;开孔的补强板应通入空

气进行焊缝的严密性试验,并经检查合格;

2.2.6罐壁所有管口均已用盲板封闭,并经检查核实均能满足试压要求; 2.2.7水压试验所用的临时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2.3 水压试验要求

2.3.1 充水试验中应进行基础沉降观测;在充水试验中,如果基础发生设计规范不允许的沉降,应停止充水,待处理后,方可继续进行试验; 2.3.2 充水和放水过程中,应打开透光孔,且不得使基础浸水; 2.3.3 试验过程应严格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并做好相关记录。 2.4水压用水源计算

由于30000m³储罐试验用水量最大,现以单台30000m³储罐充水进行水源核算 总充水量V=33000m³,充水期t按15天考虑,上水管水流速选1.65m/s,则对于水源管径要求为:V=S*d*t----(1) 其中S=(d/2)^2*π ----(2)有以上两式得: d2Vπut---(3)将已知代入(3)式得

d2330000.140m

3.142*1.65*15*24*60*60根据以上计算,可将流速选用1.65m/s,管径选用DN150mm可满足上水要求。 三、试水检查内容及顺序 3.1试水应检查的内容: 3.1.1罐底严密性; 3.1.2罐壁强度与严密性;

3.1.3固定顶的强度、稳定性及严密性; 3.1.4 基础的沉降观测。 3.2 试水顺序

根据总体试水计划安排,共分两部分分别进行试验,中间罐区一组,成品罐区两台30000m³储罐一组。先进行中间罐区水压试验,后两台30000m³储罐逐台进行。

7.水压试验过程

7.1 临时取水管道配制见《罐区水压验临时取水专项方案》

7.2 所有储罐进水前找开罐顶透光孔,将除进水口外的罐壁人孔及其它管口、罐顶管口全部封闭,封闭所用盲板应满足强度要求;

7.3储罐充水试验之前,对每台储罐进行基础的沉降观测测量,并做好记录; 7.4 上水过程及其沉降观测:

7.4.1对于30000m3内浮顶储罐,每天以最大流量145 m3/h的流速进行充水,充水高度至10.85m。等充水水位稳定后,对其进行第二次基础沉降观测并记录。 7.4.2 对于5000 m3内浮顶储罐,每天以最大流量85m3/h的流速进行充水,充水高度至8.1m。等充水水位稳定后,对其进行第二次基础沉降观测并记录。 7.4.3对于1500 m3及以下内浮顶储罐,每天以最大流量70m3/h的流速进行充水,充水高度分别为T3602A/B至6.6m、T3603至5.85m、T3604至5.35m。等充水水位稳定后,对其进行第二次基础沉降观测并记录。 7.5充水中沉降观测

7.5.1对于30000m3内浮顶储罐,每天以最大流量100 m3/h的流速进行充水,充水高度从10.85m充至14.5m。等充水水位稳定后,对其进行第三次基础沉降观测并记录。

7.5.2对于5000 m3内浮顶储罐,每天以最大流量70m3/h的流速进行充水,充水高度从8.1m充至10.8m高。等充水水位稳定后,对其进行第三次基础沉降观测并记录。

7.5.3对于1500 m3及以下内浮顶储罐,每天以最大流量60m3/h的流速进行充水,充水高度分别为T3602A/B从6.6m至8.8m、T3603从5.85m至7.8m、T3604从5.35m至7.2m。等充水水位稳定后,对其进行第三次基础沉降观测并记录。 7.6充水中沉降二次观测

7.6.1对于30000m3内浮顶储罐,每天以最大流量100 m3/h的流速进行充水,充水高度从14.5m充至21.7m。等充水水位稳定后,对其进行第四次基础沉降观测并记录。冲水水位持续稳压48h后,再对其进行第五次基础沉降观测并记录。 7.6.2对于5000 m3内浮顶储罐,每天以最大流量60m3/h的流速进行充水,充水高度从10.8m充至16.2m,等充水水位稳定后,对其进行第四次基础沉降观测并记录。冲水水位持续稳压48h后,再对其进行第五次基础沉降观测并记录。 7.6.3对于1500 m3及以下内浮顶储罐,每天以最大流量60m3/h的流速进行充

水,充水高度分别为T3602A/B至13.2m、T3603至11.7m、T3604至10.7m。等充水水位稳定后,对其进行第四次基础沉降观测并记录。冲水水位持续稳压48h后,再对其进行第五次基础沉降观测并记录。 7.7注意事项

7.7.1每台储罐充水前,均应进行一次基础沉降观测,观测点应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沉降观测点的数量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7.7.2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设专人负责定期观测,充水开始后,每天不少于1次并认真做好记录;沉降观测应包括:储罐充水前、充水过程中、充满水后、放水后的全过程。

7.7.3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和刻度精确的水准尺进行,观测时应使用固定的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的测量器具,每次观测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或往返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测量精度宜采用II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7.7.4充水过程中当两次沉降观测量无明显变化,罐壁无渗漏、无异常变形后可继续充水;当沉降量有明显变化时,则应保持当前液位,进行每天的定期观测,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7.7.5沉降观测过程中如发现罐基础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充水,观测人员应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报告,待处理后方可继续充水试验。 8.水压试验合格要求 8.1罐水压试验要求

各罐试水高度和压力应符合下表中的要求。 序号 1 2 3 4 名 称 甲醇成品储罐 粗甲醇储罐 精甲醇储罐 污甲醇储罐 位号 T3701A/B T3601A/B T3602A/B T3603 型 号 30000m³ 5000m³ 1500m3 800m3 内径高度(m) (m) 44 21 13 10 28 20 15 13 试压充水高度 21700 16200 13200 11700 设计压力 (mmH20) -50-200 -50-200 -50-200 -50-200 8.2 罐底的严密性试验

罐底的严密性,应以水压试验过程中罐底无渗漏为合格。若发现渗漏应及时将水倒出,对罐底重新检查找出缺陷,对缺陷焊缝处进行打磨和补焊。

8.3罐壁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罐壁的强度和严密性,应以水压试验过程中罐壁无明显变形和无渗漏为合格。若发现渗漏应停止对其充水并将水导入下一组准备试验的罐中,直至液面降到渗漏点下方300mm其渗漏处进行补修,待补修完成后继续充水。对缺陷焊缝处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打磨和补焊,焊缝内部的缺陷在修补前应探测缺陷的埋置深度确定缺陷的清除面,清除的厚度不应大于板厚的2/3,当采用电弧气刨时,缺陷清除后应修磨创糟。返修后的焊缝应按原规定的探伤方法进行探伤,并应达到合格标准。

8.4罐顶的严密性试验及稳定性试验 8.4.1 储罐应进行强度及严密性试验

当储罐内的充水达到设计液位下1m后,应将所有开口封闭,继续缓慢充水,当罐内的气体压力值达到200mm水柱时,停止充水。全面地检查储罐有无泄露,并在罐顶焊缝处涂以肥皂水,如未发现气泡,且罐顶无异常变形时,则认为罐顶的严密性、强度试验合格。 8.4.2固定顶的稳定性试验

当上面的试验合格后,在各封闭口不打开的前提下,放水使罐内的压力达到-50mm水柱,检查整个筒体有无异常变形。如无异常,充水使罐内为常压,如罐顶及罐壁无异常,则认为储罐的稳定性合格。

8.4.3储罐在进行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过程中,应对每条焊缝进行检查,若发现泄露时,应降液修复。

8.4.4罐内充水, 充水至设计的最高液位时,并保持48小时,检查整个筒体有无异常变形,基础未发生不允许的沉降合格。

8.5 储罐压力试验后大量水通过原上水管道排回干渠,剩余底部少量水通过临时管道接到界区外排水井,通过厂区排水系统排出。

8.6 罐试水后,应重新检查罐体的几何尺寸,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做好水压试验记录进行报验,合格后再交付内防腐和内浮顶的施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