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内容讲述的是关于醉驾人员缓刑适用的规定。根据酒精含量、是否被拘留处罚、是否无证醉驾、是否肇事后逃逸、是否抗拒抓捕、醉驾行为是否引起社会影响等因素,可以判断是否适用缓刑。适用缓刑的条件包括:酒精含量小于130mg/100ml、没有被拘留、罚款或因醉驾受过刑罚处罚、没有无证醉驾、醉驾肇事后没有逃逸、醉驾被发现后没有抗拒抓捕、醉驾行为没有引起重大社会影响。
法律分析
1、酒精含量小于130mg/100ml的醉驾人员在定罪量刑时适用缓刑。
2、没有因酒驾被拘留、罚款或因醉驾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适用缓刑。
3、没有无证醉驾可以适用缓刑。
4、醉驾肇事后没有逃逸的,可以适用缓刑。
5、醉驾被发现后没有抗拒抓捕的,可以适用缓刑。
6、醉驾行为没有引起重大社会影响的,可以适用缓刑。
拓展延伸
醉驾缓刑条件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而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并处罚金:(一)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二)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证驾驶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驾驶证。
因此,醉酒驾驶机动车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应当被处罚。而醉酒缓刑的条件则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醉酒驾驶机动车并具有从重处罚情形的被告人,在被判刑后,可以获得缓刑的刑罚,但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缓刑考验期限内,被告人需要遵守特定的考验措施和行为规范,如定期接受社区服务、进行劳动教育等。
总之,醉酒驾驶机动车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应当被处罚。而在具体案件中,被告人是否符合缓刑条件,则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和案件性质来确定。
结语
以上规定表明,对于酒精含量小于130mg/100ml的醉驾人员,在定罪量刑时可以适用缓刑。同时,如果没有因酒驾被拘留、罚款或因醉驾受过刑罚处罚,也可以适用缓刑。然而,无证醉驾和醉驾肇事后逃逸的情况并不适用缓刑。如果醉驾被发现后没有抗拒抓捕,或者醉驾行为没有引起重大社会影响,那么也可以适用缓刑。但具体适用缓刑的条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