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要的是尊重——《三顾茅庐》教学谈

来源:爱够旅游网

  一、导入设疑,揭示课题

  1、说到“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这些词,你首先会想到谁?(诸葛亮)在中国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词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为何偏偏选择了当时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呢?这里要引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理解关键词: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说说课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文中的第一主角无疑是刘备,而开头偏偏从诸葛亮身上展开话题谁都知道诸葛亮才高八斗,是少有的人才,这样的稀世之才又怎会被刘备所用的呢?由此设置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分组出示三组词语,指名读,再齐读。

  第一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

  第二组:群雄纷争茅塞顿开三分天下。

  第三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你有什么发现?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说说写了哪些景物?仅仅是写景物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段景物描写,有一定的独立性率先品读这段,为后文感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铺垫,也避免影响品读刘备言行的整体效果

  2、“三顾茅庐”,顾名思义,快速浏览课文,刘备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都写了吗?(前两次一带而过,详写第三次)

  三、三顾茅庐表“诚意”

  1、师简要介绍背景及前两次拜访的经过

  【设计意图】课文因篇幅限制,只详细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但为了更准确地理解人物情感,有必要让学生对前两次的拜访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在文本解读中,既要关注到教材的节选片段,也要对一些情节的来龙去脉有所知晓,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读了本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如果用一个字表达,那会是什么字?(板书:诚)

  3、第1自然段中哪些词让你读出了“诚心”?(两次前往,都没见着,但刘备并不灰心,还准备去第三次如果第三次还没见着,会怎样?——也许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直到见到为止)

  【设计意图】第1自然段内容简短,光从“两次”“诚心诚意”还不足以感知刘备的诚意这时,就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补充文本以外的资源,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