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典园林营造特征分析
作者:郦文俊
来源:《广东园林》2013年第04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摘要: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技法独特,园林意境优美,因此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文章尝试从苏州园林的实例出发,从环境、人文、建筑空间和植物山石等方面探索江南古典园林的营造特征,使传统园林艺术得以延续,并推动现代造园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环境美;人文美;空间美;意境美;工艺美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2-06-26 修回日期:2013-05-20
江南古典园林精巧别致,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园林造景艺术逐渐现代化、商业化的今天,分析总结江南古典园林的特征,深入挖掘和继承江南园林独特的造园手法,使之古为今用,对延续江南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江南园林大环境的美学特色
江南古典园林艺术有自身独特的地域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人文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江南古典园林正是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1.1自然环境条件
江南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润,非常适合花草树木的生长;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势,其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则分布着一些山地、丘陵;河道棋布、湖泊众多,降水充足,物产丰富。在这样的自然地域条件下,江南一带便呈现出风景山水清幽淡雅,草木温润清净,水天一色、渔舟唱晚的独特景观,这为江南私家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自然基础。 1.2人文环境条件
江南地区自古以来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宋朝以后,大批官吏、富商云集苏杭,使江南地区的商业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物质财富不断积累,为造园活动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南宋建都临安以来,有大批文人士大夫因逃避社会而南下江南,丰富了江南地区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为以后江南地区古典园林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 1.3思想环境条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有所作为;而一部分文人士大夫因在当时的社会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借助老庄与佛教思想得到精神上的解脱,从而形成了江南地区老庄与禅宗合为一体的“隐逸”哲学体系[1]。老庄思想推崇无为浪漫、纵情山水的人生态度,禅宗理念则以清净淡泊、随缘无求为最高人生境界,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文人士大夫们将“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精神生活理念赋予传统园林之中[2]。展现出江南传统园林平淡清深、幽雅脱俗的意境之美。 2 文化意境与游赏情趣的美学特色
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常借助自然山水这一载体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这种山水画艺术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学思想也渗透在古代江南造园活动中,对江南造园艺术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1立意高远、追求意韵的艺术境界之美
造园立意犹如确定文章的主题,正如清代钱泳所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3]。只有确定立意之后,才能通过特定的营造形式表达出造园者的思想和情感。江南古典园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熏陶,所以只要片石勺水,丛花数竹,就能表现出进退自如、宁静自然的野逸境界,还可以通过园景表现出超凡脱俗、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园中花草山石的选择搭配、亭台楼阁的组合布局宛若立体山水画,描绘出空灵隽永、脱俗清新的自然意境,让人感觉如在画中游,并体会闲静清和、澄怀忘机的空间氛围,这是江南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2.2诗画情怀、追求雅趣的养性畅神之美
江南古典园林的风格多受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的影响,所以园中的景物搭配、草木栽植都力求遵循传统山水画创作的立意和构图原则,使整个园林的构思、布局富有人文底蕴。特别是园林中的意境常常借助诗词匾联来体现,这种形式就像绘画中的题跋,很有助于启发人的联想,加强感染力。如网师园中的待月亭,其匾额曰“月到风来”,而对联则取自唐代文人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对景品联确实别有一番诗意。将这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用于园林之中,使得江南古典园林并非只有自然山水之美,还上升到一种高雅的情操与意趣。 3 选址和布局的美学特色
江南地区城镇繁荣,为园林叠山理水提供了理想的建造场所。同时手工艺人技艺高超,能工巧匠辈出,为江南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江南园林虽然占地不广,但也有千岩万壑,清流碧潭,宛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选址”是造园的第一步,“相地合宜”则是造园的基本原则。江南地区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所以南方园林通常以水池为中心,形成不规则的平面形状,自由灵活。既不追求对称,又很少考虑外向要求,建筑风格轻巧通透。最为典型的是苏州畅园(图1),因为身处闹市,为避免外部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扰,采用内向布局的形式,以水池为中心,并环绕水池四周布置建筑,从而具有向心和内聚的感觉。
4 建筑空间与组成要素的美学特色
江南园林“以小见大”的造园理念指的是在狭小的空间中表现无限的自然,从模拟山水的“形似”,升华为写意式的“神似”,创造出无尽的流动空间,这种“以小见大”的造景手法是江南古典园林设计突破空间局限的特殊方式。 4.1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流态之美
江南古典园林空间组织呈现出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的变化特征,表现手法上由起始、发展、高潮、结尾等几个阶段组成,形成层次丰富的空间艺术形式和内涵。同时,整个园林空间的组成非常精巧有序,大空间中包含若干个子空间,并且相互连通,前后呼应,园中建筑布局、山石草木的安排也做到了错落有致,别具韵味,游人往往几经曲折才能进入园林的主体空间。以苏州留园的局部建筑空间为例,自入口进入古木交柯处,然后向西经绿荫至明瑟楼,向东经曲古楼、五峰仙馆至石林小院,整个空间形态都是借助自由转折的曲廊来连接各单体建筑,或由建筑物互相交错来分隔空间,形成了极其曲折多变的空间序列,极大地增强了整个园林空间的流动性和变化感。这样的空间设计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可以使城市空间表现避免平铺直序之感,让空间真正流动起来,创造出“活”的空间。 4.2层次分明,渗透相连的灵通之美
江南园林通过分隔与联系等方式来处理空间关系。古典私家园林的内部空间通常按照功能划分院落和空间层次,因此江南园林在空间上关系分明,层次清晰。空间之间通过影壁、廊桥等互相延伸与渗透,拙政园中的小飞虹(图2)作为架空的廊桥,既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又使两侧的空间互相渗透,从而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4]。站在桥上桥下能充分感受到近景远景的相互转换。另外,江南园林还借用大量镂空的门、窗使分隔的空间形成对景,加强了园林空间之间的呼应关系,如从狮子林中立雪堂前院的复廊看修竹阁一带的景物,因为廊的侧墙上有若干连续的六角形窗洞,透过窗户向外部取景,有忽隐忽现,步移景异的感觉。这种普通的处理手法,对丰富空间效果的作用十分显著。 4.3含蓄内敛,对比和谐的旷奥之美
江南园林呈现出来的是封闭、内敛的空间形态,注重园内空间和景观之间的关系。观赏者游览园林时,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园中,园内与园外空间几乎隔绝,并不发生关系。这种造园布局源于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因此江南园林经常采用这种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藏于偏僻幽深之处,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表现了含蓄收敛的建筑特色。
另外,为了解决江南园林空间的限定性问题,造园也时常采用对比手法,将园内大空间分成若干个不等的小空间,通过运用回廊、漏窗等加强空间渗透和对比,使景观因空间不同而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变化,最常运用这种对比手法的案例是苏州留园的回廊(图3),从平面图看,入口曲折狭长,十分封闭,但又由于处理得十分巧妙,不仅没有使人感觉单调乏味,相反还能与园内的主要空间形成强烈对比,有效地突出了主要空间。以有限面积创造无限空间,丰富了空间层次,消除了空间的约束感和限定性,以达到旷奥和谐的效果。 5 植物配置和理山叠水的美学特色
造园最重要的要素是山水、建筑和花木,这些元素互相关联和渗透,共同构成了园林景观的有机整体。江南园林经常利用花草植物为整个园林添加幽雅气韵。 5.1合理配置,尊重自然的生态之美
江南古典园林充分利用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种植,遵循以地方树种为基础、外引树种为调剂的基本原则;选用的植物品种比较丰富合理,充分考虑了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不同层次植物的组合搭配。对植物种植的设计手法自由灵活,组合方式随意,避免出现较多的人工痕迹,如拙政园中(图4)的梧竹幽居、远香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观赏花木为主题,园中花木有的群植、有的孤植;有的密植,有的散植,并不刻意追求均衡整齐,通常是以建筑物为中心使前后左右形成不对称形式的均衡。植物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并无多少人工的痕迹。这种自然的种植手法在今天的景园设计中也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5.2造型秀美,季相分明的时序之美
江南古典园林主要通过对植物枝、干、冠的形态塑造,使植物景观呈现出优美的形态,表现出人格化的特征,使人更易于理解造园者的思想与内涵。如狮子林古五松园庭院(图8),有桂花Biodeterioration、柏树各一株,前者袅娜窈窕,后者苍劲挺拔。另外园林中植物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并随四季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季相效果。留园五峰仙馆前庭院的植物栽种方式以点种与丛植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种植品种采用多种花木间种的配置方法,有柏Sabina、榆Ulmaceae、罗汉松Podocarpus、紫藤Leguminosae、梅Philadelphus、石榴Punicaceae、海棠Begonia、玉兰Magnoliaceae、夹竹桃Apocynaceae等十几个品种,其中有常绿树、落叶树,有属乔木,有属灌木,栽种方式以点种与丛植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一年四季均有变化。因此,现代庭园设计中也可以参考这种种植方法,根据场地的大小进行疏与密、主与从的排列,花木品种则可以兼顾四季景致。 5.3山水相应,动静结合的哲理之美
江南园林的山和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理山叠水更是江南园林的重要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堆叠山石主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是主从分明,错落有致;其次是选址恰当,避免构图直线化,注意外轮廓的虚实变化;最后是所选择的山石要玲珑剔透,即符合“透、漏、瘦、皱”的原则。如留园中的石林小院(图5)是一个以山石为主题的小庭院,园中耸立石峰,形态极其秀美。庭院理水多采用集中理水的方式,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绕建筑,采用这种布局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使有限空间显得开朗幽静,水池本身多采用自由曲折的形状,并辅以山石,富有自然情趣。如江苏常熟赵园的中部庭院(图6),集中用水,水池偏于一侧,从而留出较大面积用于堆山叠石,并在其上广种各种乔、灌木,与水池对比衬托,形成山林野趣。 6结语
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瑰宝,它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表现在园林之中,表达了以老庄为代表的先哲们的哲学理念;体现了中国美学最丰富的意境文化。对江南古典园林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将对当代园林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曦阳.“隐逸”思想与江南古典园林审美[J].设计,2011(5):77-78.
[2]陆琦.中国南北古典园林之美学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93-100.
[3]钱泳.覆园丛话[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审稿编辑:杨学成 杨宏烈 作者简介:
郦文俊(1980- ),男,浙江诸暨人
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设计 E-mail:lwj_frank@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