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桥之美》教案设计

《桥之美》教案设计

来源:爱够旅游网

  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2、 如何生动地描绘一个景物

  教学重点难点

  1、 品位本文优美而富有意蕴的语言

  2、 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教学方法

  1、 反复阅读法

  2、 语境解读法

  学法

  1、 联系:将词放在句中品,将句放在文中悟。

  2、 转化:将文字与画面、音乐结合,多角度品位。

  3、 讨论:互相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1) 感知美

  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多幅桥的优美画面,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师导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师:哪些同学遇到了征收的字词?查过哪些字?大家交流一下。(多媒体展示生字词。)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把自己喜欢的描写桥的段落找出来。(师生共读,感受桥之美)

  (2) 追寻美

  师:请同学们任选一段写桥的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浮现文章中所描写的画面,并试着说出作者眼里这些桥各具有怎么样的美。

  例一:舒朗开阔之美。这里说的是石桥与它所处的环境——苇丛的对比之美,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的狭窄拥挤,令人产生烦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舒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例二:阴柔阳刚之美。作者写石桥在细柳的轻拂下所呈现的美景: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 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例三:丰富想象之美。写长桥以宽阔的水面作背景所呈现的史诗美;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例四:安闲自在之美。写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师:同学们也可以在其他段落找找有没有你欣赏的写桥的文字。

  吴冠中在看桥的时候,是以画家的眼光和标准,来看桥的形象是否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发觉桥在不同的环境下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美好的事物。

  作为画家的吴冠中视艺术为生命,他之所以能把桥写得如此具有韵味,除去他见的桥、画的桥多外,更是源自于他自身的文化积淀。

  (3) 创造美

  师:老师也搜集到了我们国家的一些著名的桥的图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多媒体展示多幅的桥。)

  师:这些桥美不美?这些美丽的桥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所学到的审美角度,借鉴作者把事物放在背景下、多侧面多角度的描写的方法了,选择你认为最美的一座桥,把它写出来,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把你的理想中的桥画出来。

  课堂小结

  师: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美景涵养了我们一双审美的眼睛,让我们用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新的美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