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听《晚上的“太阳”》有感

来源:爱够旅游网

  作者: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许嫣娜    转贴自: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点击数:63

  《晚上的“太阳”》教学设计五

  执教者: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许嫣娜

  一、复习导入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1.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请大家看看会不会读,第一遍先读在自己的心里

  2.小火车谁来开?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

  (2)再请一组

  (3)学生齐读

  3.看来同学们的词语都掌握了,徐老师这里有两个句子,请大家仔细地听听,请一位学生复述一下。

  (1)“有一天,爱迪生的妈妈病了。”请学生复述(两遍)

  (2)“爸爸请来的医生说,妈妈得的是阑尾炎,需要做手术。”

  (3)这两句话和我们的课文第一自然段有点像。请大家打开课文,在自己的座位上自己读读第一小节,和我们刚才说的这两句比一比。

  二、新授

  1.比一比,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说“大雪天的晚上”、“突然”、“急性”、“马上”

  (2)你们知道了什么?

  (3)师生交流

  “马上”是指非常紧急,要马上做手术,

  从大雪天能看出来什么呢?

  你能把这种紧急的情况给我们读出来呢?

  (4)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2.可是……(学生齐读)

  (1)医生犹豫了……

  (2)医生在犹豫什么呢?(学生说)请两位学生说。

  (3)这是爸爸和爱迪生就更加着急了,自己读读这一段话。

  (4)学生读

  刚刚大家都为爱迪生的妈妈感动担心,谁愿意自己读读?(学生读――教师点评――再读,一共请了四位老师)

  3.可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出示图片,大家看看妈妈和爸爸的表情,爱迪生的表情,想想他们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1)学生说

  (这个问题对于学说来说是比较难的,老师在预设的时候没有好好地考虑好学生的年龄特点)

  (2)学生说

  (3)爱迪生拳头都攥紧了……

  4.突然,爱迪生眼睛一亮,医生我有办法了

  (1)爱迪生想出了什么办法呢?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

  (2)学生自读课文

  (3)爱迪生是怎样做的,找你靠得最近的一个人说给他听一听。

  (4)师生交流

  5.请一位学生说,一位学生摆,其他同学看他们做得对不对……

  (1)一个学生说,一个学生做

  (2)爱迪生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呢?

  学生:这个方法很好,用了家里的东西就能救妈妈,因为在外面找要很长时间,只有充分发挥自己家里的东西。

  学生说:镜子可以反射光线

  (3)爱迪生真聪明,这个方法非常有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方法。

  6.有了这一片光明,能够干什么?

  (1)能救妈妈

  (2)医生能做手术

  (3)医生做完了手术,激动不已,谁能用激动的心情来说说医生的话。

  (指名读  6位)――齐读

  6.奇怪了,爱迪生只是一个孩子,为什么他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呢?

  (1)学生和学生进行交流

  (2)师生交流

  可以和平时的爱迪生结合起来想一想。

  学生说: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学习了很多的知识。

  (这个问题同样也是比较难的,但是关于读这样的文章不一定需要说出这样的主题来,一定要让学生说这是平时积极动脑的结果吗?)

  (3)让我们学着医生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

  7.妈妈醒来了,她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她是为谁而自豪呢?

  (1)一起说

  (2)爱迪生又是怎样做的呢?

  (3)学生自读课文

  (4)师生交流

  8.爱迪生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1)是一个真的太阳吗?对,就是电灯

  (2)他这是在安慰妈妈吗?

  (3)也就是说爱迪生在说这一句话的时候……

  (4)师生交流

  (5)后来他真的发明了电灯

  9.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的事情,你知道哪些吗?

  (1)学生说,教师点评

  (2)爱迪生为什么没有放弃呢?因为他知道需要光明的人很多很多。

  (3)同学们,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中上课,想想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这句话问的也有些不妥当,为什么要结合今天的课文说呢?今天的课文并不是说爱迪生是怎样发明电灯的?)

  (4)学生说(爱迪生你真是光明之父啊)

  三、课后练习。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1.今天大家都知道了,但是有很多人还是不知道这件事情啊,请大家把这个故事说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听好吗?

  (对于低年级的课,我实在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就教材本身来看,老师从文字感悟入手,抓住配图进行理解,展开合理的想像,引领着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当中,课堂教学运作的非常合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