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交通事故中肇事者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相关规定。同时,根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保险公司可以拒赔第三者商业责任险,尤其是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被保险机动车被保险人或者遗弃被保险机动车逃离事故现场,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情形。此外,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和主观方面也进行了详细介绍。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中,肇事者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不过,保险公司是否可以拒赔呢?但是,《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中明确规定,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被保险机动车被保险人或者遗弃被保险机动车逃离事故现场,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不论任何原因造成的对第三者的损害赔偿责任,保险人均不负责赔偿。同时,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这一保险条款中的免责情形也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因此,保险公司有理由在肇事者逃逸后拒赔第三者商业责任险。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1、法律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2、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
三、交通肇事逃逸的主观方面是什么?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逃逸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保险公司不能以交通事故逃逸为由拒赔。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明确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其机动车参加保险的,保险金额不受赔偿责任限额的。因此,即使机动车驾驶人逃逸,保险公司仍需承担赔偿责任。综上所述,交通事故逃逸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不能以交通事故逃逸为由拒赔。
结语
无论肇事者是否逃逸,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是其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而根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肇事者逃逸将被保险人拒赔第三者商业责任险。同时,交通肇事逃逸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法律依据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章 投 保 第十七条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解除前,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合同承担保险责任。
合同解除时,保险公司可以收取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的保险费,剩余部分的保险费退还投保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