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食品营养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VIP专享】

来源:爱够旅游网
论食品营养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重要性

邱礼财

学号:1117028 院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脑力和体力劳动比较多,又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合理地饮食与营养至关重要。然而,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暴露出很多问题,如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养知识掌握情况不太理想、忽视早餐的重要性、营养过剩、饮食不规律等。当前,合理饮食的基本要求是”粗细粮搭配,荤

素菜混食”,只有合理安排饮食才能保证大学生的营养需求。另外,合理营养对疾病的发生、

发展以及预后有很大影响。大学生应该认识到食品营养对其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食品营养 健康 大学生

健康是生命的源泉,事业发展的本钱,家庭幸福的基础,民族兴旺的标志和国家昌盛的保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食品营养是维持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依托。从中医学方面来看,饮食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也是人体气血津液的来源。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为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大学生具有丰富的营养知识、健康的饮食行为及良好的营养状况尤为重要。

要认识到食品营养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首先要知道各种食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食品营养成分很多,几乎包括了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营养素。在初中的生物课本中我们就了解到,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可分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水、维生素、膳食纤维这七大类。当今大学生在饮食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如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养知识掌握情况不太理想、忽视早餐的重要性、营养过剩、饮食不规律等,很大原因是对各种食品的营养认识不足。因此,作为大学生应该详细了解各种营养,以引起对健康与食品营养的重视并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要了解食品营养的相关知识,首先要了解七大类营养素。糖,又称碳水化合物,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对糖的需要量大,每日约300 ~ 500克。脂肪,俗称油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脂肪提供了人体总能量的20% ~ 30%的能量,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人体的内脏组织、调节机体代谢、促进脂溶维生素消化发挥着重要作用。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是生命的基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乔宪红,毛晓农著:《营养课堂》,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63页.

1

约占人体体重的20%。蛋白质对人体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中国营养协会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蛋白质70 ~ 90克。矿物质,又称无机盐,是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由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矿物质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人体重要的构成元素,对机体代谢有重要作用,能够调节生理活动。 水,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体重的65%,是维持生命的基础。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是百药之王。”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日需要的水量为2500毫升。维生素,又称维他命,是机体生理代谢不可缺少的调节剂。 维生素的功能众多,肌肉的生长发育、细胞体内的糖代谢、人体各循环系统的发展等,都离不开维生素的参与。膳食纤维,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类非淀粉类多糖化合物,是人体不能消化的物质。膳食纤维对改善肠道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各类营养素对人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作为大学生,应该更加充分地了解它们的特性及作用,才能在饮食当中作出合理的选择,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饮食是营养的来源,营养是 健康的保障。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相当大,各种压力也不小,因此更需了解相关食品营养的知识,才能为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认识到食品营养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其次要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今,大学生不合理饮食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吃早餐、暴饮暴食、挑食偏食、不按时进食等,这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与身体健康。大学生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健康的身体是他们为国家做贡献的前提和保证。许多人在中老年时发病,不是完全因发病前一段时间饮食不合理所致,而是年轻时就扎下了祸根。朝鲜战争中,曾有人对美朝死亡士兵进行尸检,惊讶地发现两者动脉硬化程度在20 岁前就已有很大差别。原因就在于膳食结构的差异给美国兵埋下了定时炸弹,使他们日后患心血

管病、高血压的隐患大大增加。1因此,大学生在年轻时要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才能为今后的工作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合理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合理的食品营养的重要基础。在笔者看来,合理的饮食涉及到许多方面,如食用量的平衡、荤素的平衡、五味的平衡、寒热的平衡。食用量的平衡,指饮食有节制,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摄入。饮食调合理,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饮食不足或调理不当,则可诱发某些疾病。

1黄凤玲,王君彩,龙孟球:《大学生健康状况与饮食行为的探讨》,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180页.

2

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具体饮食规律,宜定时定量。摄食不足,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久之可致早衰。反之,饮食过量也是损害人体健康,导致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进食过多,超过了消化器官的承受能力,就会损伤脾胃,使消化吸收功能产生障碍。1荤素的平衡,指荤菜与素菜的合理搭配,保持合理的比例。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与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注意保持动物、植物之间总体平衡,特别是谷类和果、蔬食品的摄入较多,因此,中国人大都以“草食”为主,但不是不吃肉,更不排斥吃肉。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很大变化。不少学生在平时聚会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就使荤素比例失衡。孙中山先生对饮食的搭配曾形象地予以描述:“食物之用,分为两种,一为燃料,素食为多,一为材料, 肉食为多。材料过多, 可变为燃料之用,而燃料过多,材料欠缺, 则燃料不能变为材料之用。是故材料不能欠缺,倘有欠缺,必立损元气; 材料又不可过多,倘过多则有伤肺腑。世之人倘能知此理,则养生益寿之道,思过半矣。”由此可知,在饮食中素菜应该占大部分,荤菜占小部分。五味的平衡,是指饮食中酸苦甘辛咸的平衡。《黄帝内经》在《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 如是则骨气以精, 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2《素问•五脏生成》也指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 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 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3认为饮食五味虽然可以养生, 但是偏嗜五味, 导致饮食五味太过又会损伤人体,因此应“谨和五味”,才能享有天赋的寿命。由此可知,无味的平衡对身体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身为大学生,我们在平时的饮食中应该注到保

持五味的平衡,才能为身体提供合理的营养,保障身体的健康。寒热的平衡,是指合理摄入属性为寒热温凉的食品。不同的食品的属性是不同的,热性和温性食物是指能温暖身体,产生温热之感的食物,如生姜与辣椒;寒性和温性食物则是使身体变量的食物,如西红柿

1 吴静,周永莲:《〈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对现代生活的指导》,载《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

年第4期,第53页.

② 风莳(明)著:《黄帝内经素问注》,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版,第12页.③ 风莳(明)著:《黄帝内经素问注》,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版,第15页.

3

营养,从而保障身体的健康。

影响我们的健康。合理饮食,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吧!

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为身体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 健康

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其生命的价值和个人的成就,而饮食营养的好坏和正确与否会很大

天冷的时候吃大量寒凉性的水果和蔬菜,带来的后果就是血液循环越来越慢、脏气器功能

了解食物的寒热属性,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物。不熟悉各类食物的属性,在

择饮食。《本草纲目》曰:“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只有

与黑木耳。有的则属中性。不同的属性对人体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应根据季节变化选

下降、衰老期提前等不良后果。1只有合理地摄入不同属性的食物,才能为身体提供合理的

1 乔宪红,毛晓农著《营养课堂》,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88页.

综上所述,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有良好的食品营养知识水平才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

4

会科学版),2012,(04).

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01).

学报,2005(04).汉工业学院,2010年.

参考文献

致谢

致用,实为欣慰,对此谨向曾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1] 风莳(明).黄帝内经素问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3] 贺娟.黄帝内经饮食养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 乔宪红,毛晓农.营养课堂[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

[7] 宣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平衡饮食与健康 [J] .宣城:生活月刊,2009,(06).

重要性。本论文中的大量相关知识都是曾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现能够参考相关文献学以

学完此门课程,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食品营养知识,还让我认识到合理饮食的方法及其

感谢曾老师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导。曾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认真严谨,精益求精,循循善

[4] 潘子儒.大学生营养状况评价与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研究 [D].武汉:武

[5] 黄凤玲,王君彩,龙孟球.大学生健康状况与饮食行为的探讨[J].湘潭:湘潭师范学

[8] 路新国.《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 [J].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社

[6] 吴静,周永莲.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对现代生活的指导[J].武汉:湖北函授大学

诱。所讲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大量与生活贴近的常识。

5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