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来源:爱够旅游网

  【教学目的】

  1、学会课本的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像,注意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的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通过教学让学生把《蒙娜丽莎》这幅名画和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联系起来,感受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把课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身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图片、挂历等,查查作者达芬奇的相关资料。

  2、老师准备蒙娜丽莎的挂图、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互动交流,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和搜集了有关《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资料,现在结合黑板上的这幅名画的挂图,谁可以举手和大家分享一下他所了解到的情况。

  2、学生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谈对《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了解。

  3、老师用幻灯片展示和补充《蒙娜丽莎》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件展示:

  达·芬奇(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

  4、出示课题:蒙娜丽莎(板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按段落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4、听课文录音,要求:注意朗读者的声音、语调和断句。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身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2、划分段落,理清脉络:给课文划分段落,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身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四、深入学习,体会情感,感受名画

  1、学习1—4自然段

  (1)快速阅读1—4自然段,说说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是怎样的,还有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又是什么。

  (2)小结:《蒙娜丽莎》的来之不易以及人们对它充满期待。

  五、课堂总结

  1、学习了生字词,对某些难理解的词句做了解释。

  2、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

  3、深入学习了课文的1—4自然段,了解到名画的来之不易和人们对她的期待。

  六、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预习课文5—8自然段,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自然段,对照插图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总结,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1、听写生字词。

  2、总结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上节课留下的思考问题,直接进入第二课时的讲课内容。

  二、分层感悟,感受名画魅力

  1、播放5至7自然段的录音,视听感受名画。

  (1)播放录音,结合图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2)边听边思考,请同学回答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第五自然段:蒙娜丽莎画像的整体。

  第六自然段: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

  第七自然段:蒙娜丽莎优雅的身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

  2、学习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蒙娜丽莎画像的整体美。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课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词语。

  近了,更近了

  终于            ﹜    迫不及待的心情

  (2)解读重点句子,感受名画的“似真亦幻”的美。

  出示重点句子:“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问:从第五自然段这个描写画像的句子中,你感受到这幅名画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  “似真亦幻”

  同学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后,老师谈自己的感受:

  我们感受到画像的生动真实,蒙娜丽莎似乎真的来到你的面前,你看到了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还有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

  3、学习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

  (1)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里,再次听录音,在课本上划出描写蒙娜丽莎微笑的句子。

  (2)请找到的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划出的句子。

  (3)引出相关“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资料。

  资料:当我们凝视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时,常常被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所迷惑。她的微笑时隐时现,难以捉摸,引发人们无穷的猜测,她优雅的神态中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女人宽容丰厚的情感是那样令人动容,然而又是那样无法解读。 

  4、学习第七自然段,引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双手和背景。

  师: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寻味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在第七自然段中对画像的描写将更进一步为我们展现蒙娜丽莎身姿、服饰和她身后的背景的魅力。

  (1)老师示范读第七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讨论第七自然段中分别描写蒙娜丽莎身姿、服饰和她身后的背景的特别之处在哪里?找出能代表身姿、服饰和她身后的背景魅力所在的词语。

  身姿——大方、端庄

  服饰——特有的生命力

  身后的背景——幻觉般的神秘感

  四、感情升华,激qing朗诵

  1、全班齐读最后自然段

  2、为什么作者最后说“她已经成为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同学回答之后老师总结:蒙娜丽莎的生动、美丽、温柔、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心灵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师:今天,我们一起和作者欣赏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她的生动、美丽、神秘都在我们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板书:

  相见之前      ﹛       等待的心情:期待,迫不及待

  展出的原因:美法两国交涉 →来到卢浮宫→来之不易 

  微笑——舒畅温柔 哀伤 亲切 矜持

  相见之时  ﹛                身姿和双臂——大方 端庄

  服饰——显示其特有的生命力

  身后的背景——幻觉般的神秘感 

  相见之后                “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永不磨灭的印象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课文下面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1、课前安排学生去搜集有关名画的资料,欣赏世界名画,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了解,有助于对名画的初步认识。

  2、本课属于高年级教学,为了体现高年级教学要求,课堂上对生字词的讲解比较粗略,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对课文的了解也尽量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多种阅读方式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3、初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默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了解有关词语。再读课文的时候,根据已经知道的课文主要内容为课文划分层次,理清课文思路。 

  4、深入学习课文的主要部分时,做到层层深入,每个自然段结合图画细讲。 

  5、板书总结全文,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总结两个课时下来所学习的内容。 

  6、课外延伸,继续深入达芬奇的作品,拓展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知识,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