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论灵魂》开始,心理学一直是包括在哲学之中; 说它年轻,因为它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从哲学中分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只有百年来的历史。因此,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心理学的诞生是以德国心理学家、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创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学习心理学,对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实际,其意义有: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有助于了解自己,加强自我修养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会碰到种种心理难题和心理困惑;学习心理学,能开阔人的视野;实现自我价值。现代社会越发展,人的精神生活将越来越重要,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 心理学亦将越来越重要 。我们慢慢成长,一路走来,心理也在慢慢的改变,我们摆脱幼稚走向成熟。幼儿时期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期心理状态的平衡与不平衡将直接影响其一生。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幼儿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幼儿将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得素质。幼儿素质的提高首先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维护显得由为重要。幼儿心理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而抓住幼儿好奇心心理,我们便真正找到了培养孩子的方法。
我有一个表弟和一个外甥。表弟今年10岁,外甥今年3岁。我对他们各自学习行走的方式记忆深刻。表弟是在2岁左右开始学走路的,我很清楚的记得当时舅舅很直接的就把表弟“丢”在了一块平整的水泥地上,然后自己便躲在了表弟身后,一声不吭,他示意我也别出声。我们站在那里,等了近30秒左右,他一直直立在那里,不敢移步,也不知道怎样移步。当他听到身后有咳嗽声时,他马上瘫软下来,这时舅舅把他抱住。这位可爱
的小朋友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学步生涯。不过接下来几次,也许是知道身后有护盾,所以,他并不怎么配合学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幼儿心理现象。特别是对他来说把他置于一个没有旁人的环境,他也许充满恐惧,或者他可能会觉得很好奇,但他能做什么呢,他只能选择一动不动,乖乖的站在那里,等待救援。而当他听到身后有声音时,注意力马上转变,平时的依赖性马上回归本身,瞬间觉得有依靠了,温暖了,没有再呆呆的站着的动力了。而这种效果尝试几次之后,发现他越来越不配合,这时,他对我们的做法已经免疫,不管用了,即失去了新鲜感。幼儿的依赖性有时会成为成长的羁绊,我们要适当的离开幼儿一点时间,让他们有自己的意识去适应环境。并且不断的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是尤其重要的,我们会对做同一件事感到厌烦,幼儿也会对做同一件事感到疲倦。我们要消除依赖,接受好奇心理。
再关注一个实际例子——外甥学步。我姐工作很忙,因此她把孩子给妈妈带,而我当时正好是暑假,跟妈妈每天从早到晚的带孩子。那时候他已经快学会走路了,可是他就是要依附着物体,比如说床沿,凳沿等他能够碰的到的东西,只要没有东西好依附了,觉得没有安全感了,他就开始停止前进,或者一直在哭,等待我们上前去抱他。无论我们怎样哄他继续走,他都不肯往前挪半步。有一天清晨,我在洗牙齿,妈妈抱着外甥进来,外甥似乎很有兴趣的看着我“洗刷洗刷”洗牙齿,他肯定觉得这个东西怎么这么神奇,他的眼睛一动不动的朝着我看。接着,他就吵着要那根牙刷,结果,他拿着那根牙刷玩了整一天,可见牙刷让他着迷了。晚上,我开始洗漱睡觉,我对他说,“小姨去洗牙齿啦 ”,接着他就不安分啦,吵着要跟过来,妈妈把他放下床,结果他自己一个人走过来了,而且走的非常的棒。那时候,我跟我妈都震惊了。从那次以后,他很勇敢的学会了自己一个人走路。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他相处,发现好奇心和新鲜感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的东西。这也是幼儿心理学上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好奇心驱使人成长。
幼儿的好奇心理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喜欢东看看、西摸摸,甚至喜欢拆开玩具,看看
究竟,对未曾见过的人、事、物都感到新奇,对周围的一切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和兴趣,好奇是调动一切感官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动力,是产生求知欲的前提。它是幼儿的一种宝贵的品质,表现了幼儿的认知欲和探究欲,是创造的萌芽。同时,好奇心也是一种不期望获得外部奖励与强化而激励着某种探索性活动的内在动机。它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好奇,会促使他们对这种事物进行某种探索活动,这种动机因素如果出现在幼儿身上,就会推动幼儿进行学习活动,以了解未知的东西。因此,对幼儿好奇心的了解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有很多家长采取 “诱惑”的手段,帮助幼儿成长,而这个诱饵必须是幼儿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并且诱饵要时常换,保持新鲜感,不能有视觉疲劳。幼儿的好奇心是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它是指向任何的新事物。即当外界事物发生某种新奇变化时,每一个人都会以好奇的眼光去探求。而且幼儿的好奇心很容易满足,一旦知道那些新奇变化是什么,便会立即停止,待另一新奇变化出现后,又再一次产生。如果把好奇心同求知欲、认识兴趣相比,则其泛化性这一特点会显得更加突出。幼儿在我们面前总会表现出好奇、好动、好问。如果我们能够循循善诱,这必定对他以后的成长都是有帮助的。
现在很多家长都在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孩子。我姐也不例外,她给孩子买了一整套的爱盟幼儿园早教教材。在产品简介中说道爱盟幼儿园的动画片教材全部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原理,由浅入深,互动学习。不说教、不枯燥,让宝宝们看到他们喜欢的生动的动画学习场景,充分启发宝宝的智慧潜力,培养宝宝们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将智商与情商同步提高。写的很好,买的人也很多。而事实却是这样的,我外甥不领情,还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玩耍,但他在玩耍的同时,却会自己去发现新事物,然后指着给他妈妈看。我认为,无论产品再怎么优秀,也不能替代孩子本身就潜藏着的好奇心理,幼儿对事物充满新鲜感,我们不能刻意的去给幼儿创造所谓的学习环境。幼儿的探索行为有它自身的特点,它无时无刻不在的,同时它也有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因为幼儿的探索性行为是随着他们
的年龄变化的,年龄越大,他所表现的探索行为方式就会越来越突出。好奇心是具有探索性,但它只是对事物新奇变化的探求,企图了解 “是什么,浅尝截止”,好奇心是幼儿产生疑问的原因,而疑问所产生的问题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疑问是探索事物的开端,而创造发明往往也是从质疑问题开始,从解疑入手。有些幼儿会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问个究竟,就会出现一连串的“为什么”。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一些困难,或者是碰到一些新异的事物时,他们往往会感到惊讶和好奇,从而使他们通过思考、主动学习,去寻找和发现问题、探讨结果,从“为什么”到“是什么”的这一过程,引起幼儿的共鸣,通过观察、探究和思考,不断的尝试和发现。我们需要对幼儿的心理很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他们。我们不用刻意去给幼儿报什么学前班,或者每天必须认识多少数字。相反的,我们可以为幼儿创设新奇的外部条件和环境;重视和引导幼儿的提问;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
我认为,幼儿的好奇心在幼儿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好奇心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激发幼儿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探究性行为的前提。因此,我们应当尊重和引导幼儿的好奇心,采用多种措施和方法,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为幼儿在以后的学习中奠定基础。另外,我们也必须清楚了解幼儿的心理,不能用我们年龄的心理去跟幼儿交涉,多了解幼儿心理学,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当中,循循善诱,我们会看到有越来越多健康向上的花朵成为我们的接班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