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精华版

来源:爱够旅游网


绪论&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3、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小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入海洋;或是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降落回陆地表面。

6、大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在地面,再通过径流返回海洋的过程。

二、简答:

地下水的功能:

(1)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2)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地下水。

(3)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4)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物质,可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供人们使用。

(5)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这些地下水可治疗某些疾病。

(6)有些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

(7)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为找矿标志寻找某些有用矿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空隙:包括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和可溶岩的溶穴。

2、对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大小。

3、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为孔隙度。它指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4、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之后由于各种内外应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5、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可分为强结合水和

弱结合水。

6、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为重力水。

7、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沿毛细孔隙上升一定高度,形成毛细水带,其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故称为支持毛细水。

8、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裂隙率或溶穴率。

9、给水性:是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大小,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

10、透水性:是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特性。决定于空隙的大小,可用渗透系数K作为衡量指标。

11、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12、隔水层: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只能透过和给出极少量水的岩层。

二、简答:

包气带和饱水带运动的区别:

(1)饱水带水运动取决于重力势,包气带水运动则取决于重力势和毛细势。

(2)饱水带任一点的压力水头是一个定值,包气带压力水头则是含水量的函数。

(3)饱水带的渗透系数是个定值,包气带的渗透系数随含水量的降低而变小。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水力坡度I:水力坡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消耗的机械能。

2、起始水力坡度I。:克服结合水的抗剪强度,使之发生流动所具有的水力梯度。

3、根据渗透系数在空间位置变化情况,可将地下水含水介质划分为均质各向异性、均质各向同性、非均质各向异性、非均质各向同性。

4、流网:有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所组成的网络成为流网。

二、作图:

1、流网作图细则:

(1)首先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或流线:地表水体的断面一般可看做等水头面;河渠的湿周必定是一条等水头线;平行隔水边界可以汇出流线(平行隔水边界)。

(2)中间内插(注意疏密的变化要符合实际情况)。

2、达西定律作图:

参考课本P44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水的交替能力是决定溶虑作用强度的关键因素。

二、简答:

1、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主要作用:

(1)溶虑作用。溶虑作用使岩石失去一部分可溶物质、地下水补充了新的成分。水的交替能力是决定溶虑作用强度的关键因素。溶虑作用的总趋势是向低矿化度方向发展。

(2)浓缩作用。地下水因蒸发失去水分,造成盐类积累浓缩的作用称为浓缩作用。浓缩作用使地下水矿化度增高,总的趋势是地下水向高矿化度方向发展。

(3)脱碳酸作用。由于CO2从水中逸出,发生碳酸盐沉淀的作用称为脱碳酸作用。

(4)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使硫酸根离子减少或消失的作用称为脱硫酸作用。

(5)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当地下水从岩石空隙中流过时,在一定的条件下,颗粒所

吸附的阳离子能与地下水中的阳离子发生置换,使地下水成分发生改变,这种作用称为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6)混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不同矿化度的地下水混合后,形成一种与原有两种水化学成分或矿化度全然不同的新型地下水作用称为水的混合作用。

2、库尔洛夫表示式(参照课本P84)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地下水的入渗方式有活塞式入渗模型和捷径式入渗模型。

2、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必要条件是两者之间存在水力联系,地表水的水位必须高于地下水。

3、含水层之间的补给条件是存在水力联系和水头差。

4、泄流:地下水分散地沿地表水体周界排泄称为泄流。

5、基流:向河流排泄的地下水流量在流量过程线上被称为基流。

二、简答:

1、泉的分类

按补给水源可分为:

(1)下降泉:由上层滞水和潜水补给,流量和水质季节性变化比较明显。

(2)上升泉:有承压水补给,流量稳定,水质一般较好。

按出漏成因可以分为四类:

(1)侵蚀泉:当河流、沟谷切割到潜水含水层时,潜水便排出地表形成泉水。若承压水含水层顶板被侵蚀切穿,则形成侵蚀上升泉。

(2)接触泉:河流、沟谷切割到含水层下面的隔水层,地下水自二者接触处流出地表,形成接触下降泉。承压水可以沿节理裂隙或溶隙涌至地表,称为接触上升泉。

(3)溢流泉:岩石透水性变弱或是隔水层隆起以及阻水断层阻挡等因素,使地下水运动受阻涌出地表形成溢流泉。

(4)断层泉:承压水含水层被导水断层切割时地下水便沿着断层上升流出地表,形成断层泉。

2、泉的水文地质意义:

(1)通过岩层中泉的出露多少及涌水量大小,可以确定岩石的含水性及含水层的富水程度。

(2)泉的分布反应含水层或含水通道的分布及补给区和排泄区的位置。

(3)通过对泉水动态的研究,可以判断其补给水源类型。

(4)泉的标高反应当地地下水位的标高。

(5)泉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气体成分,反应当地地下水质特点和埋藏情况。

(6)泉的研究有助于判断隐伏地质构造。

(7)一些大泉水质好,流量稳定,便于开发利用,是重要的供水资源。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地下水的动态:是指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地下水水质、水量收支平衡的数量关系称作地下水均衡。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划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按含水层的性质划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3、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4、承压水:埋藏并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二、简答:

1、潜水的特征:

(1)潜水因无隔水顶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可以通过包气带直接渗入补给它。所以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经常是一致的。

(2)潜水有一个自由水面,不受静水压力的无压水。

(3)潜水的水量、水位、水质等动态变化与气象水文因素的关系密切。

(4)潜水在重力作用下,始终是由高水位向低水位不断地运动。

2、承压水的特征

(1)由于承压水具有隔水层顶板,因此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在承压含水层的广大分布区不能进行补给,补给区和分布区不一致。

(2)承受静水压。

(3)由于有隔水顶板的存在,动态变化不显著。

(4)承压水不具有潜水那样的自由水面,是在静水压力的作用下,以水交替的形式进行运动。

三、作图(仅供参考)

1、

2、参考课本P145 图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第三系少数胶结不良的沉积物的孔隙中的地下水。

二、简答:

1、洪积物中的地下水

(1)洪积扇上部径流带。此带主要由厚砂层、砾石组成,砂砾石中地下水是埋藏较深的潜水,直接接受降水和河水渗入补给,含水层透水性强、厚度大、地形坡度较大,径流条件良好,水质较好。

(2)洪积扇中部溢出带。洪积扇中部由粗、细沉积物交错组成,含水层厚度变小,富水性降低,径流变弱,水位埋深也变浅,当潜水运移过程中受到前方粘性沉积物的阻挡,水流被顶托上台,水面逐步贴近地面,形成沼泽或溢出成泉。

(3)洪积扇下部垂直交替带。此带主要由细粒沉积亚粘土、亚砂土、与细粉砂的互层组成,地下水因为受到蒸发和河流下切影响,埋藏加深,径流缓慢,一般是高矿化度水。

2、黄土中的地下水特征

(1)由于降水量小,且包气带及蒸发消耗,且河谷深切,黄土中潜水深埋且补给量不足,水量不丰富。

(2)多为捷径式入渗,地下垂向K大于横向K。

(3)黄土中的地下水矿化度普遍偏高。水的矿化度随径流流途增长而显著增高。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基岩裂隙水:是指赋存于坚硬、半坚硬岩石裂隙中的重力水。

2、断层破碎带的水文地质意义有储水空间、集水廊道、导水通路、隔水屏障。

3、裂隙介质的研究方法有等效多孔介质法、双重介质法、非连续介质法。

二、简答:

基岩裂隙水的特点:

(1)基岩裂隙水的埋藏和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和一定的方向性。

(2)基岩裂隙水含水层的形态多种多样。

(3)明显受地质构造因素控制。

(4)水动力条件比较复杂。

第十章&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岩溶:是指流动的侵蚀性水流与可溶岩石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和由此产生的结果。

2、岩溶水:赋存于各种岩溶空隙中的地下水便是岩溶水。

3、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可溶岩的存在,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具有侵蚀能力的水及水是流动的。

4、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有气候、地质环境和地理条件等。

5、地下热水:指水温高于当地年均气温的地下水。

6、矿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地下水,它以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自由逸出气体,多数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温度等为特征。

二、简答:

1、岩溶水的基本特点是:

(1)水量丰富而分布不均一,在不均一之中又有相对均一的地段。

(2)水系统中多重含水介质并存,既有统一水位面的含水网络。又有相对孤立的管道流。

(3)既有向排泄区的运动,又有导水通道与蓄水网络之间的相互补排运动。

(4)水质水量动态受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在强烈发育区,动态变化大。

(5)岩溶水既是赋存于溶孔、溶隙、溶洞中的水,有是改造其赋存环境的动力,不断促进含水空间的演化。

2、岩溶水的运动特征是:

(1)层流和紊流并存。 (2)在压流和无压流并存。 (3)统一水流和孤立水流并存。 (4)明流和伏流并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