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加班工资仲裁规定及计算基数。根据《劳动法》第44条规定,超时加班需支付150%工资,休息日加班需先安排补休,不能补休的需支付200%工资,法定休假日加班需支付300%工资。工资计算基数包括各项工资、奖金和补贴。仲裁是相对方便的解决途径,但需注意时间限制。
法律分析
一、节假日加班工资仲裁规定是什么?
节假日加班工资仲裁规定是劳动者可以依据我们国家的仲裁法律规定来提出仲裁,《劳动法》第44条规定如下: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分析:
劳动法的规定中首先明确了3种加班情形:超时加班;休息日加班;法定休假日加班
另外该法条还明确了3种加班情况发生后,是支付加班费还是补休,具体如下:
超时加班:不能通过补休来弥补,必须通过支付加班费来处理;
休息日加班:必须先安排补休,不能补休的,才应支付加班费;
法定休假日加班:不能通过补休来弥补,必须通过支付加班费来处理;
实践中,好多企业单位通过补休或者通过抵消请假来处理加班,在超时加班和法定休假日加班的情况下违法的。如何计算加班工资问题
二、计算基数
根据《劳动法》第44条的规定加班工资是以工资作为计算基数的,所以要了解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首先要了解工资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4条规定“第四条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根据这个规定工资的基数应该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补贴,比如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级别工资、超产奖、年终奖、全勤奖以及饭贴和交通补贴等项目。计算加班工资的时候这些项目都应该累加起来。
我们国家很多的劳动者,他们在提出仲裁的时候,都觉得是因为诉讼活动太过于麻烦,所以仲裁相对来说的话是比较方便的一些,但是实际上我们国家的仲裁它也是有一个时间方面的限制,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这样的,一个时间范围不能够超过期限。
结语
根据《劳动法》第44条规定,节假日加班应按不同情况支付不低于一定比例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在提出仲裁时应注意时间限制,确保不超过规定的期限。了解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补贴。仲裁作为一种相对便捷的解决方式,可以为劳动者提供一种有效的维权途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七十二条 【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宗旨】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二)工作内容;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四)劳动报酬;
(五)劳动纪律;
(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