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侵犯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

来源:爱够旅游网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包括:出售或提供追查信息并被他人用于犯罪;明知或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出售或提供;非法获取、销售或提供超过50条的跟踪信息、通信内容、信用信息或财产信息;非法获取、销售或提供超过500个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以及其他严重情况。

法律分析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

1、出售或提供追查信息并被他人用于犯罪;

2、明知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的个人信息犯罪的,出卖或者提供;

3、非法获取、销售或者提供跟踪信息、通信内容、信用信息或者财产信息50多条的;

4、非法获取、销售或者提供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500多个公民个人信息;

5、其他严重情况。

一、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是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本身以及单位的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行为人故意侵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

二、公民个人信息的含义有:

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综上所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有出售或提供追查信息并被他人用于犯罪;明知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的个人信息犯罪的,出卖或者提供;非法获取、销售或者提供跟踪信息、通信内容、信用信息或者财产信息50多条的;非法获取、销售或者提供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500多个公民个人信息;其他严重情况。

拓展延伸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侵权行为立案标准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否存在非法获取、使用、披露或者销售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其次,是否造成了个人信息的泄露、丢失、篡改或者损毁;再次,是否对个人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实际损害;最后,是否存在恶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主观故意。在立案时,法院会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进行严格的事实审查和法律适用,以确保依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因此,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侵权行为,立案标准是依法、客观、公正地评估和裁决案件的重要依据。

结语

根据上述内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出售或提供追查信息并被他人用于犯罪,明知或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行为,非法获取、销售或提供大量跟踪信息、通信内容、信用信息或财产信息,非法获取、销售或提供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以及其他严重情况。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案标准还包括非法获取、使用、披露或销售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个人信息泄露、丢失、篡改或损毁,对个人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实际损害,以及恶意或重大过失的主观故意。法院将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保依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