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来源:爱够旅游网
2011年第13期 (总第228期) 世纪桥 No.13,2011 Shi Ji Qiao (General No.228) 中国 共产党 、 民主执政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赵 新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就是探索实践民主执 政的历史。9O年来特别是全面执政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执政方面进行了艰苦探索和不断实践,取得了一 系列重大成就,也获得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发展历程;基本经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 执政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全面执政初期,以毛泽 斗目标。建党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执政、学 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民主执政进行了 第一,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49年9月,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起到临时 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根据党在局部执政时期的实践经 验,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 和现实意义。 织形式。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代表大 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 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发展历程 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并以根本大 (一)党在局部执政时期的民主执政 首先,党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民主执政。中华 法的形式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 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国家形态的工 制度。 农民主专政的红色政权,是党局部执政的伟大尝试。在民 第二,巩固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主执政方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 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探索:第一,制定了体现民主精神的根本大法——《中华苏 全体会议召开,956年,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 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第二,创立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制 协商制度初步确立。1互相监督”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 度。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组 上,提出“长期共存,一习民主执政、实践民主执政,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 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不同时 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发展历程,总结党在民主执政方 面的基本经验,对于今后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执政道 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探索: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第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 1948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局 产党在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建 部执政l3年。毛泽东在领导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继续 立了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制度,二是健全党委 探索民主执政的新形式:第一,实行普遍的民主选举。第 制,三是加强党内监督制度。 (三)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三届四中全会的民主 二,实施参议会制度。参议会的成功实践,不仅为抗战时 期人民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而且为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 执政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 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第三,建立“三三制”民 主政权。“三三制”的实行,扩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基 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十 础,推动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发展进程,是党对民主执 三届四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 政体制的一次成功探索。第四,实行广泛的民主监督。通 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继续探 过各种形式的民主监督,促使边区各级政权机关成为清正 索民主执政: 廉洁的政府。 第一,恢复和健全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人民代 (二)党在全面执政初期的民主执政 表大会制度方面,从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始, 1949年1O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 人大工作在停滞了二十多年后重新恢复。1982年宪法的 收稿日期:2011—06~25 织形式。第三,推行民主选举。第四,实行民主监督。 其次,党在延安时期的民主执政。从1935年1O月到 作者简介:赵新(1986一),男,河北昌黎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2009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与 中国政治。 ・20・ 制定,标志着我国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进入全面恢复 二、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基本经验 和发展时期。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方面,1978年2 (一)坚持理论创新,用发展 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月,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中断 民主执政实践 十年之久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得到恢复。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 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 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 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提出了走民主政治的新路、“没有 民主党派团结合作提供了基本方针和准则。 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党内 第二,恢复和发展党内民主。1980年2月,党的十 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等重要 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 论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执政理论。 则》,对于恢复和发展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发挥 与此同时,坚持用这些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 一了重要作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专门论述党内 践。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民主执政的成功实践都离不开理 论的指导和支撑。因此,我们继续推进民主执政,就必须 民主制度,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健全党的 集体领导制度,二是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三是切 坚持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发展,不断研究和探 实保障党章规定的党员民主权利,四是疏通党的民主 渠道和健全民主生活。 (四)党在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十六大的民主执政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江泽 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十三届四中全 会到2002年十六大,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开拓 创新,在民主执政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一,积极推进党内民主。1994年9月,中共十四届 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 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特别要注重 制度建设,以完备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1995年1月,中 共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 行)》,开始从制度上切实尊重和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 利。1996年4月,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 会工作条例(试行)》,对地方党委会和常委会的职责范 围、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为落实集体领导 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不断扩大基层民主。1989年12月,全国人大常 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为 城市居民委员会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1998 年1 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通过,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进程。 随着基层民主的不断扩大,我国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 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 层民主自治体系。 (五)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民主执政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 导集体,在丰富和发展民主执政理论的同时,大力加强民 主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民主执政水平: 第一,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一是努力建立健全保障党 员民主权利的机制。二是健全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三是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四是改革完善党 内选举制度。五是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 第二,积极探索民主执政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一是逐 步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渠道,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 化,建立了专家咨询和论证评估制度,推行了党务公开、政 务公开、村务公开以及社会听证等制度。二是不断扩大干 部工作中的民主,实行干部任职前公示和考察预告制度, 推行党政机关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三是逐步 健全和完善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推行了领导干部重大事项 报告、收入申报、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和谈话诫勉等制度, 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等,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 况的监督检查。 索中国特色的民主执政道路。 (二)坚持制度创新,不断改 喜和完善民主执政的制度 体系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健 全民主执政的制度体系。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工 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到延安时期的参议会制度、“三三制”, 再到全面执政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gk党内民主制度到基层民主制 度,再到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 的实践历程就是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过程。制度建设具 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坚持民主执政的根 本保证。针对当前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不断健全 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民主 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使民主执政在 制度化的轨道上长期稳定地发展前进。 (三)坚持为人民执政和靠人民执政的有机统一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民 主执政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把为人民执政和靠人民执政有 机统一起来。为人民执政是民主执政的根本目的,党的一 切执政活动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真正把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靠人民执政是 民主执政的实现途径。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同时必须依 靠人民执掌政权。中国共产党推进民主执政不仅要做到 为人民执政,关键是做到靠人民执政。因此,我们要深刻 理解民主执政的本质内涵,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执政 意识,坚持为人民执政和靠人民执政的有机统一。 (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有机统一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作为党的执政方式的 基本框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中国共产党总 结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科学 执政、依法执政,是民主执政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民主执政 的内在要求。由此可见,我们坚持民主执政,就必须把民 主执政置于党的执政方式的基本框架内,正确认识和处理 民主执政与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辩证统一关系,不断提 高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实现党的执政方 式的深刻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 建设[N].人民日报,2o05—1()—2O. [2]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所课题组.关于坚持民主执政若干问 题的调查报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O7,(1). I责任编辑:周来顺I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