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赔偿和法定赔偿是根据当事人是否有约定违约金来确定赔偿额的两种方式。约定赔偿是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或支付一定金钱,而法定赔偿是根据法律规定的办法计算赔偿额进行赔偿。在约定赔偿中,违约金过高或过低时,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适当调整赔偿额。在没有约定赔偿的情况下,一些法律规定了赔偿限额。
法律分析
依据当事人是否有约定违约金,分为约定赔偿和法定赔偿。
一、约定赔偿,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一方违约产生的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或向对方支付一定的金钱。由于损失的范围在合同订立时难以确定,因此,当事人在合同中只能约定赔偿的计算办法,而不宜约定一个固定的赔偿数额。赔偿可以用金钱货币形式确定,也可以用非金钱方式确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二、法定赔偿,指在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时,按照法律规定的办法计算赔偿额进行赔偿。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在当事人没有约定赔偿的情况下,有些法律还规定了赔偿限额,主要是对运输合同中承运人规定了最高赔偿限额。对超过这一限额的,违约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拓展延伸
买家违约责任与赔偿: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中的差异
买家违约责任与赔偿标准在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法律规定,买家违约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合同违约金、损失赔偿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赔偿标准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合同条款的具体约定、交易双方的谈判能力、市场行情等。因此,买家违约责任与赔偿标准的具体确定需要考虑到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的综合因素。律师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为客户提供合理的法律建议和辩护策略,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客户的利益。
结语
在合同中,违约责任与赔偿标准可分为约定赔偿和法定赔偿两种形式。约定赔偿是当事人在合同中预先约定违约产生的赔偿额的计算方法或支付一定金钱的方式。法定赔偿则是根据法律规定的办法计算赔偿额进行赔偿。律师在处理买家违约案件时,需要综合考虑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为客户提供合理的法律建议和辩护策略,以保护客户的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