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内容分析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标准
1、了解洋务派“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局限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辩证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五、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先猜两个谜语
19世纪晚期中国上海的一则广告上写道:
“胜地无须秉烛行,圆珠替月明分明。何须浪掷金钱买,海上天开不夜城。”
“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厂,几如面话一堂中。”
教师:广告上描绘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先进的器物?
学生:洋务运动; 电灯和电话。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在中国引进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历史的选择。那么,洋务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破产的?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它?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内容。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播放:视频《洋务运动》。
教师: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学生: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外患:西方列强侵略。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师:假如你是当时的清朝,为了解除“内忧外患”,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具体怎么做的?
二、洋务运动的概况
展示: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以期永远之利。 __曾国藩
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教师:他们的建议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师夷长技。
教师:曾国藩、李鸿章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首先了解什么是洋务派?什么是洋务运动?
学生: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自学课本内容,然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洋务派的主张和目的?
学生: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师夷长技”。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教师: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学生: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教师:洋务运动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口号分别是什么?
学生: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教师:洋务派的主要代表有哪些?
主要代表::恭亲王奕��
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展示:
教师:洋务运动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师生共同完成。
(1)洋务运动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在当时的特点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兴办的
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 年 李鸿章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是当时规模最大
的近代军事工业
1866年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远东第一大船厂
展示:前期的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派第一个军事工业 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 第一批飞机
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福州船政局制造
(2)洋务派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在当时的特点
1872年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
13年 张之洞 汉阳铁厂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13年 湖北织布局
展示: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厂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让学生直观洋务运动的内容,图片再现历史画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历史的积极性。)
(3)筹建海军: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
教师: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附属于衙门。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于19xx年更名为北京大学),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京师同文馆选送学生出国留学,从而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展示:
教师:1872年到1875年,清先后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在这些幼童之中,不少人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佼佼者,如清末思想家严复,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矿冶工程师吴仰曾,第一任国务、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等。
过渡:洋务运动轰轰烈烈进行了30年,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破产
展示:
材料一:视频《洋务运动》片段。
材料二:
教师:阅读材料,回答: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标志:清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
原因:(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
(2)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3)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4)立新而不破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对观看视频和对漫画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会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
展示:唇舌战:
辩题: 正方:洋务运动破产了; 反方: 洋务运动成功了
(提示: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去客观评价。)
学生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学生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3:筹划海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
学生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教师: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结局:失 败,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历史局限性:重军事 ;轻政治。没有革除封建统治的弊端。
(设计意图: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在此期间洋务派兴办了许多军用民用工业,新式学堂,还筹建了三支海军,虽然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却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洋务派把学习外国做为一种国策,虽然,他们只学了些皮毛,但开创了向外国探求富强之路的先河,为后人留下了富民强国的经验和教训。
历 史 歌 谣
洋务运动新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代表恭亲王, 地方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兴工业 办工厂, 建海军 开学堂, “自强”“求富”似梦乡。
洋务运动虽失败, 未使中国得富强,
但引科技和经验, 客观作用不能忘。
六、 课堂检测
检测题目一:
1、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b.发展军事工业
c.发展民用工业 d.维护清朝统治
2、“中国文武制度,事实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为此,洋务派创办了 ( )
a.近代军事工业 b.近代民用工业
c.近代海军 d.新式学堂
3、李鸿章是中国近代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过农民,代表清与列强签订《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表现在( )
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兴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c、担任钦差大臣开展禁烟运动 d、率兵收复被沙俄侵占的x疆
检测题目二:完成本课《历史助学》。
七、 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