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诗词曲鉴赏技巧

来源:爱够旅游网
古诗词曲鉴赏技巧

题型一:画面改写

【方法指导】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生动形象绘诗境”的能力。解答画面改写类题目的方法:⑴正确理解相应诗句的内容; ⑵找全画面中的景物,准去把握特征;⑶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⑷修饰语言,表达力求生动。 【典例精讲】(2009年中考试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答案: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战场上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课堂检测】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题: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答案: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题型二:分析内容和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看:⑴题目⑵意象⑶主旨句⑷作家经历及写作背景。 【典例精讲】 例1:看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左迁”指降职远调。王昌龄李白的好友,被贬为龙标蔚。通过描绘暮春之景,情景交融,巧用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同情、慰藉、思念和关切之情。 例2:看意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题: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这首小令 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这十一种景物,构成一幅绝妙的图画。作者借这些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凄凉悲伤的气氛,抒发了他乡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例3:看作者经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抒发了他想要力挽狂澜,热切希望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他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 【知识链接】

熟记这些表达技巧,你定会事半功倍!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对比衬托、联想想像、象征、白描等。

2、语言风格:

质朴淡雅、欢快风趣、清新自然、形象生动、简洁洗练、朴实无华、明白晓畅、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课堂检测】

1.(2008年湖南娄底)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最后一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对于典故的理解是理解本诗思想感情的关键,“后庭花”是指陈后主曾做的一首《玉树后庭花》,本诗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吸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参考答案: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作者身世、时代背景等与诗歌思想感情有关的资料,便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2.(2008年四川乐山)行路难 ·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后一题: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解题思路:本题应从诗中的关键词入手,如“心茫然”可以看出诗人心情不好,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前瞻后顾,整体考虑。

参考答案: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这一题型注重从整体出发来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变化,同时关注局部,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把这类诗歌作为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能透彻地理解诗意。 3.阅读下列宋词,按要求答题。(2009年四川省泸州市)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1)“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答出天真、活泼、顽皮任意一词1分、任意两词2分) (2)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2分,意思基本相同即可);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2分,答到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即可)。

【课堂小结】

1、本课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针对这一内容主要讲了哪些方法?(老师提问,学生总结)

2、老师建议:多读诗歌,增加积累;掌握技巧,规范答题

【作业布置】

1.(2008年浙江萧山)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最后一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解题思路:本题能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让大家更好地体会诗词的意境美。把词改写成散文化的语言对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提高。词意不难理解,关键是要使用简洁和优美的语言。

参考答案: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此类试题属语言表达类试题,能让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语言美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引起同学们关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2009年江苏省盐城市)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2)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3.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2009年连云港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1)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附录:备用题库 (一)画面改写

1.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2009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2)人的要常常读书多读书作为知识的源头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 2.如梦令(2009遵义市)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参考答案:(1)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2)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二)分析内容和思想感情

1.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009娄底市)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2分)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参考答案:

(1)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1分)、似有似无(1分)的特点。(意思相同也可) (2)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答“热爱”也可)

2.古诗文阅读:(2009黄石市)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2)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2分) 3.阅读下面的李白古诗《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2005年济南市中考试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参考答案:(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2)、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