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够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离婚案件中的财产分割

离婚案件中的财产分割

来源:爱够旅游网

离婚案件中的财产分割是一个涉及夫妻双方利益的重要问题,也是离婚诉讼中的常见争议点。如何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民法典》中关于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法典》中关于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要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离婚财产分割的原则

《民法典》第1087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这一条款体现了《民法典》对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基本原则,即协议优先、司法裁判、照顾弱势。协议优先原则是尊重夫妻双方自主意思的表现,也是减少纠纷、节约司法资源的有效途径。司法裁判原则是在协议不成时,由人民依法进行公正合理的分割。照顾弱势原则是在司法裁判时,要考虑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在离婚后可能面临的困难和不利情况,给予适当的倾斜和保护。

二、离婚财产分割的范围

《民法典》第1062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和其他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这一条款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的构成要件,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并且属于上述五种情形之一。其中,“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进行认定。例如,《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五条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下列财产属于“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一)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二)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三)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基本养老金、破产安置补助费。

《民法典》第1063条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补偿;(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这一条款明确了夫妻个人财产的构成要件,即属于上述五种情形之一。其中,“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也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进行认定。例如,《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六条规定,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属于个人财产。

三、离婚财产分割的方法

《民法典》第108规定,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夫妻对共同财产分割,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以物分物;(二)以价值折算;(三)以物折价;(四)以价折物;(五)其他方式。这一条款规定了夫妻对共同财产分割的基本方法,即按照财产的实物或者价值进行分割。其中,“其他方式”是指除了上述四种方法以外,夫妻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分割。例如,《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条规定,当事人协议离婚时,可以约定将共同财产中部分或者全部转移给子女,并由子女承担相应义务。

四、离婚后财产纠纷的处理

《民法典》第10条规定,离婚后发现未分割的夫妻共同财产,当事人可以请求分割。请求分割时效为两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未分割财产存在之日起计算。这一条款规定了离婚后发现未分割财产时,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请求分割,并明确了请求分割时效为两年。请求分割时效是指当事人在规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权而导致该权利消灭的期间。请求分割时效既保障了当事人行使请求权利的时间限度,又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总之,《民法典》中关于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规定,是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和吸收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对原《婚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进行了完善和发展,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家庭观念,更加体现了公平正义和保护弱势群体的立法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b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