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来源:爱够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6月 (总第84期) OYU LUNTAN 壳论坛NO.6,2008 (CumulativetyNO.84) 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唐爱军 贵州省道真自治县玉溪镇大路小学,贵州道真563500 新课程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等综 合素质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通和亲情教育。 正因为农村孩子的父母亲情沟通和教育的缺位,才导致农 分之一,而学生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则是人得以全面、和谐发展 的前提和基础。这几年,社会、媒体关注更多的是城市中小学学 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很少关注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 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结构的变革,农村学生的J 理健康问 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并有越来越严重的发展趋势。 一、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暂时还没有城 市学生那样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但是从发展蔓延的角度来看, 农村学生出现的J 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现阶段,农村学生 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类: 1.学习方面:学习兴趣减弱,学习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记 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力分散,学习情绪波动较大,厌学逃 学,普遍产生学习焦虑心理。 2.个性方面:个性任性、固执、自私、孤僻、懒惰,并且少数学 生骄横霸道、为所欲为;意志薄弱,缺乏自信,不能正确对待生活 中遇到的困难、挫折与不幸。 3.交往方面:不与人交往,生活、学习独来独去。 4.情绪意志方面:情绪波动大,易冲动,易发怒,脾气暴躁, 无控制能力。 5.行为方面:行为具有攻击性,经常与同学或其他人争吵、 打架、斗殴、冲突较多。 农村学生出现的这些心理障碍,正在逐渐影响着校园环境 和社会环境的和谐。 二、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因素 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因素是复杂的,有学校、家庭 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方面的因素。有单一方面形成的,也有互 相作用形成的。不管怎么讲,农村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 农村家庭现实状况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其次才是学校教育方法、 教育手段不当造成的。 1.当前,农村的现实状况是许许多多的年轻父母为了生存 纷纷外出打工,留下未成年正需要接受正规教育的儿童,把他们 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的监护人管理和教育。由于农村孩 子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一方面在家要干农活,没有时间和 精力来管理教育;另一方面他们绝大多数没有采用正确的教育 方法和手段来管理教育孩子。大部分监护人只管孩子的吃、穿、 住、行,而较少管孩子的学习、品德培养、意志锻炼和良好行为习 惯,有的监护人甚至溺爱或娇纵孩子,任其所为。父母是孩子的 第一任教师,监护人是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人。因 此,父母或监护人对孩子的管理教育抑或是榜样示范起着重要 的作用。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是永远无法取代父母的亲情沟 一124一 村部分学生出现了性格内向、孤僻,思维迟钝,厌学逃学等心理 障碍。特别是部分农村中学女学生由于母亲不在家,对自己青春 期的某些生理现象的变化不了解,又没有人沟通和指教,心理长 期处于紧张和敏感状态,这样造成了部分农村女生严重的心理 障碍。部分农村中学男生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心理障碍问题。再 者,由于农村家庭经济的不平衡,也容易造成个别学生心理不平 衡,偏激、仇视和嫉妒心理。 在农村家庭教育方面,有些农村父母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 手段简单粗暴,动则对子女采用体罚的教育手段,从而使部分农 村孩子养成了反抗、仇视心理,易发怒、冲动,具有攻击性。由于 农村父母离异而使儿童产生心理障碍的个案虽然不多,但还是 存在着个别现象。父母离异,孩子缺乏应有的关爱和呵护,农村 孩子的感情发展不健全,容易形成孤僻、偏激、冷漠的心理特征。 父母经常性关系不好,争吵、冲突,也容易使孩子形成脾气暴躁, 固执的心理障碍。 2.当前,由于广大农村也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在农村经 济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社会问题,而这些社会问题也直接 影响着农村学生的J 理健康状态。农村社会急剧的竞争,家庭经 济收入的不均衡,贫富差距的拉大,以至产生的农村社会分层, 使部分农村学生产生极其强烈的落差感,心理上失去了平衡。农 村目前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农村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 力,使农村部分学生的J 理健康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农村打 牌成风、吸烟喝酒现象诱导了大部分农村学生模仿,造成了学生 许多不良的心理认识。农村传媒主要是电视、游戏等对学生已经 发生了某种误导,如暴力、色情、不良信息。传媒中的许多不良因 素,对农村学生健康的心理是一种腐蚀和伤害。 农村社会片面的评价及舆论,对农村暂时没有心理承受能 力的学生起着负面作用,部分加重了农村学生心理压力。如对某 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偏爱和期望值过高,造成了这部分学生心理 负荷过重,同时也使一些成绩较差和有心理障碍问题的孩子更 加自卑、忧郁、孤僻等心理现象。 3.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有来源于学校的原因。学校是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应该在学 校得以培养和发展。但由于学校校园文化、评价制度及校园人际 关系等诸多原因,部分农村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没有得到 培养和锻炼,反而使学生出现了一些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不良的校园文化对农村学生的心理都可能会造成伤 害,使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程度不同的问题。健康纯净的校园文化 可以熏陶、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能对学生日常 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反之,不良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走向消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堕落的思想境地,甚至会出现学生违法犯罪的事情。而目前,农 的关怀而产生的。因为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毕竟是代替不了 父母亲的亲情爱护。因此,年经的农村父母要出外打工之前,一 定要从少年儿童心理需要的角度去认真妥当地安排自己的行 动。少年儿童由于从小形成心理障碍耽误了打好学习等基础,到 后面再来补救是很困难的。二是由于家庭缺乏和谐相处的环境。 村学校在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强, 以致农村学生在校园内道德思想素质没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提 高。由于农村学校受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或学校管理的 因素,大部分农村学校都没有一种特别的能使师生精神焕发,积 极创新,努力学习工作的校园氛围。更多的农村学校校园是教师 虽然尽心尽力地工作,但绝大多数教师都没有一种激扬向上的 追求和一种创新超越的精神,有的只是平淡无奇、按部就班的教 学步骤和得过且过的精神状态。校园内学生在上课时才认真学 习一下,其余的时间就是在校园内追打吵闹,嬉戏玩耍,没有一 点认真读书的念头,整个校园没有一种读书学习的风气。这样的 校园环境容易使一部分自尊心强,又勤奋好学的学生内心里无 法适应,从而产生焦虑、烦躁、厌学等心理障碍。 由于学校管理规章的欠缺,也容易对农村学生的心理造成 一农村家长一定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认真处理好家庭关系, 家庭不能长期处于争吵状态,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舒心、愉快的心 理环境。孩子做错了事或成绩不理想等,家长一定要耐心教育, 循循善诱并给孩子做榜样,让农村孩子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 逐渐改正错误,完善自我,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一定 要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对话,并施以平等的教育,让孩子信任你, 并乐意听从你的教导。 2.农村社会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努力消除不正确的社会舆 论和导向作用。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与周围的环境有相当大 的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就强有力地证明了 这样的事实。因此,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一定努力创造积极向上、 健康纯净的社会氛围,要努力消除农村社会上存在的对农村儿 童成长有害的社会舆论和不正确导向。 定程度的伤害。农村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都存在着很多 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几乎没有人花 费精力去完善。学校的管理主要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方式,校长是 想当然的管理,教师也是想当然的对学生进行管理,整个学校管 理活动没有从依法治校的角度去加以建章立制进行管理。学校 的管理制度、措施当中不乏有对学生歧视、差别对待的条款,这 使农村学生感到接受教育的不公平,这样就容易使一些学生的 3.农村学校努力培育积极向上,求实创新,纯净活泼的校园 文化,努力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措施。农村学校预防学生出现心理 问题,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学校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 去制定人性化的规章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二是 学校或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时,一定要采用发展性评价 方式,从人的发展角度给予学生全面而不伤害学生心理的评价。 三是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家长、社会人员共同参 与的评价方式,给学生一个全面的评价,既让学生能全面地了解 自己,又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激励。 心理受到伤害,从而容易形成心理障碍。例如大多数农村学校对 学生评价采用的分数制,考99分的学生与考95分的学生就不 一样,考99分得奖励,考95分没得奖。在这样的评价制度下,长 期比别的同学就差那么几分的学生由于得不到应有激励,就容 易产生自卑、忧郁、孤僻的心理障碍。再如学校每次的评优评先 总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永远都没有得到过 鼓励。即使对于一些优秀生,教师对其期望较高,学生时刻感到 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失眠等,这部分学生时间长了,心理得不 到调整,也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及评价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起到影响的 4.努力加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沟通与整合,从 小培养农村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 育单靠一方的力量或方法或形式,是无法完整的培养学生健全 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 辅助,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引导,社会教育需要 作用。如教师对成绩差、又调皮捣蛋和喜欢干坏事的学生经常性 打击体罚,或语言上的歧视。这些教师行为都容易造成一些学生 的心理障碍。而学生之间的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互相伤害,也 容易使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弱势,如学生间的歧视、侮辱、打 骂等。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支撑。农村学校要积极开展“家校沟通 日”活动,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两个途径与家庭进行沟通,对家 长们进行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思想的培训,使家长知道怎 样去与少年儿童沟通,并进行教育。通过向社会发出倡议,倡议 社会要正确健康的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辨别是非。同时,家庭和 社会也要向学校客观实际地反映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思想表 现和行为,学校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对“三向互动” 三、解决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家庭亲情沟通与平等教育,避免农村学生不正常心理障 碍的萌芽。农村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源于家庭的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是农村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心 模式的实践,农村学生在“三方”的共同教育和管理下,心理素质 得到健康的发展。 理障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有得到父爱或母爱 (上接第104页)分数段的人数最多;表现在同龄人的身高、体重 地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来 上,超高、超重或超矮、超轻的人数少,而正常身材的人数多。可 见,数学知识有时是一种自然规律的体现。 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实用价值,使基础课程真正整合到专 业课程的教学中去。 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整合是职中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 势,本文从对一道统计题的分析,联系了四个方面的数学知识。 体现了数学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数学教师 应该注重在教学中运用与专业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 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 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做铺垫,以降 低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难度,减轻专业课教师的负担,切切实实 【参考文献】 【1】统计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工程数学——概率论【M]. 【3]数学【M]扁等教育出版社. 【4]对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问题的思索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4). 一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