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摄影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爱够旅游网

  教学目标:

  1、会本课15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革命前辈对青少年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青少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一个用纸折成的照相机、若干作为奖励的笑脸

  教学过程:

  一、 以绕口令比赛作为热身运动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放松一下,咱们来进行一场绕口令比赛好吗?

  二、 以照相机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照相机

  师:今天同学们精神都很好,现在我来照一张相片,好吗?

  生:好

  师:准备好,看到这边来,大家笑一个,好,一、二 (咔嚓)

  同学们,刚才老师在做什么事呢?

  生:照相

  师:那照相的人我们叫他什么呢?

  生:摄影师

  师:没错,同学们真聪明,照相的人就叫摄影师

  师板书题目:《小摄影师》, 生齐读题目

  师:同学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摄影师的年龄大约是多少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今天这位摄影师的年龄,大家猜猜他可能几岁?

  师:现在老师公布答案:这个小摄影师只有10岁左右,是个小男孩。今天这位小摄影师要给谁照相呢?

  生:高尔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是谁吗?

  生:著名的文学家

  师: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给一个著名的'文学家照相,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瞧瞧小摄影师和高尔基的故事吧!

  三、学习课文

  1、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讨论小男、孩和高尔基是否认识,并说出其理由

  3、学生讨论从小纸条中可以看出小男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学生讨论在拍摄中可以看出小男孩什么样的态度

  5、小男孩拍照成功吗?此时他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小组讨论,师请生回答,并奖励回答好的学生一个“灿烂的笑容”

  6、从高尔基和秘书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7、小组讨论:为什么高尔基不接见记者却要见小男孩?

  8、课堂小结:从这件事中,我们了解了高尔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师板书: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四、 课后拓展:小男孩能不能实现他的愿望?

  五、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的故事。充分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

  导入新课前,利用自己动手做的 “纸相机” 为同学们拍照,从而引入课题《小摄影师》。课堂上以灿烂的笑容作为奖励,学生积极性很高,并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

  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围绕 “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 这一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上完本节课后,自己感觉效果不佳,虽然学完本节课后,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能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分析课文缺乏侧重性,没有处理好主次关系,分析课文深入却没有侧重。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没有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的关系,即传授者与被传授者的关系。在教学理论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是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主体者。在这堂课中,我忽视了这点。这节课上,更多的是我提问题,而让学生按着我的问题理解课文。其实,这样我无形中也就抹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学生的发言权力。做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应该是老师在一旁引导,更多地让学生置疑、提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对于课文的具体分析,没有处理好主次关系,重点没突出,某些问题讲得过于详细。课堂上某些环节采取的讨论形式,如: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等形式。没有根据具体问题采取合适的讨论形式。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位老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有所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老师事先所无法预料的。

  对于本节课,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不管是课堂管理方面或者是知识传授方面,都需进一步完善及提高。希望在今后不断的教学研究及向有经验老师的请教下,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