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来源:爱够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联理论指导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作者:刘畅 张吟松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9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的深入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已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方向。在众多学者中,韩礼德和哈桑在探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同时,还区分了不同语篇的特点,并提出了不同种类的衔接手段,在语篇研究方面起到了扮演了重要角色。基于多年的研究,韩礼德和哈桑于 1976 年出版了《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书中对英语中各种衔接手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试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比较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并初步窥探了关联理论和衔接理论是如何内在联系,从而为关联理论的应用研究与英汉对比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衔接手段;关联理论;认知语言学

近二十多年来,在译介和借鉴外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我国翻译界对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从单个外国理论的引进,到如今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功能语言学研究中,以韩礼德和哈桑所提出的衔接理论为研究课题的论文,亦是不胜枚举。据中国知网的统计,以“衔接手段”为主题的论文共计3791篇,而这其中,主要是从微观层面讨论衔接理论的应用分析或从语篇层面即宏观角度来探讨衔接,但基本上未能跨越功能语法的范畴。尽管韩礼德在《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对衔接的宏观分类和微观分类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体系,并将衔接分为详述、延伸、增强三大类别。但在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中,我们往往需要多角度地进行考虑。因此笔者在英汉语篇研究中,引入了认知语言学中的关联理论,并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从逻辑语义的角度分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异同,从而为关联理论的应用研究与英汉对比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关联理论也叫关联原则,所谓关联,也就是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认识主体认为事物之间所具有的联系,而“关联原则”就是关于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得一条原则或认识主体寻找事物之间这种关系的一条原则(罗新璋.中外翻译观之似与等)。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集中在推理和关联原则与话语理解。而在功能语言学中,语篇中衔接手段分为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韩礼德和哈桑将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关系分为两大类: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词汇的复现关系可分为原词复现,同义词,近义词复现,上下义词复现,概括词复现。词汇的同现关系则包括局部-整体关系,组合搭配关系,反义关系,互补关系等。 一、微观层面下词汇衔接中的最佳关联期待。

据研究,词汇衔接是衔接中最重要的形式,占篇章衔接纽带的40%左右。而语篇当中的衔接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词汇关系而非语法关系的产物,词汇关系是唯一有系统地构成多重关系的衔接方式,词汇衔接是创造篇章织体的主要手段(张琦.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词汇衔接中又可分为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复现关系例如, 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从衔接手段看,“沉默”一词重复出现了4词,达到句间的相互承接,逐步升华,增加了文字的感染力和表达力。从关联性角度出发,关联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话语可以依据一些语境获得不同程度的关联(曾早.关联理论综述)。句中的“沉默”一词最终落在了“死亡”上,从词汇衔接上看,关联因素受到了衔接手段的影响,关联中的最佳关联期待往往与衔接手段引发的重心一致。英汉对比研究中,我们发现了“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所谓前重心是先说结果后说细节。后重心则是先说细节后说结果。也就从侧面佐证了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关联程度的体现也应在语篇衔接中所有体现。 二、宏观层面下语用意涵性衔接中的推理

韩礼德和哈桑从微观层面上,将衔接手段分为照应、替代、省略及词汇衔接四大类别,Qurik等则从宏观层面上将其分为语用和语义上的意涵、词汇联系、韵律和标点符号以及语法手段四个方面(汤敬安,央泉,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比较《瓦尔登湖》的三个译本)。就研究汉语的衔接手段而言,宏观层面上的把控可能更为重要。

在关联理论中,语境不是仅仅是指交际双方的外在环境,而是包括了认知语境中的各种潜在因素其中有通过外在环境捕捉到的信息,记忆力中提取的信息,说话者所提供的信息,还包括文化以及个人知识储备等因素。交际成功需要一定的设想,而误解也是由错误的设想导致。 (一)汤姆森:我好像听到了琳达的脚步声。 杰克逊:不是她的脚步声,是爱默生的。

译文:Thomson: It seems that I have heard the footsteps of Linda. Jackson: It's not her footsteps. It's Emerson's.

(二)汤姆森:你有琳达的电话吗?能帮我打一个么? 杰克逊:我待会儿要出去。

译文:Thomson: Do you; have Linda's phone number?Can you help me call her? Jackson: I'm going out later.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微观层面下衔接分析,在例句1中,无论是源语还是译本,同样出现了复现和省略的衔接手段,从内容上而言,从源语到译入语,内容或意义上的完整性并未缺失。而在例句2中,乍看之下两句之间并不存在衔接手段,无论是照应、替代,还是省略或词汇衔接,均不能在源语中找到。而若从宏观层面的衔接手段进行分析,其内部存在着意涵性的呼应,且形成了一下两点可能性:

(1)杰克逊马上就要出去,没办法帮汤姆森打电话;

(2)杰克逊马上就要出去,但他可以帮汤姆森打电话,但时间不能长;

无论是第一点还是第二点,其内在都存在推理性的回复,即杰克逊有琳达的号码,而这也是一种意涵性的衔接。从关联性而言,这就是关联性中的推理原则。那么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否将其内部存在的推理性结果在零损失的基础上,迁移到译入语中了?或者说,从关联理论出发,我们的译文是否需要借助衔接手段达到了同样的效果?而这些因素理应在翻译过程中加以考虑,并深入探究。 三、结语

本文主要是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出发,对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分析。通过上述研究与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关联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交际学中,但它依旧可以从语篇层面上,或者说功能语言学层面上,对我们的比较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并一定程度上提供多方位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罗新璋.中外翻译观之似与等[C]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70-361. [2]张琦.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D].汕头大学. [3]曾早.关联理论综述[J].现代交际.2018年9期.

[4]汤敬安,央泉,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比较《瓦尔登湖》的三个译本[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9月第一卷第3期. 作者简介:

刘畅(1993年—),男,安徽安庆人,学历在读硕士,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与比较翻译;

张吟松(通讯作者)(1974年—),女,云南保山人,副教授,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研究方向:外事翻译与语言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