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会写“通”、“痛”两个字,认识10个生字和8个认读字及相关词语。
2 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下雨给小朋友和自己带来的欢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下雨给小朋友和自己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比较点的设计
1 通过“快”与“痛快”、“唇”与“唇儿”等词语的比较,体会轻声、儿化音的读法。
2 通过把“喊”换成“说”、把叹号换成句号等方式,体会人物情感。
3 通过对偏旁、结构的比较,掌握“通”和“痛”偏旁的基本含义和书写要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略)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同桌互相听读,检查字音读准情况
(三)反馈字词掌握情况,指导读好轻声及儿化音
1 认读词语。(略)
2 引导学生读好轻声。
(1)出示字、词,引导学生通过读发现轻声。
【课件出示】
哥——哥哥 快——痛快 面——后面
妹——妹妹 子——泥裤子
(2)引导学生读好轻声,体会读轻声时的自然。
(3)引导学生练习在句子中读好轻声。
【课件出示】
使劲——使劲地踩水——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出自己的感受。)
3 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
【课件出示】
唇—— 唇儿—— 咬着唇儿
裙—— 裙儿—— 提着裙儿
(1)自读体会儿化音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读后的感觉。
(儿化音使小妹妹显得更可爱了。)
(3)指名读。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体会轻声、儿化音的读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味,为有感情朗读做好铺垫。】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1 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 说说下雨给小哥哥和小妹妹带来了什么?
(下雨给小哥哥和小妹妹带来了快乐。)
三 细读课文,体会快乐
(一)朗读第一节,感受整个广场的热闹与欢乐
1 自由朗读第1节,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整个广场热闹与欢乐。)
2 读出感受。
(二)朗读第二、三节,感受“小哥哥”的快乐
1 体会“小哥哥”玩得痛快。
【课件出示】
小哥哥踩着水,把水花溅起多高。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溅起多高。
(1)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说说读了第二句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体会有了“使劲地”更能看出小哥哥玩得很痛快。)
(3)学生边读第二句边做动作。(板书:使劲地踩)
(4)男生齐读,把小哥哥使劲踩水,玩得痛快的情景通过读表现出来。
2 体会“小哥哥”摔了一跤的兴奋。
(1)体会哥哥对妹妹的担心。
【课件出示】
他说:“妹,小心,滑。”
他喊:“妹,小心,滑!”
① 自读,体会。
② 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这么大声读?
(哥哥是在大声对妹妹喊,不是说。还有一个叹号帮忙,因为他很担心妹妹滑倒,声音大一点妹妹才能听到,所以要大声读。)
③ 教师小结:体会着人物的心情来朗读,真是一个读书的好方法。咱们都来体会着哥哥担心妹妹的心情,读一读吧。
④ 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2)体会摔了一跤的兴奋。
①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看插图体会。
② 把小哥哥换成“我”再读一读,体会小哥哥的矛盾心理。
③ 有感情地读出小哥哥摔跤后的心理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